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2月的格罗兹尼,寒风裹挟着汽油弹的刺鼻气味,俄军第131旅的坦克碾过结冰的街道。车长瓦西里刚探出头,就被一枚火箭弹掀翻炮塔——他的尸体挂在舱门上晃荡,成为这场战役的第一个血腥注脚。
这场被称作“现代战争绞肉机”的车臣首府争夺战,让8万俄军精锐败给2万车臣武装,上千士兵被全歼,尸体甚至被垒成掩体。普京为此怒吼:“血债必须血偿!”
一、轻敌的代价:从“空降营玩笑”到钢铁洪流陷落
战前,俄军指挥官格拉乔夫曾夸口:“一个空降营十天就能拿下格罗兹尼!”彼时的俄军沉浸在苏联遗产的余晖中:8万大军配备1200辆坦克、2400辆装甲车,而车臣武装仅有轻武器和少量火箭筒。
然而,车臣人早已将城市改造成杀戮迷宫——每栋楼都藏着狙击手,下水道塞满炸药,连教堂钟楼都架设了重机枪。而且里面还有不少西方特种兵的身影。
1994年12月31日,俄军坦克部队冲入市中心,却在狭窄街道中沦为活靶子。车臣武装用燃烧瓶和RPG火箭弹伏击,仅首日便摧毁20辆坦克、102辆装甲车。一夜后,千人的俄军坦克部队几乎全军覆没,仅剩1名军官和10名士兵。
二、尸体垒墙:巷战的野蛮法则
最骇人的是车臣武装的“心理战术”。他们将俄军尸体堆成齐腰高的掩体,头颅被割下挂在火箭弹上射回俄军阵地。俄军为复仇,被迫用坦克碾过尸体推进,履带上沾满血肉碎块。
俄军大部队进攻后,格罗兹尼化作人间炼狱:10万平民死亡,街道被血浆染成褐红色。最终此战俄军阵亡3826人,失踪1906人,伤亡总数超2万,而车臣武装仅损失约3000人。这场兵力1:4的惨败,让俄军士气低落了许久。
三、败因解剖:自负、地形与“影子战争”
俄军的溃败绝非偶然,先是指挥官误判车臣武装为“散兵游勇”,却不知其中混入大量北约特种兵。美军海豹突击队员指导巷战战术,波兰狙击手藏身民居精准猎杀。
而坦克在5米宽街道无法转向,车臣人从三楼窗口垂下炸药包,专炸坦克脆弱的顶部装甲。
车臣民众为武装分子提供地道、食物和情报,俄军却因误伤平民饱受国际谴责。
四、普京的铁血复仇
1999年第二次车臣战争,普京用燃烧弹与温压弹洗刷耻辱。出动大量的苏-25攻击机将格罗兹尼轰成废墟。俄军学乖了:先拆楼再推进,把车臣武装炸得差不多了,再出动特种兵逐屋清扫。
此役车臣武装伤亡超3万,首领马斯哈多夫被击毙,普京在废墟上宣告:“俄罗斯领土,一寸不容分割!”
格罗兹尼的教训至今震颤军事界,俄军虽胜,却付出惨重的代价,日后城市重建耗资超百亿美元。可见轻敌的代价,巷战的难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