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搜狐军事讲武堂。航母作为一种大型水面战舰,从问世之初就备受关注,如今更是成为了现代海军不可或缺的利器,也是大国展示国力和军威的主要平台,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海军军事专家李杰老师和舰船问题专家于瀛老师作客搜狐军事讲武堂,和我们一起聊一聊航母的故事,两位老师好。
李杰:你好。于瀛:你好。
主持人:从大国情况来看,航母仍然是展示国力军威的一个重要平台,请两位老师介绍一下在历史上是谁率先提出了这种作战平台的概念呢?
李杰:首先需要稍微更正一下,航空母舰绝对不只是一种大型的海军战舰或者作战平台。航母固然是一种大舰,但更是一个国家的力量象征,而且实际上它带动或引领了整个海空力量,包括空军力量甚至是二炮等等其它力量(的发展)。所以它是整个国家海上方向、甚至是将来朝中远海方向走出去一支重要力量或者说是一个方向上巨大的力量,绝对不只是一个海军的舰种,或者是单纯的一个力量,应该将其看作是整个国家的力量。
至于说到最早是谁提出航母的概念,自从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第一架飞机之后,实际上很多美国人,包括英国人都在想要怎么样尽快上天。但最早提出实际航母概念的应该是美国海军物资局局长助理钱伯斯上校,因为当时他拥有一定的权力,在之后也力主倡导发展航母,所以美国海军委托他来组织,将飞机和大舰结合,因此是他最早提出来飞机上舰。但是,当时人们都没这个概念,其实既没有资金又没有条件。上层让他组织,但是没有给钱,他最后没办法,只好找了一个出版发行商;当时美国的出版发行商比较有钱,那个人还挺慷慨,给了一千美元。这件事,今天觉得不可思议的,不过当时一千美元算是很大一笔数目;但有了资金还不行,还得有舰,不过这对于海军来说不是难事。
从1903年到1908年钱伯斯组织飞机上舰之时,才过了五年多的时间,要想让飞机上舰确实很困难。钱伯斯当时找到很有名的飞机设计师柯蒂斯,让他造一架能够上舰的飞机;同时还要找飞行员。柯蒂斯紧急设计建造了一架飞机叫“金鸟”号,同时让他的学生尤金•伊利参加试飞。尤金•伊利是一个民间飞行员,而当时军队并没有专业飞行员。尤金•伊利很有头脑,也有冒险精神,于是同意了参加试飞。钱伯斯一手操办、主导飞机上舰,所以我个人认为他可以被称为美国海军史上或者世界航母史上的第一人。
于瀛:航母概念的创始首先见诸报端的时间更早,是法国一个叫阿德的发明家,他首先写了一本名为《军事飞行》的书,提出航空母舰的概念,和后来航母的发展思路基本上是一致的。比如说他提出要有一个飞行甲板,飞机要从上面起飞、降落;另外要有机库,以及机库和飞行甲板之间要有升降机连接,这个概念和现在航空母舰的概念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这个概念的提出当时没有受到法国的重视,给后来英美的赶超留出了时间。
刚才李杰老师已经提到,美国率先实现了从舰上起飞以及降落这样一个航母概念的创始。当时英国也在同时进行尝试,但是英国不是使用陆军飞机,而是采用了另外一种概念——从舰上起飞然后在水上降落,用吊车把它吊上来,也就是所谓的水上飞机。水上飞机和陆上飞机有一个不同,水上飞机有两个大浮舟,飞机的重量很大也比较笨,速度也比较低,跟陆军飞机不能比,所以还是美国的发展方向比较正确,因此英国后来也转过来走美国的这条路。这就是航母最初时期发展的阶段。同时,意、法、日等国舰上起降飞机试验也都获得成功。但是在当时,航空母舰是一个配角。当时的主力舰是战列舰,而航母在舰队当中的地位是配角,只是起到侦察的作用。当时是大舰巨炮主义统治海军,重型炮弹被打得很远,以至于最后需要靠飞机去观察弹着点,然后再指挥、修正军舰舰炮的射击诸元。因为当时没有现代化的指挥仪、雷达等设备,全靠人来观察指挥。所以当时航母在舰队里面是一个配角,真正的主力舰是战列舰,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航母才真正成为主角。
李杰:刚才提到航空母舰的概念是由法国人最早提出来,这也是法国人为航母做出的一种重要贡献,怎么得出来“航空母舰”这个词?我们今天说航空母舰一词,当时经过一番冥思苦想,巧妙地把航空和母舰这两个词创造性结合起来:航空代表飞机,母舰则代表大型作战平台。这个词虽然今天看来很简单,实际上也是创造性的。
主持人:刚才两位老师为我们介绍了航母这个概念的来由,下面请两位老师为我们再讲解一下,当时航母的最初的创意和现在的实际应用有什么样的差别?
李杰:现在的航空母舰和当初的航空母舰无论是从外形、部件、设计再到作战运用完全是截然不同的。正如刚才于老师提到的,美国人尤金•伊利最初在由“伯明瀚”号巡洋舰改装的航母上起飞之时,就只是铺了一个25.3米长的略带倾斜角度的木制甲板,后来又在一艘“宾夕法尼亚”号巡洋舰后部装了一个30米多的甲板,在那里降落,这就是航母的雏形。
刚才也提到水上飞机,要从海里将飞机捞起来,所以一开始航母确实走了一条非常艰难、相当坎坷的道路,到二战前后才开始成熟起来。现在大家非常熟悉二战期间各种包括航母之间、航母编队之间的大对决作战,但实际上现在的航空母舰当时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正如美国下一代“福特”级航母,虽然和前一级的“尼米兹”级航母有很多相似,看外形差别不算太大,但是通俗地说,它的“瓤”全变了。比如舰载机现在已经发展到四代机,弹射方式也采用电磁弹射方式,武器装备是新概念武器,动力装置也是新型核动力装置,整体上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因此对未来作战行动也产生颠覆性的影响。比如现在很多人还在谈信息化战争,但我曾经在《环球时报》写一篇文章,现在美国基本上全面完成了信息化战争,开始进入智能化战争,以后是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时代。将来一旦“福特”级航母问世和运用,带来的威胁和变化会更大。
主持人:刚才李杰老师也提到了二战期间发生的、很多次的航母大战,我们了解到的有比如1942年的东所罗门群岛海战、盛克鲁斯海战等等。想请教两位老师,这么多次针对航母的海战或者航母之间的对决中,是不是有航母的国家就一定会胜利,还是说有航母也不一定会胜利?如果说并不是有航母就逢战必胜,那么航母意义在哪儿?
于瀛:二战中航母大战的主要战场是在太平洋,当时对决的主要是美国和日本。日本的航母力量也很强,有很多的创新,尤其是在飞机技术上,特别是在舰载机技术上可以同陆基的空军飞机技术相媲美。所以一开始日本是占便宜的,特别是偷袭珍珠港的成功让日本更加狂妄,确实是这样。美国当时是吃了亏的,但是因为美国工业力量很强,动员了整个国家的工业力量(发展航母),几乎是举全国之力,所以后来美国发展航母速度很快,到二战结束,美国建造了一百多艘各种类型的航母。
首先,也不能笼统地说有航母的国家就一定会胜利,没有航母的国家就一定会失败。但是从海权的角度来看,特别是当今的海权,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海军是海权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没有了海军或者是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海军,那就没有了海权,只能在国家的沿岸地区活动或者成为“沿岸海军”,就是脱离不了大陆的概念。如果想充分地利用海洋资源,利用海上的交通要道,就必须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而在当今这个强大的海军就是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海军,没有这样一支强大的海军就谈不上拥有海权,应该注意到这一点。
历史证明,日本和美国都是有航母的国家,但是日本战败了。过去从我们所受教育的角度来看,有一个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之分,日本是侵略方。但是如果是单从技术力量和国家力量的角度或者从海权角度来分析的话,美国是占绝对优势的,因为它国家大、人员多、地域广、技术能力强,这些都占优势,它打持久战的能力强。日本就不一样了,它比较小,虽然当时它在亚洲领先,但是它的国力(仍比不上美国),尤其中国把它的部队、力量牵制住了,在二战当中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是巨大的,可以说是中国人民以巨大的牺牲来挽救了二战,从而赢得了二战的胜利。这一点是不可抹杀的。美国有一些历史学家忽略了这一点,单纯宣扬美国的两颗原子弹,我认为这是不对的。
所以不是从有没有航母这个意义上来讲,而是作为一个大国来讲,特别是十八大习近平主席已经说了,我们还要做海洋大国,这是我们的发展纲领。过去毛主席也说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后来也是一直在走这条路,我们不是为了侵略,而是为了世界的和平,只有有了强大的海军,我们才能够充分地利用海洋资源。因为现在中国的利益已经遍布全世界,过去美国一直宣传它的利益遍布全世界,所以它的海军是保护它的利益,但现在同样我们的利益也是遍及全球,我们现在在非洲、美洲、欧洲都有外贸,要保护华侨的利益,这些都脱离不了海军,为什么?因为它是浮动的国土。世界上海洋的面积占地球面积的2/3,陆地只占1/3,这样大的一个面积,70%的水域海军都能去,所以各个国家都把海军作为国际型的军种。
李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想要从大国变成世界强国,没有航母那是绝对不行的。当今世界五大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以前只有中国没有航母,到2012年9月25号,我们总算有了“辽宁”号,今后还将继续建造更多的航母。五大常任理事国应该说都算世界强国,而且这些强国都在进一步发展航母,包括现在其他地区大国如印度,日本等国,都跃跃欲试想发展航母,而且都不止一艘。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航母,就绝对不可能实现“强国梦”。
现在,中国越来越需要航母,比如中国60%以上的石油要靠进口。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石油三大国,沙特、非洲的安哥拉,还有阿曼,我国所需的40%多的石油都是来自这三个国家,还包括铁矿石是从澳大利亚、巴西等等国家运过来,总之大部分的战略物资都是从海外进口。所以,中国为什么要在索马里•亚丁湾海域常年维持一支护航编队,从2008年12月26号开始,现在已经是第19批了。中国常年不断在那个地方有护航行动,将来舰机种更换恐怕会更多,比如现在我们潜艇也到了印度洋,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大型战舰要出一岛链到太平洋上去,到印度洋去,所以没有航母绝对完不成日趋复杂、严峻的海上作战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没有航母就不是一个大国,更谈不上一个世界强国。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