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中国造巨船坐镇美济礁
[提要] 我国第一艘养鱼工船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建中,首期设计工作已基本完成。按照计划,他们将采购一条10万~20万吨级的旧油轮,经过改装后即可投入使用。建成后既可以驻守岛礁区、管护海域。加上军队配合、政府支持,我国的海洋大国声望就一定会得到大幅提升。
![]() |
历史上,中西方对于海洋的认识有着天壤之别,由此决定了后世不同的发展路径与命运。资料图:位于南沙美济礁上的中国哨所。业内人士透露中国正筹建养鱼工船,集养鱼、加工、仓储、海上服务于一体,可对渔船进行补给、收鱼等作业,犹如远海生产基地。 |
海,从我们的祖先造字开始就是从“水”从“晦”,意即那是个倒霉之地、黑暗的深渊。
历史上,中西方对于海洋的认识有着天壤之别,由此决定了后世不同的发展路径与命运。
1405年,郑和下西洋,中国船队之大、航程之远、技术之先进,堪称当时第一海洋大国。但这一史无前例的探海活动,不是为了财富和国土,而是为了炫耀国威。
西方恰恰走了相反的路线:哥伦布发现巴哈马群岛的日子,被西班牙国王确定为国庆日;亨利王子痴迷于探海与殖民扩张,给葡萄牙带来了黄金、丝绸、香料和无尽的土地财富;荷兰仅凭一个东印度公司,就享有了海洋霸权的地位和权益;俄罗斯彼得大帝为靠近海洋,决定迁都圣彼得堡。
再看近邻日本,岩仓使团出访欧洲,为日本带回了“开拓万里波涛,扬国威于海外”的外扩战略。20多年后,中日甲午海战爆发,对于海洋的认识最终左右了战局走向。
中国战败,不仅耗尽了洋务运动积攒的家底,也让“同光中兴”催生的科技发展高潮如昙花一现,进而错失近代史上扭转国运的一次良机。
甲午海殇反思,当从我们的海洋观开始。
延伸阅读: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