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被毛主席自称为自己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作”,它被美国西点军校进行无数次的复盘推演,站在上帝视角,知晓全部信息,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这让我们不禁感叹毛泽东军事才能。下面让我们通过这场来了解毛泽东的军事才能,并且是如何带领三万疲惫的红军击败国民党四十万大军。
四渡赤水的背景
四渡赤水的背景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历史性的转折,它确定了毛泽东在军事指挥的地位,否定了博古李德等人一味退缩的军事主张,将红军队伍带向胜利。遵义会议后,敌人布防严密,红军难以突破防线,毛泽东决定要在敌军之间来回穿插,出其不意的突破包围。
四渡赤水的过程中红军机动灵活,来回穿插,各个歼敌,让敌军摸不着头脑,不知红军的真实意图。在之后红军出其不意,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迅速西进不作任何休整。1935年四月下旬,其中的一支部队在侧翼策应,五月初时,抢渡乌沙江最终摆脱了四十万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下面便与大家理解我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描述当时红军的包围圈,大家可以根据配图自行理解。
先说红军,红军的核心部队占据遵义,北面的娄山关驻扎红一军团,东边的红九军团大概在湘潭位置,红五军团在西南方向的团溪镇,红三军团在遵义以南。很明显四个军团形成了包围遵义的防线。
接下来就该说国军的包围了。南边,薛岳的率领八个师已经占领贵阳,即将渡过乌江,直逼遵义。在遵义西南方向有广西广东的联合军团,乌江东边有湘军的四个师,修筑碉堡防线,与西南方向的广东广西联合军团形成东部的大屏障,防止红军逃脱。在遵义北部,老蒋的上官云相部正向合江方向移动,准备加入合围。遵义西边,在赤水两侧的各个要塞都被川军的十个旅把守,并且长江一带也有重兵把守。王家烈的黔军早早地部署在红军防线的周围。
红军的形势极其危险,北边有长江天堑,东边有乌江天险以及湘军的联合防线,乌江南岸有薛岳大军,西边有选军10旅盯防,且四周早有黔围困,红军三万,国军四十万。这种局势即使开启了上帝视角也难以获取胜利。
军事指挥的最高境界便是指挥敌人
一渡赤水,集结扎西,待机歼敌。
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出发,分三路向川南开进。右路红1军团,牵制綦江、合江之敌,由松坎出发,经温水、习水向赤水疾进;中路红 5、9军团及军委纵队,由遵义、娄山关出发,经官店袭击习水、土城之敌;左路红3军团,由懒板凳出发,迅速摆脱尾追和侧击之敌,向十城前进。26日,红1军团进至赤水河边的旺隆场、复兴场,击溃了川军两个旅的阻击,沿赤水河向南挺进。红3、5军团在红1军团一部兵力协同下,在十城附近打垮了黔军侯之担部和川军郭勋祺部两个师的追击和堵截。
继之,我各路军于29日,经十城、元厚场向西渡过赤水河。2 月上旬,进至川南的叙永、古蔺地区,准备相机从宜宾上游北渡金沙江。此时,张国焘借口嘉陵江"江阔水深,有重兵防守",抗拒中央命令,不仅不率红4方面军南下以吸引川敌,反而北攻陕南,致使川军无后顾之忧,得以集盅全力堵我北进。南面敌军吴奇伟、周浑元两纵队和黔军王家烈部,则由南向北机动,尾追我军滇军孙渡部4个旅,也向毕节、镇雄等地急进。鉴于以上新情况,毛泽东等人决定,暂缓实行北渡长江的计划,改向川黔滇三省边境敌军设防空虚的扎西地区,利用短暂时间,完成了部队整编、精简,大大加强了部队战斗力,为待机歼敌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大量歼敌。
我军进至扎西地区,敌仍判断我将北渡长江,除向宜宾段各主要渡口增兵外,又调滇军和川军潘文华部向扎西地区逼近,企图对我分进合击。鉴于敌军主力已大部被我吸引到川滇边境,黔北兵力空虚的情况,我军决定出敌不意的回师东进,折回贵州。我先头1个团先敌抢渡二郎滩,成功地掩护部队于2月18日至 20口,在太平渡、二郎滩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并继续向桐梓、遵义方向前进。
24 日占领桐梓。25日夜士领了娄山关。27日,在董公祠击溃了敌人3个团的阻击,28 日晨再次攻心了遵义城。是日中午,我进占城南的老鸦山、红花岗、忠庄铺后,与敌驰援遵义的吴奇伟纵队2个师接触,我乘敌立足未稳,发起攻击,经反复折杀,敌军大部被歼,吴奇伟带领残部企图逃过乌江,除少数人员跟随其过江遁去外,其余尚未过江的1800余人和大批武器,全部为我俘获。遵义地区的这次作战,历时五天,击溃和歼灭敌2个师又8个团,俘敌 3000余。是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以来取得的一次最大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
三渡、四渡赤水,向南突破乌江天险,摆脱敌人
红军三渡赤水后,毛泽东于1937年3月17日在川黔交界处赤水河畔的陈福村成为三人军事小组成员,开始真正掌握了最高军事指挥权,指挥红军第四次渡赤水奇袭贵阳,这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直接面对强敌斗智斗勇而实施的最大最成功的战略战术,体现了战场上最出色最精彩的智慧与计谋。1935年3月21日,红军第四次渡过赤水,开始了“擒贼先擒王”的“斩首行动”。毛泽东“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面下令小部红军大张旗鼓地北上,一面却率主力昼伏夜行,秘密南下奔袭蒋介石所在的贵阳。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迫使蒋介石按照红军的意图三调滇军,为红军进军云南让开了路。毛泽东在军事上以弱制强,把蒋介石玩弄于股掌之上,把红军带出了险境,显然是毛泽东感到“得意”的主要原因。
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吸取前几次战斗的教训,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为红军赢得了时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