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徐东阻击战是哪支纵队打的?排炮不动,必是十纵

徐东阻击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三大阻击战之一,是唯一一场发生在淮海战场上的大规模阻击战。当时,华东野战军为了在碾庄地区成功歼灭黄百韬兵团,在徐州和碾庄之间的侯集、林佟山一带部署了三个纵队的兵力,对徐州杜聿明的援军实施阻击。徐东地区地处平原,这里无险可守,可不得不守。

当时,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司令员宋时轮按照命令,率领第七纵队、第十纵队、第十一纵队赶赴指定地点进行阻援任务。第七纵队下辖第十九师、第二十师、第二十一师,第十纵队下辖第二十八、第二十九师,第十一纵队下辖第三十一旅、第三十二旅、第三十三旅,总兵力约为六万多人。

在这三个纵队之中,只有第十纵队是华东野战军的主力纵队,因此徐东阻击战由第十纵队司令员宋时轮统一指挥。当然了,宋时轮一贯擅长防御作战,第十纵队作战意志顽强,也是华东野战军选择让宋时轮和第十纵队负责阻援的重要原因。

1948年11月11日,宋时轮率领三个纵队进入阻援阵地,计划采取顽强固守和局部反击的策略对敌人实施阻击。当时,杜聿明率领的援军有邱清泉兵团和李弥兵团,共7个军的兵力约十五万人,兵力是宋时轮阻援部队的将近三倍。而且,就武器装备而言,杜聿明的援军也远远领先于宋时轮的阻援部队。

从11月11日开始,到11月22日为止,徐东阻击战持续了整整历时十一天。在这十一天之中,杜聿明率领的率军在飞机,坦克和重炮的配合下,不断向宋时轮阻援阵地发动轮番猛攻。而宋时轮则沉着应战,根据徐东地区的地形特点,打造防御纵深,构筑大量品字或梅花形据点,使得各个阵地可以独立防守,也可以相互支援,将三个纵队的兵力完全整合在了一起,抱成了一团。

就这样,凭借着宋时轮阻援纵队的顽强战斗意志,以及科学合理的防御措施,让杜聿明率领的援军在十多天的时间只推进了不到二十公里,每天的进展还不到两公里。最终,随着华东野战军主力部队成功歼灭黄百韬兵团,杜聿明率领的援军只好重新退回到了徐州,宋时轮率领三个纵队圆满完成了阻援任务。

由于在徐东阻击战中,宋时轮的第十纵队作为阻援主力,不怕流血不怕牺牲,打得顽强打出了我军军威,给了敌人极大的震撼,因此在敌人内部就有了“排炮不动必是十纵”的说法。排炮的意思是许多门炮同时向同一目标发射的炮火,在这样猛烈的炮火下能够做到岿然不动的,肯定就是华东野战军宋时轮第十纵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