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望江楼公园:春日雅集品竹香,巴适!

本报记者  王雪娟

望江楼公园上巳节活动   望江楼公园供图

春日时分,四川成都望江楼公园的杏梅灿若云霞,沿着锦江肆意绽放,吸引市民游客纷至沓来。近年来,在竹文化和薛涛文化的加持下,望江楼公园竹香四溢,四季文化活动持续上新,开创出别具一格的休闲旅游新模式。

琴音袅袅,茶香四溢。3月28日至31日,望江楼公园携手四川大学博物馆,为市民游客带来“上巳春嬉”系列活动。不论是传统文化雅集还是古典文化座谈,都让参与者沉浸在传统节日的浪漫与风雅之中。

“公园期望通过复原三月三上巳节场景,唤起公众共同的文化记忆,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谈及活动初衷,望江楼公园负责人介绍,三月三上巳节起源于周代的祓禊习俗,到唐代时发展为全民参与的春游雅集活动。明清时期,成都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的活动与上巳节习俗逐渐融合,形成了三月三游望江楼、踏青植竹的独特习俗。

作为成都重要的历史文化地标,望江楼公园承载着深厚的文人雅集传统。本次活动中的“祓禊祈福仪式”“曲水流觞”等环节高度还原历史,皆有确切依据和出处,还有互动体验环节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有机结合,深受游客喜爱。

成都市民陶女士还记得2024年末,她参加了“望江梦华·薛涛吟”公园实景沉浸式夜游元旦特别活动。那夜月色笼纱,望江楼楼门徐徐开启,数位执灯侍女走出。演出以望江楼公园为核心展示场景,串联起翠竹长廊、薛涛纪念馆、崇丽阁、薛涛井等,生动再现大唐风华。

“现阶段,各地文旅沉浸式演艺项目取得了良好成效,公园也在积极打造薛涛的相关剧目。”参与项目策划的主管人员认为,作为成都首个公园实景沉浸式夜游项目,“望江梦华·薛涛吟”盘活公园夜间闲置的场地资源,并与周边项目形成旅游消费集群效应。

今年3月,60年一遇的竹子开花引发打卡热潮,望江楼公园顺势推出“竹影探秘·巧手留春”限时主题课程。据介绍,从2022年试水研学到2024年“望江学堂”正式成立,望江楼公园已打造出全流程自主授课的特色研学品牌。截至目前,研学活动已开展20余期,参与人数4000余人。

2024年,155万人次走进望江楼公园。其中,本为旅游淡季的杏梅季期间,单日游客量高达3万人次。除传统的喝茶休闲项目外,公园还开发了亲子游乐、科普教育、汉服旅拍等体验场景,为市民游客提供多元选择。在公园里逛累了,游客可以闲坐锦江畔悠然品茶,也可点上一杯“杏福美满”拿铁,顺势选购精美的竹编胸针、冰箱贴和汉服饰品等文创产品。

这个春天,游客在望江楼公园的体验幸福感直线飙升。江流集文创店销售人员介绍,目前的文创产品主要围绕薛涛文化、古建筑文化、竹文化和汉服文化进行开发。未来,望江楼公园将进一步深化竹文化元素,推出更多特色文创产品。

望江楼公园汇聚500余个竹种,其中不乏龟甲竹、圣音竹等珍稀品种。凭借这一优势,公园创新举措频出,一方面精心雕琢竹文化景观,不断更新竹艺装置,优化景观空间,让竹文化氛围愈发浓厚;另一方面深挖历史,打造“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竹文化临展厅,借竹主题诗书画与精品竹工艺品,彰显深厚底蕴,搭配科普与互动体验,加深游客认知。公园还围绕竹文化开发多样的衍生产品,从竹制工艺品到竹香饮品、竹节杯等,让游客沉浸式感受竹韵。公园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探索,构建竹文化、产业、体验中心,串联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为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贡献“竹香”样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
安全提示
系统出于安全考虑,在点击“发送语音验证码”后,您将会收到一条来自950开头号码的语音验证码,请注意接听。
暂不发送发送语音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