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难忘朱日和

原标题:难忘朱日和

今天的《军旅文学之窗》栏目,我们为您安排的是散文《难忘朱日和》,作者在文章中生动回忆了自己到朱日和训练基地的驻训经历,描绘了陆军部队沙场点兵的壮观景象。通过作者细腻不失大气、豪情又充满温情的讲述,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我军官兵在艰苦环境中仍然坚持练兵备战的火热场景,一起聆听人民军队正朝着世界一流军队迈进的铿锵足音。

难忘朱日和

作者:田佳玉

10多年前,“朱日和”这个塞北小镇还名不见经传。10年来,这里战车列阵、气势如虹。

那一次,我们坐上大巴车,从人潮涌动的城市向着大漠深处的朱日和训练基地进发。车在戈壁大漠上行进着,道路两旁的荒野,一望无际。假若没有视线尽头那些依稀可见的山影,我简直想象不出戈壁究竟会伸展到什么地方。

刚到朱日和,是伴着迅猛的雨声的。成片的黑云直压得人喘不过气,天与地本不是一体,但雨柱连接天地,一眼看去像是个通道,天与地于此间相遇。与一般城市羞怯的雨不同,这里的雨毫不吝惜地从云端倾泻而下展示着自己,大滴大滴的雨珠打在水泥地面上噼啪作响,粗犷而又野性,它是否也想参与激战正酣的红蓝对抗?

下车后,我拖着箱子冒着正下得快意的大雨走向基地里的宿舍。豆大的雨点落在我的脸上,我竟然感到了一丝重量,在皮肤与雨水接触的瞬间发出“啪”一声脆响,透过颧骨振动了我耳膜。原来,大漠的雨不是小夜曲而是摇滚乐,只听声音便能结结实实地感受到它的重量。

在朱日和待了一段时间后,我不由得感叹这呼啸着不肯罢休的风。365天,没有风的日子掰着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乘车来到演训场,一场演习即将拉开帷幕,我跟随一位班长站在视野开阔的摄像点位上。那是一个平缓的小山包,戈壁的风好似终于找到了靶子,嘶吼着向我们的胸膛扑来。

班长将摄像机的三脚架牢牢地固定在地上,可大风像是接到了我们发起的挑战,呼来大片的云朵,遮昏了太阳,唱着、叫着、回荡着,卷起地上的沙粒,“嗒嗒”地拍在摄像机上,活脱脱是进行曲中的军鼓鼓点。演习开始后,山风卷着黄沙,打在坦克与战车厚实的皮肤上,发出“砰砰”声音。空包弹引燃,“嘣”地炸出的白烟升腾着,在低洼的盆地里和着风扬起尖锐的鸣吟,颇有些令敌人风声鹤唳的味道。

在朱日和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轰鸣着高歌猛进的装甲集群。那一天,我兴奋地坐上野性十足的勇士车,沿着坦克与战车的车辙,向着驻训地进发,坑洼不平的场区路,着实让我体验了一把“过山车”的惊恐。一行几人在勇士车里左右颠簸。“咚”是头撞击车顶的闷响,“哇”是对班长驾车技艺的赞叹。“啊呸呸”,是一开车门,我就吃了一大口沙子,往外吐黄沙的声音。

到达驻训地,从勇士车下来之后,我小心翼翼地坐进步战车的驾驶位,在班长的帮助下盖上沉重的顶盖。这时候,狭小的空间里,只剩下一排排指示灯发出的炫目光线。戴上工作帽,耳机里传来的电流声,将我的思绪一下拉到了实弹射击场。

车外,战车的履带快速碾压过起伏的车辙,将地面压得咯吱作响,轰隆隆的声音是乐曲的底色,指挥员熟练的手语让这个大家伙在演训场上灵活地运转着。车内,耳机中的电流声与口令声是乐曲的和弦,声声口令清晰地叩击着战士们敏锐的耳蜗。清脆的装弹声、短促的口令声、坚定的按键声与机器运转声交织着,鸣叫着,谱成一曲装甲勇士的青春旋律。

朱日和训练基地(图片源自中国军网)

“准备发射!”随着“嗖”一声长而尖锐的呼啸,一枚导弹伴着光刺破云霞,向着目标靶划出完美的抛物线,经验丰富的射手们仅仅根据这道弧线就可以判断出弹着点。“轰!”随着震天撼地的一声巨响,大地也跟着震动,轰鸣声好似一把剑要将我的耳朵刺穿。黑烟伴着火光升腾而起,弹片咆哮着四处飞溅。

这时,战车后座的小孔里突然伸出黑亮亮的枪管,子弹打在小山包的尘土上“哒哒”作响。弹壳落地,相互碰撞着,发出金属清脆的“铛铛”声。爆炸声、射击声是朱日和大地上永恒的主旋律,是战士们永远难忘的“硬核”浪漫,他们回忆里的青春一定是永远轰鸣着战地交响乐。

在朱日和待久了,我慢慢喜欢上了这里。那是一个晴朗的夜晚,月光照着像大海似的一座一座沙丘,绿色的帐篷群整齐地排列在沙丘中央,在夜的映衬下给人足够的安全感。风不知停歇地拍着帐篷绿色的外衣,沙沙作响。春的气息传遍大地,小动物们也窸窸窣窣地探出头来。劳累了一天的战士们并排睡在帐篷里的行军床上,响起熟睡的鼾声……

清晨时分,放眼望去,四周尽是灰茫茫的天空,初升的太阳在厚厚的云层里只露出淡橘色的幽暗的光线,此时的驻训场仍有浓重的凉意。一声“集合”,浑厚的声音划破清晨的宁静,战士们快速从帐篷里跑出来,并整齐列队开启新一天的训练。日头初照的训练场,升腾起青春的乐章。单杠训练场上,一双双大手紧紧握住单杠,健壮的肌肉将身体向上拔,向上拔,汗水滑过脸颊,“啪嗒”滴落在松软的沙土上。

队列里,战士们的作战靴整齐地踏在水泥路面上发出气势如虹的“嗵嗵”声,比惊涛更雄壮。坚硬的指节擦过裤缝线,“唰唰”声很快便达成统一,值班员的喉头发出“一二一”的音节,最简单却又最不容置疑。这里面夹杂着席卷大漠的风暴,充斥着碾压一切的魄力,溢满了决胜战场的决心,这最简洁的音调有着永不止步的强大力量。

走进营院,有集合的地方就会有歌声,一个个年轻的面孔带着四面八方的乡音演绎着同一首歌。那强大的气场、铿锵的音调,仿佛燃起了万丈火焰,燃烧了青春,燃烧了钢铁。

朱日和大地上流淌着的声音有如脐带,将士兵们与这片土地紧紧相连。正是有了这些丰富的声音,才让他们的军旅变得与众不同。水兵枕着涛声入眠,空军聆听蓝天的交响,而朱日和的官兵,则伴着风声在大漠扎下根来。在朱日和的乐章中,他们就是那跃动的音符,是惊天动地的韵脚,让大漠永远飘荡着“从这里走向战场”的铮铮回响。

本期《军旅文学之窗》栏目

作者:田佳玉

主播:笑睿

编辑:郝志宏 笑睿

主编:杨鸿

编审:吕锡成 谭淑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