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台湾F-16“锁定”解放军歼-16?外网吹爆的视频是啥情况?

前两天,军武菌写了一篇《歼-20飞跃台岛没被发现?台湾专家:看不到才是最可怕的!》,后台就有网友留言说,外网都已经传开了歼-20被外国军机锁定的事情。

后来直到网上有了台湾军方突然发布的跟踪歼-16和轰-6视频后,这些人才改口。而我们从网上流传的视频可以看到,在画面正中央是解放军空军歼-16和轰-6的侧影轮廓,战机都在十字框方框内。

台军就此大肆宣扬称这是歼-16和轰-6被F-16V“锁定”的画面,有些人这下就如获至宝,就到处说我军的战机还是不行,被人家锁定了都毫无察觉,这要在实战的时候不知道要被消灭多少回了,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台军这次给歼-16和轰-6拍照的是2018年从美国购买的AN/AAQ-33“狙击手”吊舱(Sniper ATP),是美国空军为取代第一代“蓝丁”(Lantirn)瞄准吊舱研制的换代产品,其生产厂商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在F-15C机腹下挂载的AN/AAQ-33“狙击手”先进瞄准吊舱。

我们知道,随着技术进步和多样化作战任务的细分,飞机作为作战平台,不可能把所有作战功能和任务模块都塞进去,尤其是对于隐身要求很高的四代机来说更是如此。

于是,在执行不同任务时,就需要根据任务不同挂载不同功能的任务吊舱,例如瞄准、导航、侦察、电子对抗、夜战、加油吊舱等,“狙击手”吊舱其实更像是工具箱中的一件工具,随用随取,直接往飞机上一挂就可以用了。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正在制造的“狙击手”吊舱,其红外传感器可以调整角度

“狙击手”吊舱将高清晰度中频第三代前视红外系统、双模式激光器、可见光高清电视、激光点跟踪器、激光标记器、视频数据链和数据记录器等设备,集成在了一个6自由度云台上,从而保证对目标稳定跟踪。

其前视红外系统传感器使用的是第三代锑化铟凝视焦平面红外成像阵列,工作波段3-5μm,分辨率640乘512,可以穿过烟雾和云层,在低光照甚至是无光照的情况下观察和跟踪目标。

其传感器拥有4度的宽视场和1度的窄视场,搜索范围为俯仰角35度到155度,后台的软件可以对传感器探测到的目标进行实景增强,而CCD监控设备则可以在可见光条件下进行同样的操作,适合日间使用。

“狙击手”吊舱还具备10倍电子变焦和数倍的光学变焦能力,美国空军曾对其做过测试,当F-16战斗机在8000米以上高度使用吊舱的自动跟踪模式时,可以轻松发现位40公里外的坦克、卡车。

它也可以探测到160公里处的战斗机类目标,在跟踪空中目标时,它还能跟火控雷达联动,在自动指向火控雷达探测到的目标同时完成测距。

它的工作方式较之前的瞄准吊舱也有重大改进,之前的瞄准吊舱在使用激光瞄准时,需要一架战斗机对目标进行瞄准指示,而另一架战斗机来投掷激光制导炸弹,而“狙击手”吊舱只需一架载机就能完成以上操作。

作为目前全世界瞄准吊舱中作战能力最强的一款,“狙击手”吊舱可远距离探测、识别、自动跟踪和激光锁定小型战术目标,支持所有激光和GPS制导武器对多个固定和移动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它不但可以在防区外进行精细的目标识别,具有用于夜间作战的低海拔导航能力和红外瞄准能力,还可以通过吊舱上的数据链,为地面部队提供战场上的精细图像信息。

而且它的通用性也很强,能够安装在很多不同的飞机平台上,例如F-22A,F-15、F-16、F/A-18系列战机,以及A-10、B-1B、B-52H、AV-8B和欧洲台风战斗机等,这回台湾挂载该吊舱的就是F-16V。

从台军分享的这些连续追踪视频可以看出,镜头中心始终对准着歼-16和轰-6的发动机,可见“狙击手”吊舱当时正处于红外追踪拍摄模式,但这就是锁定并且能随时实施攻击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狙击手”吊舱确实可以利用其红外成像系统,持续追踪并探测空中、地面和海上的热源目标,台湾当初也正是看中了其强大的红外搜索与跟踪功能,想让F-16能提前发现歼-20这种隐身战机。

但它作为一种被动式的侦察搜索装备,主要作用还是实现空对地精确打击和侦察功能,其红外追踪功能仅能提供模糊的敌机距离数据,对于空对空导弹精确打击所需的其他关键参数却无能为力。

就在前几年,由于美国空军的F-15、F-16、F/A-18与中俄欧四代、四代半战斗机相比,普遍缺乏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IRST),于是,美国空军就开始在F-15C的机腹中线挂架上挂载“狙击手”吊舱。

一顿折腾之后,这种原本设计用于对地攻击的吊舱,就摇身一变成了能够全天候对空中目标进行远程视觉识别的利器,为此,还专门在部分F-15C座舱中增加了一个大尺寸被动攻击显示器,用来专门显示“狙击手”吊舱拍摄的影像。

在使用过程中,“狙击手”吊舱主要随动于F-15C的AN/APG-63V3雷达来发现目标,飞行员还可以转动头部依靠JHMCS头盔显示器来直接控制吊舱的瞄准方向。

然而,尽管“狙击手”吊舱有分别率512×640的第三代红外成像阵列,最大对空识别、跟踪和瞄准能达到中距范围,但它还是存在视场过窄,空中搜索能力严重受限的问题,压根儿就没法直接给空空导弹装订火控数据,所以只好作罢。

后来新式的“军团”IRST吊舱,据说是能够同时跟踪多个目标,还能结合角跟踪和目标辨识,直接生成火控数据,引导AIM-9X红外制导空空导弹攻击。

在2021年的时候,美国空军第85试验和鉴定中队就曾首次使用“军团”IRST吊舱,引导AIM-120中距空空导弹成功击落了一架QF-16靶机。

▲QF-16靶机

但即便如此,导弹的中段修正制导还需要AN/APG-63(V)3雷达使用一定的通道发射信号才能完成,所以就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仅凭吊舱是无法独立完成搜索-发现-攻击这一过程的,其间至少也需要一段雷达引导,但是,你这雷达一开机不就暴露了吗?

再者说,这次歼-16和轰-6本身就是去台湾宣示军事存在去了,摆明了就是让你好好看的。

别看当时台军战机挂了2发AIM-9X近距格斗弹和2发AIM-120C中距空空导弹,摆出要跟解放军进行空战的架势。

可真要想干一架的话,为什么只敢暗戳戳地用“狙击手”吊舱离得那么老远拍拍照呢,之前美国抱怨说歼-11战斗机近距离拦截美军B-52轰炸机得时候,B-52挂载的“狙击手”吊舱就曾经拍过歼-11。

上面美军拍的歼-11战斗机的轮廓非常清晰,而台军拍的歼-16明显模糊得多,而且边缘还有高亮,明显是用长焦拍摄后,再用电子变焦通过相机算法增强后再放大的效果。

同样是“狙击手”吊舱,拍摄效果却差这么大,说明台军F-16V压根就没胆量贴近解放军战机飞,只是远远地拍了几段视频就拿回去交差了。

台湾不敢这么干,无非就是怕挨打,因为他们心里跟明镜儿似的,因为一旦他们挑起冲突、打响了第一枪,恐怕压根就不存在打第二枪的机会。

▲台军飞行员宁肯赔钱几百万都要选择退出

所以说,就算台军战机锁定了歼-16,又敢怎么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