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回顾:他生于辽宁研发中国第一艘航母舰载机,成为沈飞董事长,凭啥

“走你”!

一声干脆利落的口号,搭配一个极具创意的姿势,一只手叉腰,一只手指明方向。

2011年,这个动作风靡全网,所有人都在学。

不论是学生、宝妈、外卖员、还是健身房,随处可见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动作,最初用于辽宁舰上指挥歼-15载机起飞。

发明这个动作的人,就是:罗阳。

罗阳,是歼-15舰载机现场研制总指挥,沈飞集团董事长。

为了研制我们自己的舰载机,他付出了毕生心血。

被誉为:国之重器,以命铸之。

2012年11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载机歼-15首次起落试验成功后,所有人都在忙着庆祝,身边人握着罗阳颤抖的手,感到有点异样,问他怎样了。

他说有点累。

离舰登车后,罗阳突发心脏病,倒在离医院100米的地方,再没醒来,生命停在了51岁。

坚韧少年,在心里埋下梦想的种子

1961年,罗阳出生于辽宁沈阳一个军人家庭,部队大院的耳濡目染,他小小年纪就立志要做大事,有着强军富国的宏伟梦想。

父亲是个工作严谨、为人正派并乐观积极的人,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罗阳性格谦和,跟谁都能玩到一块。

他还爱动脑筋,琢磨怎么改装滑轮车,怎么组装收音机,总之,是个人见人爱的“孩子王”。

初二年级时,他和姐姐随父母到了武汉。

当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军人家庭孩子,只能有一个进重点学校,罗阳把上重点的机会让给了姐姐,他觉得男孩应该多担当。

小小的年纪,已经有了男儿气概。

当时的学制是三年初中、两年高中。罗阳在武汉43中,度过了三年多短暂宝贵的青少年时光。

从小罗阳的体育很强,刚转学,正好赶上庆祝畅游长江活动,市里组织中学生游泳队,罗阳被选上了。

当时他意外骨折了,医治一段时间后,拆了石膏,绷带还没有拆。

但一听说要参加这个活动,罗阳立马解开绷带,上下挥舞着胳膊对母亲说:“妈,您看我都好了。我要去游长江!”

活动那天,游到对岸后,罗阳却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班队了,只好走了30多里路,很晚才回到家。

这个倔强顽强的孩子,让母亲心疼得说不出话来。

在学校,罗阳总是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军装、一双解放鞋,浑身散发着青春活力。

刻苦耐劳、沉稳朴实、英姿勃发,是学校老师对罗阳的印象。

他的学习成绩也让老师引以为豪,曾被老师动员报考清华北大,但心有所属的他,有自己的打算。

高中二年级,他把心思全部扑在功课上,考出了高分,如愿跨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系,主攻高空设备专业。

那是1978年,刚刚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无数坚守知识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聚到了一起,有小青年,也有已过而立之年的大龄学生。

罗阳所在的班级,年龄最大的31岁,他是最小的那个。

那时,无数人将高考视为改变命运的机遇,有的想逃离农村,有的想捧个铁饭碗。罗阳则是为了自己的伟大理想,报效祖国。

只因那是他最初的心愿,早年播下的那粒种子,在顽强地生根、发芽。

他想设计飞机、制造飞机,想让中国的战鹰,骄傲地翱翔蓝天,护卫家园的平安。

莘莘学子,学以报国

当时的学生都在振兴中华、实现四化的理想中成长,满怀着报国理想。

曾经在除夕守岁的时候,罗阳和他的同学,仍然在教室里复习功课。

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唯有刻苦,才不辜负了韶华。

对罗阳来说,努力学习不仅是为了理想,或许是在耳濡目染下,他比其他人有着更强的改变世界的念想。

刚入大学时,所有同学都曾看过一部纪录片。由于信息化程度低,我们的飞机还没有看到敌机,就被对方击落。

罗阳很震撼,当天与同学们讨论到深夜……

吾辈当自强,持书仗剑耀中华。

航空报国,成为罗阳愈加坚定的信念。

好的身体,是梦想的起点。

罗阳体育一直比较强,在班上担任了体育委员,他热衷组织排球比赛、越野赛、篮球赛,并且打排球是他的运动强项。

罗阳班级的排球队,几乎打遍北航无敌手。

大学时期的罗阳,依然朴实谦逊、乐于助人。

有一次,班里有位同学住院了,得的是传染疑难病。罗阳和同学自发组织去医院陪护,为预防传染,每人都要吃一种预防用的白药片。

罗阳并不怕危险,他是最积极的几个人之一,一周就排了三次班。

罗阳也一直遵守着老师的谆谆教诲,“如干这一行,就别想出名,想出名就别入行”。

多年以后,同学聚会见面多次,大家仍不知道罗阳已经是沈飞掌门人、多个重要机型设计者牵头人,也不知道他获得过航空奖。

罗阳就是这样低调,默默地做着最炫酷的事。

大学时代,给了罗阳飞天的知识,沉稳低调的人格魅力。他为实现自己的航天梦做好了准备。

二十年坚守,厚积薄发

罗阳的履历很简单,大学毕业后,他只在两个单位工作过,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和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个设计飞机,一个制造飞机,这也是他航空梦想和事业的全部。

1982年,罗阳大学毕业,分配到了沈阳飞机研究所第九设计室担任设计员。

入职不久,赶上二代战机歼-8型飞机研制,那时,二代战机正处于设计攻关阶段,罗阳被吸收到设计团队,从事座舱盖研发。

他钻到地下室里,闷头一干就是好几个月。

设计完,设计人员还要到制造单位沈飞,去跟踪产品的生产,那时交通工具落后,他和同事每天早晨列队跑步十多里赶过去。

但他却苦中作乐,说很庆幸自己能参与这么重要的任务。

在航空工业低谷期,几年等不来一个新型号,企业不得不生产洗衣机、塑钢窗、蒸锅等普通工业消费品。

当时流行这样一句话,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造飞机的不如卖烧鸡的。

而且,出国热潮刚刚兴起,发达国家的优渥生活吸引着很多的年轻人。

那段时间,很多人选择了离开。

但罗阳却在坚守,他查找国外资料翻译学习,回北航攻读硕士学位,他在默默积蓄力量。

这一坚守,就是20年。

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的国防工业再次起飞,罗阳厚积薄发,从设计员,一步一个台阶,迈向自己事业的高峰。

1999年,罗阳曾出访美国,近距离感受到我国航空制造和顶尖国家的差距,也感受到了航空人肩上担子的重量。

只能用最短的时间干出来,才能渐渐缩小与那些国家的差距。

沈飞有个口号叫“埋头苦干,献身航空”。

罗阳,正是用自己一生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句话。

二十世纪末,重大科研项目纷至沓来。

2002年,罗阳从设计研究所,调入沈飞集团,同时开展多个重点型号战斗机的研发。

时代赋予了重任,罗阳用全部的心血,去迎接这个挑战。

鞠躬尽瘁,用生命铸国之重器

当时发达国家已经全面装备第三代战机,正在研制第四代战机。

我国空军装备的还是第二代机,这意味着我们和这些国家的差距在20~30年。

罗阳的梦想,是让中国航空工业和世界最强者的差距,逐步缩小,直至并驾齐驱。

10年间,罗阳在沈飞担任了多个重点型号的研制现场总指挥,他带领着团队,实现了歼击机从二代机到四代机的跨越,

缺乏舰载机,航母就没有任何战斗力而言,只是一艘大船,可以说舰载机是航母的双翼和出鞘的利剑。

能够起降舰载机的航母,也才是完整意义上的作战平台。

但对于我们来说,舰载机还是白纸一张,只能自行研制,从立项到设计、制造、飞行,罗阳全程参与。

而任何关于舰载机的消息,都触动着世界的神经。

这种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以及所承受的生理、心理压力,常人难以想象。

在以前,沈飞集团有个“711”工作制。就是一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1小时。

在攻坚关键时期,还有个“724”工作制,24小时通宵达旦地生产。

说起“711”和“724”,罗阳是当之无愧彻彻底底的践行者,十几年一直这样工作。

即使如此,他仍觉得时间不够用。

去外地出差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他就在路边小店随便吃一口;出去开会,他都事先定好返程票,基本不去主办方安排的参观活动;

他连女儿高考,都没时间去考场陪女儿。

女儿在上海读大学,他去上海出差,都抽不出时间去看一眼。

晚上下班他去探望母亲,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出来,原来他倒在母亲的床上,斜靠着被子睡着了。

因为加班太多,在车上睡着,更是常有的事。

那些年,罗阳一刻不停地在带领着沈飞创造奇迹!

面对技术封锁,歼-15上舰两个月就实现了起飞,而其他国家的舰载机,从上舰到起飞需要5~8年。

2012年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付入列。

11月初,舰载机在辽宁号上完成“触舰复飞”。

11月18日,罗阳登上“辽宁舰”,开始执行歼-15起降飞行训练任务。

歼-15能不能顺利起飞降落,罗阳和其他人,都被紧张的情绪充斥着。

起降测试数据、对辽宁舰、歼-15的海试工作协调、每日例会,每一项细微工作,罗阳都在关注。

而任何关于歼-15的消息,都触动着各方的神经。

轰隆声不绝耳,压力让人喘不过气。

11月23~24日,海试日,罗阳盯着正飞翔航母准备着舰的歼-15舰载机:

只见歼-15舰载机从航母甲板上腾空一跃,犹如一支利剑划破蓝天、冲上云霄;

着舰之时,歼-15舰载机以几百公里的时速冲向甲板,拦阻索被拉出一个巨大的V字形,舰载机稳稳地停在V字形的顶端。

成功了!压力、兴奋让他顾不上心脏的疼痛。

11月25日,庆功的日子里,人们相互拥抱,但罗阳因为太累了,也许是身体的病痛,他没有加入拥抱的人群,只是露出了欣慰又疲惫的微笑。

就在离舰登车后,他突发心脏病,很快倒下。三个小时的抢救,最终未能挽回他的生命。

罗阳虽然离去,但寄托了他的心血的歼-15舰载机,将他一生的梦想,延续了下来。

歼-15舰载机的成功,让我们有了底气和信心,也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的国家综合实力。

罗阳是用生命在铸造国之重器,用生命在追逐他的航空梦和强军报国梦。

“才见霓虹君已去,英雄谢幕海天间。”

人们永远都会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

他是民族的脊梁

罗阳一向很低调,为人谦逊。

很多人认识罗阳,其实是从他的遗照开始的,谦逊的笑容里,带着一丝憨厚,让人倍感敬重和亲近。

罗阳一生不改初心、执着追梦、淡泊名利、献身航空。

他是时代的英雄。

在2012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颁奖词里,是这样致敬罗阳的:

如果你没有离开,依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关山。

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

你听到了么?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

罗阳的母校北航,每年9月,新生入学第一课,便是观看原创音乐剧《罗阳》。

罗阳的名字和精神,已经镌刻在时代的丰碑上。

今天,还有无数个“罗阳”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他们都是“民族的脊梁”。

罗阳走了,但他又没有走,就像罗妈妈所说的那样:

“国家没有忘记他,人们没有忘记他,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