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杨姓开国上将,究竟谁更胜一筹?他一生圆满儿子是中将

新中国有57位开国上将,其中有三位杨姓上将被合称为“三杨”,按照年龄大小依次是杨得志、杨勇和杨成武,由于三人年龄相差无几,而且都是军中头号猛将,因此三人常被放在一起比较,究竟谁更胜一筹呢?

先从“老杨哥”杨得志说起,他比杨勇大2岁,比杨成武大3岁,杨得志能被称为“老杨哥”可不仅仅是因为年纪大,无论是在建国之前还是建国之后,杨得志的职务都比杨勇和杨成武略高。

杨得志出生在湖南醴陵县一个铁匠家庭,自小跟随父亲学习打铁,后来进入了江西萍乡安源煤矿当煤矿工人。1928年,17岁的杨得志参加了湘南起义,跟随队伍上了井冈山,从红军战士逐渐成长为指战员。

长征路上杨得志时任团长,杨勇和杨成武也是团长,三人在长征路上都立下了赫赫战功,不过杨得志成为老成持重,心思缜密,能够更好的独当一面,虽然在抵达陕北之后,三人都成为了师级干部,但差距逐渐出现了。

在抗战时期,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杨得志被任命为第115师343旅685团团长,杨勇则被任命为该旅第686团副团长,杨成武则成为了11师独立团团长,由此不难看出杨得志略高于另外二杨。

在全面抗战的第二年,1938年,杨得志成为了343旅的副旅长,后来还担任过代旅长,而杨成武则跟随副师长聂荣臻去了晋察冀,杨勇则成为了杨得志的副手,后来三人都成为了旅级干部,但杨得志明显略高一些。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三杨都担任过纵队司令和兵团司令,杨得志却还是领先半步。在解放战争初期,晋察冀军区战斗失利,张家口丢失,朱老总亲自到华北整军,组建了晋察冀野战军,杨得志被“空降”为司令员。

而长期在晋察冀工作的老将杨成武被任命为第二政委,第一政委是罗瑞卿,杨得志没有辜负朱老总的期望,指挥打了多个漂亮仗,重振了晋察冀军区的士气,扭转了华北的局势。

在三大战役之后全军改编,“三杨”都成为了兵团司令,新中国建立之后,“三杨”一起被参加了抗美援朝,杨得志出任志愿军第19兵团司令,杨勇出任第3兵团司令,杨成武出任第20兵团司令。

遗憾的由于伤病原因,杨成武于1952年8月回国休养,而杨得志和杨勇则继续留在战场上,并且二人先后担任过志愿军的司令员,不过依然是杨得志在杨勇之前,抗美援朝结束胜利结束之后,“三杨”也都成为了大军区司令员。

除担任大军区司令,杨得志还担任过总参谋长,而杨成武也担任过代总参谋长,杨勇则担任过副总参谋长,在这一职务上再次体现了三人略有差异,杨得志也是三人中唯一进入了政治局的人。

“三杨”中,杨勇最先于1983年病逝,享年70岁,杨得志于1994年病逝,享年83岁。三人之中要数杨成武最为长寿,于2004年病逝,享年90岁,其子杨东明是空军中将,杨成武的一生堪称圆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抢首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