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谋节战篇之:作战能力优胜律

原标题:谋节战篇之:作战能力优胜律

八种力量都由作战人员与武器装备构成。也就是说,八种行动的信息、能量功能属性存在于作战人员和武器装备之中。此时,我们就可以简单地以作战力量的作战能力来取代和称呼信息和能量的功能属性。

从战争实践看,作战能力取决于武器装备的战技性能、作战人员的素质(即武器装备和人员的质量),以及作战力量(武器装备和作战人员)的基本编组、训管水平、总体数量上。

依据敌对双方的武器装备性能、人员素质、编组质量、训管水平和总体数量所决定的作战能力的高低,就能够大体上预测战争的胜负结局,从而总结形成了武器装备先进者胜、人员素质强者胜、作战编组优者胜、训管水平高者胜、总体数量多者胜等五条制胜规律。这些规律都是从作战能力对比的角度提出的,因此称为作战能力优胜律。

一、武器装备先进者胜

武器装备先进性所决定的作战能力主要体现在作用基量、作用距离、行动速度三个方面。

基量。所谓基量,就是单件武器装备在一定时间内所能释放的信息或能量的数值(包括一次性释放数量、单位时间内的释放次数)。如杀伤武器中,一颗子弹能射杀一个人,一发炮弹可毁伤多个人员或装备,一个集束炸弹可摧毁一片目标,一颗核弹可摧毁一个城市;手动的三八式步枪的每分钟射速不超过10发(弹匣容量5发),97式突击步枪的战斗射速达到650发/分。

盔甲能防刀剑攻击,装甲可抗炮弹打击,防御工事可抵御核弹攻击。一台炊事车可同时保障百人左右的饮食,一台运油车可同时为若干数量战车提供油料保障。对以信息为介质的情报、指挥、通信、欺骗、心战力量而言,基量就是单个装备(或人员)的单位时间信息容量。如侦察装备的获取真实情报量、通信装备的通联信息量、指挥装备的信息处理量、心战装备和欺骗装备的信息发布量(均为单位时间量)。

从现实武器搭配的角度看,大基量装备有大的好处,小基量装备有小的好处。但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同类型武器装备,大基量装备总比小基量的先进。当谁先敌具有大基量的先进武器装备,谁的作战能力就强,谁就可以压倒性地取得战场优势,轻而易举地获得战争的胜利。如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联军的装备是热兵器,而清军和义和团使用的是冷兵器。联军对中国军队的杀戮就如快刀斩青菜一般。二战末期,美军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这种巨型炸弹后,拼死抵抗到底的日本只能迅速投降。

作用距离。所谓作用距离,就是从武器装备的定点位到其所释放的能量或信息能够起作用的位置间的距离。通常以弹药的杀伤半径、枪械的杀伤范围、炮火的覆盖范围、飞机的作战半径,通信装备的通信距离,侦察装备的侦察半径来表述。不论武器装备的基量有多大,若不能将能量或信息作用于一定距离外的对象,就无法形成有效的作战能力。

因此,对同类装备而言,作用距离远的武器装备要比作用距离近的先进。在作用距离上具有先进武器装备的一方,在战场上就可以得到“我打得着你,你打不着我”的效果,从而增强了己方的作战能力,而削弱了敌方的作战能力。弓箭被步枪取代,火箭、飞机等装备的出现,都有作用距离的重要考量。

运动速度。作战是在广阔空间进行的杀戮竞争活动。武器装备的快速移动,可以迅速改变部署位置,迅速地参与作战行动,迅速地释放能量和信息。因此,运动速度的快慢是评判武器装备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拥有先进的机动速度快的武器装备的一方,战时就可以先敌部署到位,先敌集中武器装备,先敌展开攻击行动或防御准备,从而先敌形成和发挥作战能力,胜敌于武器装备应有作战能力未展开之时。

历史上骡马化向摩托化转变,摩托化向机械化转变,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决定性因素就是速度,追求对敌更快速的作战能力。冷兵器时代,人力、畜力和机械能是作战能力的重要表现。此时,武器运动速度快还可以增强武器装备的冲击动能,增大杀伤能力。如骑兵队伍的快速冲击力就比步兵冲击力强。

传统战争中,还有很多参数指标可以用来衡量武器装备的先进性,如射界、升限、载弹量、装甲厚度等等,但这些参数都是基量、作用距离、运动速度三个参数的细分、细化。这里不再一一细述。

二、人员素质强者胜

参战人员的勇气、戒备、智力和体力构成参战人员的素质。

勇气。每个战斗人员都直接面对死亡。如果战斗人员没有勇敢顽强的大无畏精神,遇事畏首畏尾,武器装备的作战能力就不能发挥,再先进的装备也是一个“死”的物件。特别是在传统的接触作战中,人员本身就是一件“武器”,勇气是这一特殊“武器”的具体表现。因此,克劳塞维茨说,“勇气是军人应该具备的首要品质”。刘伯承元帅也说,“狭路相逢勇者胜”。

戒备。武器装备毕竟是没有意识的静态物体,对突发性情况难以及时作出反应,需要人来作出判断和决策。一支军队如果没有安排人员进行警戒,其应有的作战能力就没有处于待发状态,就会很容易被敌击败。

智力。作战活动既有物质性对抗,更需要智力性较量。特别是指挥、欺骗、心战这三类行动,其装备的作战能力主要表现为信息的量。而三种作战能力更注重的是“高质量”的信息策性与和性。这是装备所难以达成的,必须依靠人的智力才能完成。另外,使用武器装备需要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没有智力就无法进行正确操作。

体能。作战是一项高度紧张和艰苦卓绝的对抗活动,一线作战人员需要有强健的体魄。特别是冷兵器作战,舞刀弄枪,完全需要体能才能完成。强健体魄是参加作战的基本要求。现代武器装备,大部分都实现了机械化,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作战人力的体能。但长时间操作各种装备,注意力、体力、精力都消耗很大,对体魄的要求依然很高。

实际上,自古以来,大家都喜欢将双方的指挥能力、情报能力、通信能力和保障能力进行对比,以判断预测战争的结果。本质上就是以行动的功能对比情况为依据,对战局结果进行的预判,并提出规律性的说法和作战的原则。如《孙子兵法》中“将孰有能”“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无邀正正之旗”“军无辎重则亡”等。

三、力量编组优者胜

编组对作战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技术性编组和战术性编组两个方面。所谓技术性编组,就是以单件武器装备为对象,为使其技术性能得到充分发挥而编组所需的人员和设备,共同组成一个作战单元。如古代的一辆战车,由1车1马3人(主将、武士、驭手)编成,近现代的1门火炮,通常由3—9人编成。所谓战术性编组,就是针对多种同类武器装备或不同类武器装备一起参加作战时,为形成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作战能力,而对这些装备

进行的战术配合性编组。如戚继光的鸳鸯阵,炮兵与步兵、坦克与步兵的合成编组。不同的编组之间的对抗,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最著名的就是法国兵拿破仑的评述“两个马木留克兵可以对付三个法国兵,但是一百名法国骑兵就不怕一百名马木留克兵,而一千名法国骑兵则能击溃一千五百名马木留克兵”。二战时古德里安将坦克进行集群编组,取得了辉煌战绩。“两伊战争”中,伊拉克将坦克作为火力点使用,被世界军界评论为“外行战争”。

四、训练管理水平高者胜

人与装备结合而成的作战单体,需要通过训练,才能使装备和人员得到紧密结合,在战时才能产生最大的行动效能。同时,作战单体间的战术编组,也需要训练,才能形成1+1>2的效果。孙武以“士卒孰练”作为判断战争胜负的依据。古往今来,训练有素的部队通常被称为精锐之师,而缺乏训练的军队通常被称为乌合之众。精锐之师战胜乌合之众的战例,在历史上不胜枚举。战争活动是一项艰苦危险的活动。严格的军事管理是确保部队听从命令、服从指挥、勇往直前的前提条件。

五、力量数量多者胜

武器装备的先进性、人员的素质、编组的优劣、训管水平的高低等制胜因素,是从力量的质量上确定了作战能力。还需要考虑数量对胜利的影响。传统战争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较慢,一项新的武器装备可以在战场上使用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如冷兵器时代的弓箭、长矛等,就在战场称霸了两千多年。所以,在绝大多数的战争中,敌对双方都是使用相同装备(无代差装备)进行作战。

因此,所谓“双拳难敌四手”,传统战争的双方都是通过扩大武器装备和人员的数量来增强作战能力,力求形成对敌数量上的优势。只要在军队数量上形成了对敌优势,就大体上可以判断谁胜谁负。这就是孙武所说的“···数生称,称生胜。···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克劳塞维茨说“数量上的优势不论在战术上还是在战略上都是最普遍的致胜因素。”毛泽东称之为“集中优势兵力”。

六、数量胜是冷兵器时代作战能力优胜律的核心

在冷兵器时代,武器装备更新的速度较慢,编制(阵法)变化也就相对缓慢,一般作战人员的素质(体能)大体相当,敌对双方在这三方面的差距不会很大。因此,训练优于敌和数量优于敌,就成为指挥员需要重点把握的内容。有些将领喜欢训练精兵,所谓“兵贵精不贵多”;有些将领喜欢数量优势,所谓“多多益善”。如彭城之战中项羽以3万精兵打败刘邦等诸侯的20万军队,秦灭楚之战中王翦以60万秦军打败项燕的40万楚军。

二者分别是训练胜和数量胜的典型战例。孙武强调“士卒孰练”“胜兵若以镒称铢”,毛泽东提出“集中优势兵力”,是针对训练胜和数量胜而提出的作战原则。因此,冷兵器时代更多强调训练胜和数量胜,二者都很重要。但对一般而言,二者之间又以数量胜敌最为人所称道,并以常见的“双拳难敌四手”来佐证。

七、质量胜是热兵器时代作战能力优胜律的核心

进入热兵器时代,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武器装备更新发展的速度飞快,一般作战人员的政治意识加强、智力水平越来越高,编制体制变化迅速,训练的作用更为突出,而数量优势的作用有所下降。首先,武器装备质量胜于敌在制胜规律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在某些军种中,装备质量胜于敌甚至超越了数量优胜的传统地位。如螺旋桨战机根本无法与喷气战机对决。

其次,作战人员的素质优的作用突出。如毛泽东充分发挥政治优势,教育提升作战人员的政治意志和战斗意志,部队作战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再次,与冷兵器时代一样,与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同步更新的编制体制,以及训练仍是增强作战能力的重要举措。因此,武器、人员、编制、训练构成了热兵器时代作战力量的质量,即精兵。热兵器时代精兵优胜取代数量优胜成为历史必然。

——摘录自《变局·谋节——新制胜之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