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为贯彻落实《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认真落实中国科协和重庆市委有关部署要求,在学雷锋科技志愿服务周期间,重庆市科协以“渝善渝美 志愿重庆”为主题组织开展了科技志愿服务,涌现出一大批科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并报送至中国科协。
近日,中国科协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公布2024年度科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的通知》,重庆市科协推荐的唐元华、红医亮“健”科普团队、“九色光”儿童减防灾科普行动项目分别荣获最美科技志愿者、最佳科技志愿服务组织、最佳科技志愿服务项目。《重庆科技报》开设《科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风采展示》专栏,讲述科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的故事,激励更多人投身科技志愿服务事业,为推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人物简介
唐元华,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科普工作40余年,现任重庆市巴南区农村专业技术联合会秘书长。先后荣获中国科协“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个人”、重庆市2022年“最美志愿者”、中国科协2024年度科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最美科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唐元华(图中拿话筒者)向群众详细讲解果园管理技术。郑华权 摄
“这个季节乌皮樱桃树该如何管理?”“嫁接的时候要注意哪些方面?”……近日,在巴南区科技兴农“开春第一课”——果园春管培训会现场,巴南区农技联合会高级农艺师唐元华穿梭在樱桃园间,仔细查看樱桃树的生长情况,着重讲解樱桃树剪枝、绑枝技术。他手持剪刀、锯子,穿梭在樱桃树间,一边实操一边耐心讲解要点,并不时仔细解答村民们提出的各种疑问。
随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樱桃树也迎来了生长的关键时期。唐元华聚焦樱桃园春季田间管理难题,为村民送去了“及时雨”。而类似于这样的培训,唐元华每年都要参加很多场,田间地头是唐元华最常去的地方。
20世纪90年代初,巴南区鱼洞街道百胜村群众思想观念陈旧,经济发展滞后,村民们守着几亩薄田,生活艰难。当时,村民们虽然种植着樱桃树,但是因为不懂技术,樱桃品质不好,并不能增加家庭收入。作为农技专家,唐元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心培育出比普通樱桃品质更优的樱桃,帮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
“樱桃好吃树难栽。”老百姓口口相传的这句俗语,道出了种樱桃的艰辛,也道出了唐元华培育樱桃新品种过程中的辛苦。唐元华曾反复查阅资料至凌晨,也曾数次拜访其他专家请教问题,更是综合学到的知识,在实践基地反复做实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1年,唐元华和同事采用芽变选种方式,在百胜村培育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重庆优质水果——鱼洞乌皮樱桃。鱼洞乌皮樱桃果实呈深紫红色,具有颗粒大香味浓、肉质细嫩等特点,为百胜村的村民们带来了致富希望。
有了新品种,就得推广新技术。为了向村民推广乌皮樱桃,唐元华当起了农民群众樱桃种植的“培训员”。他无数次到田间地头授课,切实为群众送技术。百胜村的村民纷纷开始种植乌皮樱桃,樱桃树也成为当地群众的“摇钱树”。
“我们都很感激唐老师,在他的帮助下,大家都对种植乌皮樱桃很有信心。这几年,来村里游玩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樱桃花盛开和樱桃成熟的时候,我们农家乐餐饮店一座难求,不提前预约根本没位子,每年收入增加了三四万元。”百胜村的一位村民笑着告诉记者。
以乌皮樱桃为媒,巴南区农业发展向更多领域延伸,显现出振兴乡村的“蝴蝶效应”。经过30多年的种植,乌皮樱桃在巴南推广种植面积达6500余亩,在全市推广近10万亩,年产值达6亿元以上。久负盛名的“鱼洞乌皮樱桃”早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20年又被农业农村部认证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长期以来,除了做好技术上的把关,作为科技志愿者,唐元华还积极投身科普宣讲事业。他不仅深入田间地头为群众送技术,还结合生产实际和群众需求撰写了260余篇科普文章。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开展什么样的志愿服务。”唐元华说。近年来,他紧紧围绕广大群众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深入田间地头和农业生产一线,积极为群众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各类科技志愿惠民服务活动,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
唐元华虽然已经66岁,但仍然活跃在科普一线。截至目前,唐元华参与巴南区科协、区农业农村委、区科技局等部门的农技培训300余场次,培训农技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农业企业负责人和种植大户等1.5万人次,受邀到璧山、潼南、云阳、南岸、江津等区县授课50多次,惠及万千群众。
“我希望通过科普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农技知识,引导他们以更科学的方式种植,帮助他们增产增收,为乡村振兴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唐元华说。
文字:樊洁
编辑:王娅萍
审核:杨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