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娃娃脸列兵击杀24辆英军坦克,隆美尔推荐他获得最高荣誉

“沙漠之狐”埃尔温·隆美尔能在北非战场上叱咤风云,最为倚重的武器有两种:一是坦克,是他狂飙猛进的锐利矛头;二是高射炮,更确切的说是鼎鼎有名的“反一切炮”——88毫米Flak 18系列高射炮,是他稳如泰山的坚硬盾牌。

隆美尔在1940年法国战场上调动88毫米高射炮挫败英军装甲攻势的即兴之举可谓众所周知,而在北非他更将这项成名艺能发扬光大,88毫米高射炮是隆美尔实施防御的杀手锏,也是英军装甲部队挥之不去的梦魇,以致痛斥德国人不讲武德。

在那些追随隆美尔征战北非的高射炮手中自然出现了不少装甲猎手,其中最令人侧目的是一位年仅21岁的列兵,他的卓越表现和傲人战绩让隆美尔刮目相看,亲自推荐他获得德国军人的最高荣誉——骑士十字勋章,他就是阿诺尔德·休伯纳。

■阿诺尔德·休伯纳(左)与战友的合影,他长了一幅娃娃脸。

1919年6月14日,阿尔诺德·休伯纳降生在德国东部波森省的布隆贝格,他的父亲是一位教师,也是一战老兵,在战争期间曾被授予少尉军衔,并荣获二级和一级铁十字勋章,可见是一位出色的战士。在休伯纳尚在襁褓之中,根据墨迹未干的《凡尔赛和约》,他的家乡被划归新成立的波兰共和国,休伯纳一家被迫背井离乡,迁往德国西部的韦斯特霍尔特定居。

1935年8月,在完成基础教育后,年仅14岁的休伯纳离家前往盖尔森基兴成为电工学徒,当时很多德国普通家庭的子弟都会选择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技术作为未来的谋生之道。经过三年多的学习,休伯纳通过技术考核,获得了正式电工资格,于1939年4月1日加入帝国劳工阵线。

五个月后,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爆发。帝国劳工阵线作为德国国防军的天然后备力量,立即向迅速扩张的军队输送兵员,休伯纳就是其中一员,他选择加入德国空军。

■帝国劳工阵线成员扛着铁锹列队行进,他们是德国军队的后备力量。

在追随父辈的脚步穿上军装后,休伯纳接受了基础军事训练,之后编入空军基建单位。

1940年4月12日,休伯纳调入空军高炮部队,进入斯德丁的第11高炮补充营进行专业训练,在9月5日加入第33高炮团第1营第3连,晋升上等列兵,随部队驻扎在荷兰,期间曾前往哈勒的空军武器学校进行短期培训,在返回连队后被任命为高射炮组的K2炮手。

当时德军88毫米高射炮炮组的标准编制为11人,除炮长和牵引车司机外,其余9人为K1~K9炮手,其中K2炮手为方向机操纵手兼瞄准手,在射击地面目标时他是全炮组唯一可以通过光学瞄准具发现目标并负责开火的人,是决定炮组效力的关键岗位。

休伯纳在德国人中算是小个子,又长着一幅稚气未脱的娃娃脸,与官方宣传中高大刚猛的德意志战士形象有点差距,不过他无疑继承了父亲的军人基因,对军队生活十分适应,在训练中认真刻苦,表现优秀,被任命为颇具技术含量的K2炮手本身就是能力突出的证明。

■德军88毫米高射炮炮组配置图,GF为炮长,K1为高低机操纵手,K2为方向机操纵手兼瞄准手,K3为装填手,K4、K5、K8、K9为弹药搬运手,K6为引信装定机操纵手,K7为引信装定手。

1941年2月,第33高炮团第1营作为第5轻型师的一部分乘船跨越地中海,抵达的黎波里,成为第一支开赴北非战场的空军高炮部队。

第1营下辖3个连,其中重型高炮连编有4门88毫米高射炮(后增至6门),作战时还会混编20毫米高射炮负责低空防空。基于法国战役的经验,隆美尔赋予高炮部队的主要任务不是对付天上的飞机,而是地面的坦克。

在北非战场上,德军88毫米高射炮通常以排为单位,加强了反坦克炮、20毫米高射炮、迫击炮和护卫步兵,编成小型战斗群,担负防御支撑点的守备,而88毫米高射炮无疑是德军防线上最强有力的打击力量。

■部署在北非战场上的88毫米高射炮,在没有预设阵地的情况下其高大的身形在平坦地形上极为暴露。

很多军迷通过88毫米高射炮与盟军坦克的性能对比认为使用88炮打坦克是轻而易举的碾压,其实并非如此。

诚然,88毫米高射炮具有射程远、射速快、精度高、穿甲威力大的优势,但在德军看来并非理想的反坦克武器。它外形高大,在地势平坦的沙漠地带轮廓明显,易于暴露,不易伪装,同时体积重量较大,颇为笨重,转移阵地也比较困难,不适应高度机动的机械化作战。

此外,88毫米高射炮平射时火线较高,装填手需要将炮弹举到与头等高的位置,十分费力。在沙漠战场上,88毫米高射炮还要面临沙尘高温、维修保养困难、机械故障增多、保障供应不利等诸多困难,地面扬尘和蒸腾热气造成的光线折射也增加了发现目标和瞄准开火的难度,此外还要防备英军的炮击、空袭和步兵突袭等威胁,在失去其他兵种掩护的情况下,88毫米高射炮是非常脆弱的目标,只有在预设的良好防御阵地上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威力。

■北非战场上,一个88毫米高射炮组在放列他们的火炮,这项工作并不轻松。

1941年2月,隆美尔的军靴刚踏上北非的土地,他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震惊世界的表演,以少于对手的兵力发起凌厉迅猛的攻势,将猝不及防的英军打得焦头烂额。仅一个多月时间,英军就丢掉了从意大利人手中夺取的大部分战果,一路向埃及败退,身后只留下孤零零的托卜鲁克要塞还在坚守,德意联军与英军在埃及边界上形成对峙。

第33高炮团第1营跟随装甲部队的步伐一路向东挺进,先后在布雷加和艾季达比亚等地接受了战斗洗礼,为地面部队进攻提供炮火支援,积累了沙漠作战的初步经验,而休伯纳也因为表现突出在5月25日被授予二级铁十字勋章。

由于兵力不足且缺乏攻坚力量,隆美尔在托卜鲁克城下陷入持久围困,而在埃及边境上英德两军围绕哈尔法亚隘口、塞卢姆、卡普佐堡、哈菲德岭等要点展开持续数月的拉锯战,德军在此构筑了一系列防御据点,打造出88毫米高射炮展现反坦克天赋的理想舞台。

■一辆SdKfz 7半履带牵引车牵引一门88毫米高射炮行进在沙漠戈壁上。

为了解除托卜鲁克的包围并击败隆美尔,中东英军总司令阿奇博尔德·韦维尔上将在1941年5、6月间连续发动攻势。

首先是5月15至16日的“简短”行动,这是一次试探行动,仅出动数个营和50辆坦克,作战恰如代号,仅持续两天,双方均无明显损失,但隆美尔由此意识到防线上的弱点,在英军撤退后开始加固防线,修建了多处防御支撑点,在哈尔法亚隘口周围布下死亡陷阱,静候英军入瓮。

在丘吉尔的压力下,韦维尔在6月15日发动主要攻势,代号“战斧”,集中2.5万兵力和202辆坦克,对哈尔法亚隘口、卡普佐堡和哈菲德岭三处同时发起攻击。相比之下,德意联军的兵力约1.3万人,坦克数量196辆,其中装备火炮的坦克仅有107辆,德军的防御策略是以前沿反坦克阵地削弱英军装甲力量,再以坦克部队实施反击。

■中东英军总司令韦维尔上将(右)与他未来的继任者奥金莱克(左)在一起研究战况。

■1941年6月15日“战斧”行动首日的英军进攻路线,注意左侧208高地的位置。

预先得到情报的德意联军则加强了戒备,第33高炮团第1营第3连在连长齐默尔中尉指挥下部署于德军右翼哈菲德岭上,配合第104步兵团的一个步兵连和第33反坦克炮营的一个37毫米反坦克炮排防守208高地。

这里地势开阔,方圆数公里的战场尽收眼底,英军的任何行动都逃不过德军的眼睛。德军88毫米高射炮配置在半埋式掩体内,炮口略高于地表,又经过精心伪装,十分隐蔽,在东面、东南及南面都射界良好。高炮阵地周围都挖掘了步兵战壕、反坦克炮掩体、迫击炮阵地和前进炮兵观察哨,构成环形防御体系。

齐默尔中尉对阵地构筑非常满意,对于未来的胜利充满期待,包括休伯纳在内的炮手们更是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北非战场上一个典型的88毫米高射炮阵地,炮口贴近地面,周围的空弹壳展示出战斗的激烈。

6月15日拂晓,德军前沿观察哨报告听到坦克发动机的噪音,英军攻势开始了。进攻哈菲德岭的是英军第7装甲旅,装备约100辆坦克,包括50辆刚刚送达北非的新型“十字军”巡洋坦克,被韦维尔视为最有力的拳头,意图从侧后突破德军防线。

首先进入德军视野的是30辆坦克排成的密集队形,但在德军前沿反坦克炮开火后它们就掉头隐身于沙尘中,不久成排的炮弹呼啸而下,落在208高地上,显然这些坦克意在火力侦察,试图引诱德军火炮暴露位置,不过精明的德国人不会轻易露出底牌,88毫米炮保持静默。

英军炮火准备声势很大却准头不佳,所有88炮都毫发无损。炮击的硝烟尚未散去,70辆英军坦克组成了钢铁阵列便滚滚而来,齐默尔直到英军坦克群接近到1000米以内才下令开火。

休伯纳透过四倍瞄准具将领头的英军坦克牢牢固定在镜头中央的三角标上,在听到炮长的号令后果断击发,1000米的距离以初速800米/秒的39型穿甲弹只需飞行1秒多,其动能足以击穿倾斜30度的100毫米钢板,因此英军坦克的装甲犹如纸片一般被戳穿,几乎眨眼的工夫那辆英军坦克就变成休伯纳眼里冒烟的铁棺材,他随后转动方向机手轮,将准星转移到下一个目标身上。

在88炮的精准打击下,英军先头的数辆坦克纷纷被毁,余下坦克只能掉头撤退。

■北非战场上的“十字军”巡洋坦克,速度很快,但装甲和火力都不足。

6月15日下午,英军转向208高地南面,40辆坦克组成第一攻击波,激起的沙尘掩护数量相当的第二攻击波,德军88炮继续采用近战战法,将目标放进1000米以内加以击杀,在战斗最激烈时2辆英军坦克以高速突入德军阵地,一辆在200米距离上被击毁,另一辆则直接闯进88炮阵地,碾碎了一辆火炮拖车才被报销。

虽然险象环生,但在德军炮兵的冷静应对下英军的进攻再度铩羽而归。在下午晚些时候,208高地侧翼5000米距离上出现了10辆英军坦克,88毫米炮远距离开火,2辆坦克在4000米开外就地趴窝,其余坦克迅速从战场上消失了。

当15日夜幕降临时,208高地岿然不动,第7装甲旅在哈菲德岭下丢弃了30辆“十字军”坦克。

■正在射击中的88毫米高射炮,可见前后拖车尚未拆卸,为了便于机动,德军炮兵经常采用这种射击方式。

6月16日,英军卷土重来,集中炮兵对208高地进行火力覆盖,同时释放烟幕掩护坦克突击。透过弥漫的烟雾和漫天的尘土,德军士兵看到20辆皮糙肉厚的“马蒂尔达”步兵坦克从烟幕中现身,缓慢挪动着身躯,距离德军前沿已不到1000米!

这种坦克拥有78毫米的正面装甲,曾让德国反坦克炮兵们头疼不已,当年在法国阿拉斯战场上,正是这种铁乌龟激发了隆美尔活用88炮的灵感,此时那一幕再度重演,88毫米穿甲弹就像“热刀切黄油”般撕裂了“马蒂尔达”的装甲。

休伯纳在纷飞的炮火中表现出过人的冷静,在炮长的指引下切换目标,精确射击,将以一枚枚致命的炮弹送进英军坦克的躯壳内,迸发出死亡的烈焰。在持续半个小时的激烈交火后,8辆英军坦克被击毁,其余坦克仓皇撤退。

■被德军88毫米炮击毁的英军“马蒂尔达”坦克,车体正面的弹孔清晰可见。

208高地之战是“战斧”行动中英军惨败的缩影,在两天时间里英军在德军反坦克火力和装甲部队反击的联合打击下,损失了98辆坦克,而德军仅损失坦克12辆,英军坦克的损失大部分是由88毫米高射炮造成的,如此悬殊的损失比使英国人根据谐音将哈尔法亚隘口称为“地狱火隘口”。

坚守208高地是休伯纳的高光时刻,德军记录他亲手击毁了8辆坦克,并凭借这一战绩于7月5日获颁一级铁十字勋章,接着又在8月20日获得了防空战斗徽章,这是德国空军为高炮部队设立的专属奖励,需要在防空作战中取得16个击落点数或参加3次地面战斗方可获得,而休伯特显然是通过后者达到了获奖标准。

■德国空军防空战斗徽章的正面和背面,主体图案就是一门88毫米高射炮。

“战斧”行动的失利使得韦维尔挂冠而去,英军卧薪尝胆,在数月筹备后于11月18日发动了“十字军”行动,这是1941年北非战局的最后决战,双方均投入10万以上的兵力,英军坦克多达700余辆,相比400余辆德意坦克拥有明显数量优势,双方展开了持续近一个半月的鏖战。

在新战役打响之际,第33高炮团第1营第1、2连被部署在前沿的哈尔法亚隘口一线,休伯纳所在的第3连在后方巴蒂亚港担负防空任务,后调配给第21装甲师提供火力支援。

11月21日,该连为了掩护弹药耗尽的第8装甲团脱离战斗整补,担负起阻击英军追击的重任,在两天里消耗炮弹100发,击毁10辆坦克,遏制了英军的势头。

11月23日上午,第3连的2门88炮在阿德姆东南20公里处伏击英军部队,消耗炮弹107发,击毁4辆坦克和20辆卡车。当天晚些时候,由于德军装甲部队为发动反击转移阵地,而负责掩护的意军未能取得联系,导致第3连阵地暴露而受到英军冲击,在交战中88炮发射135发炮弹,击毁5辆坦克、2辆装甲车和20辆拖曳火炮的卡车,己方也有车辆和人员损失。

战至11月30日,第3连的6门火炮中还剩3门可以作战,并在12月6日支援了第8装甲团第2营对古比井地区英军阵地的进攻,在交战中再有1门火炮连同牵引车被英军炮火摧毁。12月初,随着战局日渐不利,隆美尔被迫解除对托卜鲁克的包围,率部撤退。

■在“十字军”行动中,一名英军军官在查看被德军遗弃的88毫米高射炮,可见炮口炸裂。

第33高炮团第1营在“十字军”行动中损失惨重,第1、2连被切断后路,全军覆灭,仅有第3连残部随装甲部队撤退,休伯纳也幸运脱困,到12月底他的个人战绩已达24辆坦克!

休伯纳的杰出表现引起了隆美尔的注意,对其赞赏有加,并以大将之尊亲自为这位列兵炮手申请骑士十字勋章的颁授资格。

1942年2月,第33高炮团第1营返回欧洲休整重建,休伯纳也得获准休假,回到出生地布隆贝格,在德军占领波兰后他的父亲又举家迁回故土。在假期结束返回莱比锡的驻地后,休伯纳被告知隆美尔的推荐已获批准,他成为非洲军中第一位荣获骑士十字勋章的普通士兵,他的炮长埃里克·海因茨也同时获奖。

3月7日,在莱比锡兵营内举行了隆重的授勋仪式,第14高炮师师长瓦尔特·费耶阿本德中将亲手为休伯纳和海因茨挂上勋章,并接受全营官兵的致敬。休伯纳和另一位反坦克英豪京特·哈姆是非洲军仅有的两位获得骑士十字勋章的低级士兵。

■荣获骑士十字勋章后休伯纳与炮长海因茨的合影(左)以及他身穿非洲军热带制服的留影(右)。

■1942年3月7日,在莱比锡兵营的授勋仪式后,休伯纳和海因茨在费耶阿本德中将陪同下接受全营官兵的致敬。

完成重建后,第33高炮团第1营返回北非战场,然而休伯纳不久就罹患热带疾病被送回国内休养,就此告别北非,但也摆脱了一年后被盟军俘虏的命运,而他的老部队则在1943年5月在突尼斯被消灭。

康复后的休伯纳进修了士官课程,于1943年2月1日晋升下士,被派往某高炮教导营担任教官,之后被派往驻法国图尔的高炮部队执教,传授他的反坦克经验。

1944年6月,休伯纳随部队参加了诺曼底战役,获得空军地面战斗徽章,同年10月被调回后方接受军官培训,1945年初以候补军官的身份前往驻科布伦茨的第39高炮补充营。

1945年2月,休伯纳被派往纽伦堡指挥一个高炮连,并协助构建了这座城市的环形防线,在纽伦堡被美军包围后,他率领部分人员和装备成功突围,一路撤退到巴伐利亚,于5月5日向美军投降,此时他才得知自己已经在5月1日被授予预备役少尉军衔。

休伯纳于6月被美军释放,返回盖尔森基兴重操旧业,作为电工开始了平淡的平民生活,直到1981年2月1日去世,享年61岁。

■德国空军地面战斗徽章,休伯纳在战争后期获得此勋章(左),右侧是休伯纳晋升下士后的留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