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译名趣谈|美国战机的绰号

关系亲密的人之间有时会相互取绰号,灵感通常来自一个人的身体或性情特点,或表达喜爱,或显示幽默,偶尔也带着一丝嘲弄。比如《水浒传》里的108条好汉便人人有绰号,且绰号的“知名度”超过了本名。

人如此,物亦然。

美军的飞行员每天跟战斗机打交道,战斗机就是他们的伙伴与搭档,所以他们会给一些战斗机取绰号。在日常交谈中,甚至在与地勤人员的联络中,他们使用这些绰号往往多于使用战斗机的“大名”。

比如命运多舛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F-35“闪电”Ⅱ型联合攻击战斗机(F-35 Lightning Ⅱ joint strike fighter)。F-35在2006年被命名为“闪电”Ⅱ型,以致敬二战时期的P-38“闪电”战斗机。由洛克希德公司生产的P-38是首款水平飞行速度超过每小时640公里的军用飞机,称之为“闪电”实至名归。不过,美国空军飞行员更愿意称F-35为“黑豹”,据说这个别名来自美国空军第六武器中队。这个中队设在美国空军武器学院,负责F-35“闪电”Ⅱ型战斗机训练课目,学员制服上的徽章图案是:F-35战斗机顶着一个骷髅头,底部文字为“黑豹驯服者”(Panther Tamer)。骷髅头是第六武器中队的标识,他们要驯服的“黑豹”显然就是指F-35“闪电”Ⅱ型战斗机了。当然,美军也有以“黑豹”为正式名称的战斗机,那就是由格鲁曼公司生产的F9F“黑豹”战斗机。

不妨再来说几个有趣的绰号。

F-16“战隼”战斗机(F-16 Fighting Falcon)。F-16最初由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研制,1993年,公司将飞机制造业务出售给洛克希德公司,后者又在1995年与马丁-玛丽埃塔公司合并成立洛克希德-马丁公司。1980年8月,F-16被命名为“战隼”。然而,它的飞行员和机组人员更愿称之为“蝰蛇”(Viper),一是因为它的外观形似蝰蛇,二是表达对科幻战斗机的敬意:1978年F-16入役时,科幻电视剧《星际大争霸》(Battlestar Galactica)正在播出,剧中有一款虚构的星际战斗机名叫“殖民蝰蛇”。

A-10“雷电”Ⅱ攻击机(A-10 Thunderbolt Ⅱ)。A-10攻击机的正式名称沿用了共和航空公司(1965年被费尔柴尔德公司收购)P-47“雷电”战斗机的名字,它被冠以“疣猪”(Warthog)的诨名,因为它配备的GUA-8机炮在开火时的声音酷似疣猪嚎叫。再者,这款攻击机的外表也跟疣猪一样有些丑,其机炮的炮口外突并安装在机头下方,机头涂装也是类似疣猪獠牙的图案。

C-17“环球霸王”Ⅲ运输机。美军此前已经有过两款名为“环球霸王”的运输机,分别是C-74“环球霸王”和C-124“环球霸王”Ⅱ,所以C-17叫“环球霸王”Ⅲ。C-17能够向世界各地投送部队和装备。据说在美军从阿富汗撤离期间,C-17曾搭载800多人从喀布尔起飞,远远超出“搭载134名空降兵”的人员搭载标准。它的外号是“驼鹿”(Moose),不仅因为它和驼鹿同样体型大、能长途迁徙,还因为这款运输机在地面加油时会通过泄压通风口排出内部压力,发出的噪音类似驼鹿叫声。

F/A-18E/F “超级大黄蜂”战斗机(F/A-18E/F Super Hornet)。F/A-18战斗机比较特别,各个子型号的名称不尽相同,A型、B型、C型和D型叫“大黄蜂”(Hornet),后来研发的E型和F型改称“超级大黄蜂”,由其衍生出来的电子战专门型号EA-18G则叫“咆哮者”(Growler)。毕竟同属一个系列,且名字只相差一个形容词Super,“超级大黄蜂”和“大黄蜂”很容易混淆,为了飞行作业的安全、避免无线电呼叫中出错,飞行员们干脆给“超级大黄蜂”取了个外号,考虑到它的机鼻与“大黄蜂”相比格外大,就称它为“犀牛”(Rhino)。在此之前,美军F-4“鬼怪”Ⅱ(F-4 Phantom Ⅱ)战斗机也曾被称为“犀牛”,该机型已于1987年退出美国海军作战机群。(仁客)

A-10“雷电”Ⅱ攻击机(路透社图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