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文配图:志愿军某部举行庆功大会。 |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为祖国争光”、“争取立国际功”、“争取立功见毛主席”等口号鼓舞下,发扬革命英雄主义,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群众性立功运动。针对不同阶段的作战任务,志愿军各部队提出了不同的立功要求。运动战阶段,各部队及时提出了“穿插立功”、“孤胆作战立功”的要求。在战斗中出现了带领一个班18个小时穿插前进150里的英雄冷树国、深入敌后活捉63个俘虏的英雄刘光子等。阵地战阶段,志愿军各部队提出了“坚守阵地立功”、“阻击杀敌立功”、“筑城找窍门立功”等口号,战斗中出现坚守阵地的英雄胡修道、黄丑和、高成山、高云和、倪祥明,阻击杀敌立功的张桃芳、吕中和上甘岭战役中奋不顾身挡敌枪眼的英雄黄继光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
志愿军空军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战时飞行员立功标准,规定凡击落敌机一架者为二等功,击落敌机两架者为一等功,击落敌机三架者为特等功;凡击伤敌机一架者为三等功,击伤敌机两架者为二等功,击伤敌机三架者为一等功。立功运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志愿军空军指战员的积极性。空军第3师在68天里,出动战机2391架次,进行大小战斗23次,击落击伤敌机63架。其中飞行大队长、一级战斗英雄王海击落敌机4架、击伤5架,飞行大队长、一级战斗英雄刘玉堤击落敌机6架、击伤2架,飞行大队长、一级战斗英雄赵宝桐击落敌机7架、击伤2架。毛泽东主席看到空军的作战报告后,亲笔批示:“向空军第三师致祝贺”。
为了统一志愿军部队立功标准,1951年,志愿军政治部召开全军组织工作会议,专门讨论志愿军立功运动问题。入朝初期,志愿军各部队功的等级不统一,有的分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四等功;有的分小功、大功、特功;还有的分双小功,双大功。立功的批准权限也不一致。为此,志愿军政治部根据总政治部下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立功与奖励工作条例(草案)》,制定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立功条例(草案)》。
《中国人民志愿军立功条例(草案)》共7章33条,规定了开展立功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功与英雄模范的等级及称号、战时和平时立功及英雄模范的标准、批准权限、报功、评功、奖励贺功,建立英雄、模范档案制度等。《条例草案》具体规定,功分单位与个人两种,分四等: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特等功。英雄模范分单位与个人两种,各分三级:二级、一级、特级。一般属于战斗方面者称英雄,属于其他方面者(工作、生产、学习、遵守纪律等)称模范。志愿军有了统一的立功标准,从而使志愿军的立功运动更加统一和规范,促进了立功运动的深入发展。立功运动的深度和广度都超过了人民解放军过去的立功运动。志愿军立功运动的广泛开展,激发了志愿军广大指战员的英雄主义精神、革命毅力和创造精神,成为战胜强敌的强有力精神武器,终于以劣势装备打败了现代化武装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了特级英雄杨根思、黄继光,一级英雄许家朋、倪祥明、曹庆功、王学凤、刘维汉、吴志洲、李凤林、高成山、孔庆三、曹玉海、孙殿金、邱少云、杨宝山、周厚刚、王德明、陈德忠、李家发、伍先华、杨春增、宝山、孙生禄、孙占元、杨连弟等,一级爱民模范罗盛教等。志愿军荣立三等功以上人员302724人;荣立集体功的单位有14个团、51个营、648个连、849个排、4391个班;荣获英雄、模范称号有494人(含特等功80人)。
志愿军对英雄、模范和立功人员的表彰多以“会议嘉奖并登报表扬、颁发奖证、给家庭寄发喜报、通令嘉奖、授予军旗前照相、编撰传记、广播全国”等形式。授予英雄、模范和立功人员奖章虽有规定,但志愿军实际上并未统一颁发过奖章。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