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关于在外出征的俗语有这样一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说的是对于在外指挥的将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最佳应对,而非一定要遵从来自上级的命令。毕竟在战场上瞬息万变,如果事事都依靠上级的具体调派,那么就非常容易延误战机。
但这样的做法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将领所做出的的指挥要比上级的指令更加完善,如果不是那这样的
举动无疑
是在促使战争的失败。中国的近代史可谓是一部
战争史
,我党的革命道路上遭遇了诸多敌人,有帝国列强侵略者,同时也有企图实施
独裁
统治的反动派。
在战争阶段当中涌现无数优秀的革命将领,他们将自己的军事才能运用在战场指挥上,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其中就包括程子华。这是一位有着
深厚资历的革命先辈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都立下了诸多功劳,但因为在一次作战过程当中拒绝听取毛主席的指示,导致给部队造成了不小损失,因而
错失
了被授予军衔的机会。
程子华出生于山西一个普通人家,因为当时家中已经有两个孩子,程子华的到来无疑是让这个家庭的经济情况
雪上加霜
。为了让孩子能够
健康成长
,家里只能将他送到了姨妈家中,此后程子华便随着姨妈一家的姓氏。
少年时期的程子华对于侵略中国的帝国列强产生了极为
痛恨的情绪
,他迫切希望为祖国的独立贡献自己的力量。随着
五四运动的爆发
,马克思主义等思想传到了中国,
越来越多
人认同了这种革命思想。而当时程子华已经在太原国民师范学习,当时他便参加了诸多
爱国游行活动
。
在参加爱国运动的时候他接触到了我党的思想,很快他便加入到我党的队伍当中。当时我党正与国民党进行第一次合作,程子华受到组织上的重视被派往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但次年蒋介石便对我党人员展开了
残酷屠杀
,程子华经过一番波折之后来到广州潜伏在岳维俊身边。程子华凭借自己
出色能力
获得了对方的重视,成为了部队的指挥官,之后他抓住时机发动了
“大治兵暴”。
后来程子华在毛主席的战略安排下取得了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同时还不断发展我军力量,得到了
组织上的重视
,获得了
一系列勋章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程子华再度接到组织委派,前往冀中地区工作。在他的优秀指挥下,当地部队粉碎了日军的大扫荡。
程子华积极合理利用当地
地形特点
,运用地道战与日军展开斗争,极大消耗了日军
有生力量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解放战争爆发之后,程子华依旧展现了自己
优秀的能
力,在辽沈战役当中,程子华凭借自己的战略眼光对东北军形成了
关门打狗的局势
,让东北地区的国军受到了严重损失。
接连的胜利与荣耀让程子华的心态发生了转变,在路上战役还没有结束的之后,程子华接到了“超越密云”的密令。当时傅作义所率领的部队已经落入到了主席
布置的陷阱
当中,傅作义为此派遣了自己的精锐部队35团前往支援。
如果程子华按照密令的要求阻断35团的后路,那么后续的战争就会变得简单很多。但程子华却想当然认为只要将密云攻打下来,那就能够为后续的战争提供更大的援助。但和
驻守
在密云的国军交手之后,他才发现自己犯下了错误。
当地的国军实力较强,虽然最终取得了胜利,但也导致计划彻底暴露,
后续的作战
安排也只能
暂时搁置
。经过此事之后,程子华没有
再度违抗军令
,但是此次行动造成的影响还是比较恶劣的。三大战役结束之后,程子华被派遣到山西担任文职,从此再也没有回到部队当中。
总结: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授衔仪式上,有一条具体规定,那就是没有在军队当担任相关职位的将领是不能参加授衔的,程子华也因此错失了授衔的机会。虽然错失了授衔的机会,但程子华对于新中国的
建设与发展
却没有放松。在新的岗位上他继续奉献自己的力量,对于这样的将领我们应当永远
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