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就美伊核磋商下达通牒后不久,“萨德”“爱国者”反导系统陆续集结中东。面对美方的施压,伊朗下令军队进入高度战备状态,中俄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那么,美方此时在中东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有何目的?对此,中俄两国又作出怎样的表态?
今年3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就美伊核磋商问题向德黑兰发出了“最后通牒”,称如果不能在两个月内与美国达成新的核协议,那么美方就将对伊朗“进行史无前例的轰炸”。如今,在伊朗政府拒绝与美国恢复直接交流的情况下,华盛顿方面也有了进一步动作,那就是增强中东地区的军事部署。
据报道,除了向印度洋迭戈加西亚基地大规模部署B-2隐形轰炸机,将其运用到对胡塞武装的空中作战中。最近,美军还加速向中东地区增派了F-35A隐形战斗机和A-10攻击机,强化美军的空中打击能力。至于海上,“杜鲁门”号航母打击群的部署时长将增加至少一个月,“卡尔·文森”号航母打击群也在赶赴中东,与前者协同作战。
另据消息人士透露,新部署到中东地区的这些军事力量,不只是为了强化对胡塞武装的打击力度,也是在为对伊朗“动手”做准备。尤其是正在向中东地区集结的“萨德”“爱国者”反导系统,更是特朗普政府对伊朗的又一次“极限施压”。
毕竟伊朗军队拥有数量庞大的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无人机储备,美以同盟如果想对伊朗核设施发动袭击,就必须防备伊朗用“饱和式攻击压倒美军部署在当地的反导系统”。从当前形势来看,继续增加在以色列境内的反导系统部署,说明美国对于核磋商结果并不乐观,或者说美方认为中东局势存在进一步升级甚至失控的风险。
不过,特朗普政府想以极限施压的方式逼迫伊朗让步,但德黑兰方面并没有服软的迹象。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表示,伊朗已经进入高度战备状态,导弹已经装入发射器。一旦美国采取升级行动,伊朗军队将随时发射导弹。
有分析认为,伊朗对外公布导弹已经处于待命状态,无异于向美方释放了警告信号,那就是伊朗已经做好了同美国正面对抗的准备。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强调,虽然伊朗拒绝与美国进行直接谈判,但对间接谈判持开放态度。他还说,“美国的行为决定着谈判的前路”,如果美方动用武力,那么伊朗一定会做出猛烈反击。
就在美伊核磋商进程陷入停滞,中东战火一触即发之际,中俄两国相继表态,呼吁各方保持克制。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4日表示,在伊朗局势问题上,各方应保持克制,并以外交努力解决问题。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则认为,伊朗核问题再次走到关键十字路口,局势存在升级风险。当务之急是有关方都秉持向前看的建设性态度,加大外交努力,为复谈创造条件。从中俄两国的表态不难看出,中东战火重燃是各方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出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考虑,中俄希望美伊双方坐上谈判桌,以对话而非对抗的方式解决问题,避免发生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