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在这个以碳中和为共识、以技术为杠杆的新时代,这句话不是标语,而是底层逻辑。
过去,绿色低碳常被当作企业责任的加分项;如今,在万物智联的时代图景中,它成了“系统默认”。当AI、算力、传感网络高速演进,我们开始意识到——低碳生活的背后,靠的是一群高智商的设备;而这些设备的窗口、交互、神经末梢,往往就是那块屏。
是的,屏不只负责“好看”,它现在还要“环保”、“智能”,甚至要参与到整个生态系统的联通和治理中。这正是京东方提出“屏之物联”战略的起点——不再将显示单独看作一个视觉输出终端,而是作为物联网时代的信息节点、控制中心和数据接口,赋能绿色与智能的深度融合。
技术|让每一块屏都“自带大脑”
技术是产业跃迁的底盘。京东方在“屏之物联”的技术体系中,构建了从AI算法、碳管理平台到绿色智造的全链能力,真正让“绿色+智能”成为底层双核。
比如,围绕碳中和目标,京东方正持续推进包括绿色制造、能源结构优化在内的多元举措,构建更具生态责任感的运营体系。而在AI方向,京东方提出“AI+制造、AI+产品、AI+运营”的三层架构,将大模型训练、边缘计算等技术与产品设计深度结合。以C100智慧一体机为例,它集成语音识别、姿态感知、空中交互等AI能力,是一台“更聪明”的设备,也是“屏”进化为“智”的最佳注解。
此外,在钙钛矿光伏、玻璃基封装等新兴技术上,京东方也积极布局。依托在玻璃基精密加工与智能制造方面的三十年积累,公司不仅已实现高性能钙钛矿组件的实验级落地,还打造出更高强度、更大尺寸的玻璃基封装样机,正为绿色能源和半导体封装打开新边界。
一句话:技术不是背景板,而是京东方推动物联屏生态落地的内驱力。
场景|从城市一角,到人们的每一日
如果说技术是引擎,那场景就是跑道。京东方正通过“屏之物联”战略,将显示从终端推向节点,深入智慧能源、智慧展陈、智慧办公等多个核心领域。
在智慧能源方面,BES能源管理平台已部署于多个工业园区和城市楼宇,通过实时能耗监控、负载预测和AI调度,助力园区“减碳不减速”。这不仅是一次能效的升级,更是一次思维方式的切换——从被动节能到主动管理。
智慧展陈场景下,京东方结合柔性OLED、电子墨水屏、透明显示屏等技术,打造出可变形、可拼接、低能耗的沉浸式展示方案。比如在博物馆、展馆中,电子墨水屏提供“无眩光”、“超低功耗”的信息展示新范式,成为文化内容与科技叙事的融合载体。
而在智慧办公中,空中交互一体机、电子会议白板等产品,正在重塑“人-屏-数据”的交互模式。从手势操控、触控联动,到多屏同步协作,原本单向输出的会议场景,变成了一个数据实时共建的动态协作场。
产品|“看得见的屏”和“看不见的逻辑”
在产品维度,京东方的“屏之物联”战略真正体现了什么叫科技美学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结合。
以电子墨水屏为例,其刷新率已大幅提升,支持视频级动态显示,功耗则低至LCD的1/10,是信息发布和智慧办公场景中的“节能王者”。
30.9英寸专业医疗显示器,则将医学影像的可视化能力提升到“显微镜级别”。支持高灰阶、精准DICOM曲线校准,适配临床CT、MRI诊断等高精度场景。其屏幕不再只是呈现,而是协助医生“洞察”。
柔性OLED面光源产品,则实现了更自然的均匀发光,柔和不刺眼,适用于汽车氛围灯、智能家居等场景,不仅省电,更有格调。京东方还将其应用在车载显示中,结合AR HUD技术,让“屏”成为车与人之间的“沉浸式翻译官”。
这些产品背后,是屏变平台的系统能力——不仅要“显示得漂亮”,还得“逻辑够强、能耗够低、场景够深”。
用“屏”定义未来,用逻辑链接生态
从“看得见的屏”,到“看不见的逻辑”,京东方的“屏之物联”战略,正在从产品力向系统力跃迁。正如董事长陈炎顺所说:“我们正在积极构建第N曲线,在‘传承、创新、发展’的文化内核下,推动企业在下一阶段实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跃升。”
围绕“Green+、Innovation+、Community+”三大理念,京东方不断强化自身在绿色能源、智能制造、AI平台等方面的生态建设,也正是这种从单点创新到全局联动的能力,使其从制造企业进化为“系统型参与者”。
未来,不只是每一块屏将变得更聪明,更低碳,更懂人,更关键的是——这些屏,正在悄悄构建起一个万物互联、人屏合一的智慧世界。
毕竟,当一座城市开始用屏幕进行思考,它也就开始了向“智慧体”的进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