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这两家在外交场合的“较量”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不就在近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掏出其“胜利计划”后,邀请俄罗斯参与即将举行的第二次和平峰会。然而,俄罗斯方面直接回应了“拒绝三连”:不参加、不讨论、不合作。这看似简单的拒绝背后,到底隐藏了怎样的战略意图呢?
首先,从战略角度来看,俄罗斯的拒绝并非单纯的外交强硬,而是对乌克兰所提“胜利计划”的直接回应。泽连斯基胜利计划其中的重点就是乌克兰想要借助西方盟友的支持,通过一场舆论与外交的联合攻势迫使俄罗斯屈服。
然而,俄罗斯方面早已明确表示,拒绝参与任何“基于乌克兰单边提案的和谈”。对于俄罗斯来说,参加这样一场会议等同于承认乌克兰在国际舞台上的优势地位,甚至是默认泽连斯基的方案具备合理性,而这对于俄罗斯来说无疑是不可接受的。
其次,俄罗斯的这一次拒绝还和普京在国内的政治形象息息相关。普京政府自开战以来,持续强化其在国内的“强人政治”形象,塑造俄罗斯对抗西方霸权的坚强壁垒。因此,任何形式的妥协或是外交让步都可能被视为软弱的表现。国内民众和支持普京的政治势力需要看到的是一个不屈不挠的俄罗斯,一个不会向外界压力屈服的俄罗斯。
所以,即使和平峰会带来缓和的机会,普京也不会轻易冒着削弱自己政治资本的风险,去参加一场很可能让他处于被动位置的会议。就在前不久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也多次提到,俄罗斯并不反对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冲突,但前提必须是“双方的利益和实地情况都得到尊重”。换句话说,普京政府不会容忍任何可能损害其利益的外交谈判。
当然,俄罗斯的拒绝也是在深思熟虑西方态度后所做出的战略决策。就在最近西方国家在如何处理俄乌冲突的问题上已经越来越分裂了,一方支持更多军事援助,另一方则呼吁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
让我们先看看美国的态度。拜登政府近期的举措明显谨慎了很多。一方面,美国不断“挤牙膏”式的加大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承诺提供先进武器,帮助其在战场上获取优势;另一方面,拜登却迟迟没有放开对乌克兰使用远程武器打击俄罗斯本土的限制。为什么?简单,因为拜登政府担心自己一不小心就会点燃一场更大范围的冲突,毕竟,惹恼了普京,战争可能就不局限在乌克兰了。
至于欧洲这边,情况就更复杂了。欧洲的两个老大哥,法国和德国在这个问题上更是谨慎,尤其是朔尔茨总理,他显然不想成为历史课本里的那个“点燃火药桶”的人。在德国,国内政治压力让他必须时刻保持平衡,一边继续援助乌克兰,一边又不得不面对日益增长的反战声音。
而法国的马克龙则早早站出来呼吁“理性对话”,他大概是想通过树立“调解者”形象来为自己在欧洲赢得更多的政治资本,但问题是,普京可不会因为一两句“对话呼吁”就轻易放下枪。
这么一看,显然,西方不可能在短期内形成一致的行动。这些摆在明面上的事,普京肯定也是心知肚明。于是乎就在泽连斯基忙着准备和平峰会的同时,普京签署了第三次扩军的法令,新增18万军力,准备在战场上继续施压。这一举动表明,俄罗斯不仅没有因为制裁和战争的拖累而陷入衰退,反而在做长期打算。
俄罗斯的策略其实很明显——拖延战术。拖的时间越长,西方国家的内部分歧就会暴露得越多,国际社会的注意力也可能转移。普京赌的是,西方最终会因为厌倦而迫使乌克兰走上谈判桌,或者至少让制裁力度有所松动。而这也是为什么俄罗斯如此不愿意参加乌克兰提出的和平峰会,毕竟,打持久战对普京来说,可能更为有利。和平峰会也许暂时被俄罗斯“KO”了,但战争的走向还远未定论,持久战的胜负,或许还得看谁能笑到最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