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激战库尔斯克,德军优势却一败涂地,苏军几乎全军覆没却大获全胜

1943年,苏军已经在斯大林格勒俘获了德军第六集团军,就连德军南方集团军群B战斗群都险些在高加索翻车。此时的局面对于苏联来说那叫一片大好,纳粹正在节节后退,苏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战术胜利。因此苏军统帅部决定在开春冰雪融化之后,继续扩大战果,将德军一举驱逐出乌克兰东部地区。

曼斯坦因本能力挽狂澜

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结束之后,苏军在库尔斯克以南靠近哈尔科夫地区,形成了一个突出部地带。德军名将曼斯坦因敏锐地嗅到了战机,并电报柏林向希特勒转达了自己的反击设想。在曼斯坦因看来,此时苏军刚刚经历了一场长途跋涉和失败的哈尔科夫反击战,正是部队官兵最为疲惫的时候。

之前德军在沃罗涅日和顿河地带实施焦土战术,摧毁占领区中的矿井,水井,水坝,铁路,公路。加上苏联春季的泥泞环境,苏军此时的后勤应该处于超负荷状态,无法及时为前线作战部队提供足够的后勤支持,更谈不上及时补员。

而此时德军虽然同样疲惫,但因为刚刚取得了一次胜利的防御战,官兵士气正盛。如果此时对苏军突出部展开一次钳形攻势,像42年歼灭苏联突击第二集团军一样,歼灭位于突出部的苏军第70集团军,第65集团军,第60集团军,第38集团军和第40集团军,第13集团军,那么乌克兰战场局势的天平将再一次向德军倾斜。

曼斯坦因还提出了一个更加大胆的设想,那就是部队继续向第聂伯河退却,进一步拉长苏军的后勤线,等待一个更加有力的反击时机,然后由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发动联合反击,将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西方面军,草原方面军,中央方面军尽数歼灭,彻底打破苏德战场的平衡。然后将战线重新推回到伏尔加河流域,从莫斯科背后发动攻击,彻底解决掉苏联。

两个反击设想摆在希特勒面前,他看得出来曼斯坦因对于第二份设想志在必得,先退却到第聂伯河而后再发动反击,如果运气好的话,确实有可能力挽狂澜,一口气打破苏德战场的局势。但这个构想过于冒险,对于当前的德军来说,后勤能力同样超负荷,缺乏足够的机动力量和卡车支持曼斯坦因的反击设想。

只有从法国和北方集团军群抽调运输力量,才有可能满足反击需求,但时间不等人,如果折腾几个月抽调运输力量,那苏军也早就被道路修复了,因此该提议不具备可操作性。于是希特勒决定让德军总参谋部研究曼斯坦因的第一个建议,制定一份可靠的行动方案,确保先干掉位于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军。

德军总参谋部很快拿出了详细的作战方案,德军将切实的对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军实施钳形攻势,确保歼灭位于突出部的苏军部队,而后尽可能将战线推回到顿涅茨克盆地。为了确保行动成功,中央集团军群下属第9集团军将临时听命曼斯坦因的指挥,此时行动代号叫做“堡垒行动”。

原本德军计划在43年3月发动反击,但希特勒认为现有力量还不足以摧枯拉朽的摧毁苏军,于是下令等待新式坦克到达才能执行反击命令,因此德军正式反击时间被推迟到了7月初。

根据希特勒的设想,德军在7月发动进攻时总兵力应该能够达到90万到100万左右,坦克数量也能达到3000辆左右,再算上正在调集的2000余架飞机,足以重现巴巴罗萨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击溃苏联西方面军的胜利了。

苏军得到对手情报

苏军情报部门从1943年3月开始,发现德军通信中频繁提到“堡垒行动”这个名词,虽然苏军情报部门尚未截获德军具体的行动信息,但可以推断德军正在尝试组织一次反击或者一次撤退行动,亦或者是像希特勒此前做过的,将某个地区指定为筑垒地域。

很显然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情报,因此苏军情报部门在将情报呈交苏军最高统帅部之后,继续对德军通讯保持密切监视。

苏军统帅部最初也没搞明白德军到底有何打算,不过在4月份相继有两份来自欧洲西部的电报发往莫斯科,其中一份竟然疑似来自德国柏林,另一份则来自反法西斯盟友德国。两份情报都指出德军即将在库尔斯克发动一次进攻,时间大概就在7月初。

苏军在得到情报之后如获至宝,斯大林立刻召集朱可夫和沙波什尼科夫组织了一次会议,并拟定相关作战计划,斯大林希望苏军利用好这次机会给德军予以重创。

同时斯大林还要求伏罗希洛夫元帅尽可能与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活动的游击队取得联系,叫游击队尽可能地破坏德军后勤线上的铁路,阻滞德军向库尔斯克和哈尔科夫方向投送兵力物资的速度。

为了对抗德军即将发动的反击,朱可夫亲自指挥库尔斯克战役,苏军资深老帅铁木辛哥作为大本营代表负责协助朱可夫。苏军的阵容也是空前豪华,其中包括了苏军坦克名将卡图科夫,苏军新星科涅夫,罗科索夫斯基等一众在战争中崛起的名将。

他们的任务是在德军发动进攻之前紧急构筑一条防线,为对应德军的进攻做好准备,位于库尔斯克突出部上的军队将作为诱饵,很显然德军对这个诱饵欲罢不能。只要德军发动进攻,苏军将在适当的时间里沿着德军钳形攻势的两翼,再发动一个钳形攻势,将德军的进攻部队分割包围,到时候苏军就可以轻松地向第聂伯河前进了。

苏军的计划可以说非常冒险,假如各部队无法有效协调作战,那么有很高的可能在战役初始阶段就被德军打乱。到时候位于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军部队就非常危险了,因此这时候铁木辛哥元帅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别看他之前在哈尔科夫战役中一败涂地,但作为苏军资深元帅,在协调大军群协同作战上是有着很深造诣的,并且铁木辛哥元帅的决心也是不容置疑的,他足以辅助朱可夫完成战役部署。

苏军为了能够一口气搞定德军,在库尔斯克,布良斯克,哈尔科夫方向集结了高达190万大军,各型火炮和迫击炮高达1.9万门,作战飞机高达2172架,坦克高达4944辆。其中大约有500架战机和1500辆坦克以及7400门火炮和60万兵力隶属于预备役方面军,他们的任务是随时填补任何缺口,挡住德军的攻击或者根据命令加强某个方向上的攻势。

差点令苏军翻车的库尔斯克

1943年7月5日,德军航空兵和炮兵率先对苏军突出部两翼发动猛烈攻击,而苏军炮兵也立刻对德军发动了还击。德军原本以最新锐的黑豹中型坦克和四号坦克组成的先头部队,却在第一天的战斗中因触雷和遭遇苏军的炮击,损失达到了50%,就连费迪南重型坦克歼击车,也有几辆因触雷瘫痪。

德军在苏军南北两翼连续发动了2天猛烈突击,却只能前进10公里左右。战斗又持续了一天以后,德军先头攻击部队不得不转入防御姿态,等待第二打击集群投入战斗。

在左翼的莫德尔发现苏军在短短12公里的纵深里竟然构筑了3条野战防线,不过对他的部队来说这不是问题,依靠新抵达的重型坦克和歌莉娅遥控炸弹,突破苏军第三道防线。

要说莫德尔这人,是德军一等一的防守和防御反击大师,但在闪电战方面只能算第1.5梯队将领,安排他指挥北部攻势可以说是一个不太稳妥的选择。

如果此时指挥北部攻势的是古德里安,那么他一定会寻找苏军最薄弱的环节,然后集中兵力发动突击,在突破苏军防御之后再寻求扩大战果的机会。

莫德尔指挥的德军装甲部队多次闯入苏军布置好的雷场,尽管大多数重型自行火炮和重型坦克并没有被地雷摧毁,但也拖延了德军的进攻速度。莫德尔在攻占了普罗霍夫卡之后怎么也没想到,苏军竟然会发动猛烈的反击,此时他手里能够调用的坦克只有大约300多辆,还全靠德军的空中支援没日没夜的拼命空袭苏军,才让莫德尔得以在炮普罗霍夫卡坚持到12日。

由于双方在7月10日到12日期间拼尽全力争夺普罗霍夫卡,库尔斯克战役的核心战略目标也有所改变,普罗霍夫卡一时间成了整个战场上的焦点,双方不断投入部队争夺这座不大的小镇。尤其是在7月12日这天,普罗霍夫卡镇交战的双方坦克就达到了约1000辆之多。整个库尔斯克战场双方坦克总数已经达到了近8000辆之多,堪称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大决战。

事实上,虽然苏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占据压倒性的数量优势,但德军则占据有压倒性的作战素养优势。尽管苏军士兵作战素养相比1941年有所提高,但这主要是老兵们带来的战力提升,很多新上战场的新兵一看到激烈的战场究竟被吓懵了。

这种士兵在战场上唯一的作用就是吸引德军的注意力,想要他们发挥出战斗力是不大可能的,毕竟很多新兵接受训练连一个季度都没有,这种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德军凭借高超的战斗技能,在库尔斯克战役中给苏军造成了惨重的伤亡,甚至在兵力劣势情况下一度打得苏军险些自行崩溃,还得亏是朱可夫和铁木辛哥及时投入近卫装甲军等精锐部队,才将战局拉平。

然而就算是精锐的近卫装甲军,在对抗德国党卫军装甲部队的战斗中,也没有占到什么优势。此时苏军装备的T34-76和KV-1S已经完全无法对付德军的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了。但德军装甲师因数量劣势无法承受长时间的作战损失,因此陆续被迫撤出战斗。

12日傍晚,德军因伤亡过大被迫终止堡垒行动,其他地区的战斗陆续在7月15日到8月17日之间结束。此时德军已经损失了大约50万官兵,2900辆坦克和装甲车,1696架作战飞机。

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草原方面军,中央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西方面军,预备役方面军,总伤亡人数超过了158万,坦克和自行火炮与装甲车损失达到6064辆,作战飞机损失也达到了1626架。

尽管德军因无力继续维持战斗,被迫终止了堡垒行动,以优势交换比打了一个败仗。但苏军统帅部也意识到,库尔斯克的胜利并非什么值得称道的战绩,苏军的训练体系和装备迫切的需要进行调整,否则日后的战斗中将吃更多的苦头。

结语

库尔斯克的战斗苏军付出了惨重代价,但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也遭到了重创,此后德军被迫继续后退。苏军抓住时机在列宁格勒方向发动了新一轮反击,而盟军也抓住机会在西西里岛实施登陆,失败的阴影已经笼罩在纳粹德国的头上。

参考文献:《伟大的卫国战争》《1943库尔斯克战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