![]() |
中国远征军画册。 |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为实现称霸东南亚的野心,在占领了我国大部分领土的基础上又相继侵占了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及印度、缅甸等地,企图实现对我国的战略包围。
1941年12月23日,中英两国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国远征军。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个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
近日,长春市黄埔同学会名誉会长、驻缅甸密支那远征军新一军新三十八师少尉区队长张席珍做客国学大讲堂,以《亲历中国驻印缅远征军艰苦卓绝的抗战生活》为题,为广大市民讲述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生活。
为何派出远征军
张席珍于1940年11月考入黄埔军校18期,在校受训三年,1943年10月毕业,1944年参加了远征军。
据张席珍介绍,“作为远征军,实际上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进入缅甸之后,一直在印度和缅甸作战的部队;另一部分是进入缅甸作战,撤退回云南西部,经过整顿,又打出去的部队。”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中国国内正处于抗日的关键时期,为何会派出远征军赴缅甸和印度作战?这显然有各方面原因。缅甸在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西面是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和云南接壤。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陷于欧洲战场无力他顾,对于英国的战略方针而言,在远东地区首要之务就是保卫输出最多资源的殖民地印度,并将其余殖民地视为保卫印度的战略纵深;对于中国而言,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还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由此可见,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
此外,张席珍介绍,“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以后,接连侵占了太平洋诸岛,以及东南亚、印尼、新加坡和香港、澳门等地,这样一来,英美两国和中国在共同抗日的基础上结成了联盟,我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会合在一起,中国入缅远征军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组成并开进缅甸的。”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