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古稀,最明智的惜命方式,就是坚守“三事不为,三地不去”

《礼记·曲礼上》有言:“七十曰老,而传。”当人生行至古稀之年,岁月的沉淀不仅赋予了我们智慧的光泽,更让我们懂得如何与时光温柔相处。

此时,生命的真谛不再是追逐与奔忙,而是以从容的姿态,守护身心的安宁。

人到七十,最明智的惜命之道,莫过于坚守“三事不为,三地不去”——这不仅是对生命的敬畏,更是对岁月馈赠的珍视。

一、三事不为:放下身外事,心宽寿自长

(一)不再插手孩子的家务事:退出生活主场,守护亲情边界

古语云:“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古稀之年,许多老人习惯以“为孩子好”的名义,深度介入子女的生活。从柴米油盐的操持,到教育孙辈的理念,再到小家庭的决策,事事都想插上一手。然而,这种过度的参与,往往适得其反。

在家庭关系中,边界感是维系和谐的重要纽带。子女成家立业后,他们的生活模式、教育观念、消费习惯都已形成独特的体系。老人若强行干预,不仅容易引发家庭矛盾,还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恼。

就像一棵大树,当新的枝桠已然茁壮成长,老干只需默默守护,而非强行扭曲其生长方向。学会适时放手,尊重子女的生活选择,既给予他们独立成长的空间,也能让自己从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享受悠然自得的晚年生活。

(二)不再追求那些没意义的面子:褪去浮华表象,回归本真心境

社会交往中,“面子”问题常常困扰着人们,古稀老人也不例外。为了维系所谓的“面子”,有人在亲友聚会时争强好胜,有人为了人情往来勉强自己,甚至有人不惜透支积蓄来满足虚荣心。但实际上,这些外在的虚荣,不过是过眼云烟。

苏轼曾言:“腹有诗书气自华。”真正的尊严与价值,不在于他人眼中的光鲜,而在于内心的充实与丰盈。古稀之年,更应看淡虚名浮利,将精力投入到真正有意义的事物中。或在庭院中侍弄花草,感受生命的蓬勃;或捧一卷好书,在文字间遨游古今;或与老友对弈品茗,畅谈人生感悟。当我们不再为面子所累,便能挣脱世俗的枷锁,寻得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三)不再操心那些不属于自己的烦恼:摒弃无谓忧虑,专注当下美好

《道德经》有云:“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喜欢操心他人之事,为不相干的烦恼徒增困扰。古稀老人阅历丰富,更容易陷入“过度操心”的误区,无论是对社区琐事的过度关注,还是对他人是非的无端介入,都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精神负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他人的问题与烦恼,往往自有其解决之道。过度操心不仅于事无补,还会消耗自身的精力与情感。学会将注意力收回到自己身上,关注当下的生活,享受与家人相处的温馨时光,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内心回归平和与淡然。正如陶渊明笔下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唯有放下那些不属于自己的烦恼,方能在岁月的长河中悠然前行。

二、三地不去:远离纷扰处,身安福自来

(一)不去人挤人的热闹地:规避意外风险,守护身体安康

古稀之年,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免疫力下降,行动也不再如年轻时那般敏捷。人挤人的热闹场所,如大型集市、热门景区、拥挤的商圈等,不仅存在摔倒、碰撞等安全隐患,还容易因空气不流通而感染疾病。近年来,公共场所因拥挤引发的踩踏事故、因人员密集导致的疫情传播等案例屡见不鲜,这些都为老年人敲响了警钟。

选择远离喧嚣,回归宁静,才是对自己身体的负责。可以选择在清晨的公园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在安静的图书馆阅读,充实精神世界;在自家的小院中晒太阳,享受静谧时光。这些相对安全、舒适的环境,既能保障身体健康,又能让心灵得到放松。

(二)不去陌生的地方冒险:量力而行,守护生命安全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固然值得钦佩,但古稀之年的远行与冒险,更需要谨慎考量。陌生的环境往往伴随着未知的风险,语言不通、地理不熟、饮食差异等问题,都可能给老人的出行带来困扰。此外,老年人的身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弱,长途跋涉、水土不服等因素,容易引发各种健康问题。

这并非意味着要将自己困于一方天地,而是建议在出行时量力而行,选择熟悉、安全的目的地,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与家人结伴前往周边的风景区,既能享受旅行的乐趣,又能得到妥善的照顾;也可以参加专业的老年旅行团,在导游和医护人员的陪同下,安心出游。总之,不盲目追求刺激与新奇,以安全为前提,才能让晚年的旅程充满美好回忆。

(三)不去吵吵闹闹的聚会:远离喧嚣纷扰,涵养身心和谐

聚会本是联络感情、增进交流的方式,但过于吵闹的聚会场所,如嘈杂的酒吧、喧闹的KTV、充满是非议论的社交场合等,不仅会让人身心疲惫,还可能引发情绪波动。古稀之年,情绪的稳定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长期处于嘈杂、紧张的环境中,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失眠等问题,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与其在喧嚣的聚会中强颜欢笑,不如选择与知心老友小聚,在宁静的茶室中品茗聊天,在温馨的家中共享家常便饭。这样的聚会氛围轻松愉悦,既能满足情感交流的需求,又能让身心得到放松。正如古人所言:“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情谊不在于热闹的形式,而在于内心的相知与共鸣。

结语

人到古稀,是生命的另一种圆满。此时,我们无需再与时间赛跑,无需再为世事操劳,只需以“三事不为,三地不去”为准则,放下身外之事,远离纷扰之地,在宁静与从容中,书写属于自己的晚年篇章。如此,方能让生命的余晖更加璀璨,让古稀岁月绽放出别样的光彩。愿每一位步入古稀之年的长者,都能在这份智慧的守护下,安享岁月静好,收获幸福安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
安全提示
系统出于安全考虑,在点击“发送语音验证码”后,您将会收到一条来自950开头号码的语音验证码,请注意接听。
暂不发送发送语音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