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文雕塑人生——郑流先生文学之旅追记 / 李廷赋

郑流(右二)、黄康俊(右一)、 莫志军(左二)、李廷赋(左一)

以诗文雕塑人生

——郑流先生文学之旅追记

□李廷赋

从孤儿成长为厅级干部、以当伯乐为乐事、与文友共同筑梦,这是作家、诗人郑流先生的文学之旅,被誉为独一档的“文学风景”。郑流先生也这样写道:“(我)从吹牧笛的苦孩子、执教鞭的老师、“打杂”的秘书,到当上各级职能部门或小或大、或轻或重的领导,乃至县委常委、副书记、书记,市委常委兼秘书长、副书记……一九八七年起也许遗传基因失去平衡,竟钟情于诗,工余饭后做起诗的美梦。”(注1)

郑流先生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主政廉江。那时他正值盛年,诗意随着山花开放,他怀着满腔热情踏上这片土地,发展蓝图徐徐展开。他深入到城市乡村、田间地头,非常关注文学文化苗子,给出平台培养、使用、督促。他没有太多爱好,却酷爱文学,政务之余坚持读书写作,并将个人兴趣融合到工作中,形成美丽的文化生态。他在下乡时看到海边挺立着的一排排椰子树,顿时灵感大发,随即扯出餐巾纸,就着膝盖,写下了《海椰树》一诗:你把奋斗的誓言/烙进脚下的海滩/炎炎酷暑/彻骨严寒/你从容应对灾劫/留住了永不褪色的春光……黄康俊读后觉得写得非常好,同时写了一篇评论文章,被《湛江日报》同日推出,引起本地读者很大的反响,年底该诗作荣获湛江日报1991年“金羊文学”二等奖。郑流先生对此很是珍视,后来还在2023年他出版的诗集《走向大地苍生》后记中称道:“我还深刻地记着广东省青年作家隽子(黄康俊)第一个为《海椰树》这篇作品写评论文章,给我真诚的鼓励。”看得出,当时作为廉江县委书记的郑流和文学青年黄康俊相互之间情感的真挚和热诚。此后郑流先生业余创作一发不可收拾,作品频频在《人民日报》《诗刊》《南方日报》《羊城晚报》《作品》《湛江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并多次获得全国、省、市文学作品大奖。也许是受到郑流先生业余爱好文学的影响,当时跟随他在基层担任领导工作的莫志军,后来也在业余爱好中选择了诗歌和书法艺术创作,退休后结集出版了《岁月留韵》(2015年)一书,而百忙中的郑流先生则乐为其写了《俯仰流年四十春》作序推出,此也成为一则文坛佳话。于是文坛上便有了诗意的说法:郑流先生以文学人才成长为风景,他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上世纪80年代末,廉江籍作家黄康俊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从此崭露头角。他独特的“海味小说”引起关注,小说、评论频频在各大文学刊物推出,文坛的“黄康俊现象”(注2)出现。读者们将写海的作家概括为“北有邓刚,南有黄康俊”,大批文学作者跟上,家乡的文学风气更加浓厚……都说每个成功男人背后都站着一个好女人,这话说对了一半。实际上,黄康俊成功背后确实有个好女人,同时还有伯乐,比如作家诗人郑流先生。黄康俊对此常感叹:“因为有廉江历届领导、各界朋友的关心爱护,才有我的今天,我才能发挥一点作用。我对此一直都很感谢(注3)”。多年来,著名作家黄康俊不忘初心,用资源与才智服务家乡、服务社会,在乡村振兴中作出贡献。郑流先生把这看成了醉人的风景,欣赏、品味,带着诗人的浪漫气质。

2005年,郑流先生退休后静心写作,继续去圆多年的梦想。他感到写作独具魅力、意义深远,进入梦寐以求的境界。他以文会友,以诗文雕塑人生,读书写作与缪斯会面,美好生活从头再来!他在诗集《远方无涯》对此有浪漫的描述:“是披着风雨,踏着沧桑;是迎着朝阳,饮着炊烟,带着憧憬,带着期待,带着真诚与勤勉,带着欢乐与祝福,伴着新中国奋进的鼓点走过四十多年的干部岁月。我认定最崇尚的是人要有灵魂生活着,最充实的是理想追求之光照耀人生……”

他在《人民日报》《诗刊》等报刊、各大网站发表诗文,并结集出版著作,引起文化艺术界的广泛关注。

林徽因有诗道:“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月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今年四月,丽波度假村春光明媚,鲜花烂漫、蜂蝶翩跹。年届85岁高龄的老书记郑流先生,兴趣盎然从湛江远道而来,与从广州市回乡的黄康俊、莫志军几位文友相约在此欢聚,畅谈人生、社会、文学,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如古人说“峨峨乎泰山,洋洋乎江河(注4)”。郑流先生谈数十年工作生活、考察过的地区与国度、不同的体会与民俗文化,他给人的印象是境界开阔、品位高雅、味道醇厚。郑流先生的作品融合散文与诗歌的气质,包括《燃烧的人生》《生命的选择》《斑斓时空》《远方无涯》等,也再印证以上的判断。他写本地的作品特色明显,散文《亘古的珠城》,更显大气而沧桑、富有穿透力。他的中英文对照诗集《郑流短诗选》在海内外引起很好的反响,被评价为“褒扬生命的强韧与伟大”,受到陈国凯、杨羽仪等知名作家的高度评价。

郑流深耕文学多年,早已硕果累累。他现在是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著有诗集《燃烧的人生》《生命的选择》中英文对照版《郑流短诗选》,以及散文集《斑斓时空》六部著作,获得过国家、省、市多项奖誉。在全国各地,读者们对他的作品都有很好印象,期望阅读他更多的佳作。

注1:见搜狐网《我的自述》(郑流著)

注2:见《南方陆边海的“魔光”》(《特区文学》1991年第12期,作者呢喃)

注3:见《黄康俊:人在他乡心在家乡》(《廉江新闻》报2024年9月19日,作者李廷赋)

注4:见《列子·汤问》,转引自百度百科“高山流水”词条。

[ 李廷赋,职业媒体人,当代作家、文化学者,跨领域阅读写作,著有文集《南方水墨画》等多部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