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做出妥协?以色列正式表态,消息迅速引爆舆论,信号积极
据观察者网报道,近日,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表示,以色列将采取措施摧毁哈马斯,但无意永久驻扎在加沙地带。加兰特称,距离哈马斯10月7日在以色列南部发动袭击并引发战争已有两个多月,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发动地面进攻已一个多月,以色列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在加沙北部。加兰特还称,以色列愿意与黎巴嫩真主党达成协议,条件是要在黎以临时边境设立安全区并提供一定的保障。
加兰特指,以色列愿意讨论战后谁可能控制加萨的替代方案。关键条件是这个机构不会对以色列国采取敌对行动,其余的一切都可以讨论。它肯定不会是哈马斯,也不会是以色列。我们将维护我们的自由采取行动,对任何威胁采取军事行动。加兰特呼吁哈马斯战士和指挥官投降,如果你投降,你就能保住性命。如果不投降,你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被问及与黎巴嫩边境的情况,他指以色列一直在当地与真主党作战。
为什么以色列在已经取得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突然表示不愿永久占领加沙?有两个关键因素或许可以解释这一背后的考量。首先,是军费问题。要永久占领加沙,以色列必须在那里部署大量军队,以维持治安和对抗可能的游击、偷袭和骚扰。这将带来巨大的军费开销,加重已经脆弱的经济负担。同时,长期的军事占领必然导致更多伤亡,这会引发以色列民众的不满和抵制。其次,是来自美国和国际社会的压力。
加沙地带位于地中海东岸,是政治、经济与文化交流的古老中心。几千年来,它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见证了无数次的战争与争夺。然而,加沙对以色列的价值远不止这些。这片地区在过去的中东战争中曾扮演关键角色。第一次、第二次中东战争期间,因战争波及,苏伊士运河曾暂时关闭,而到了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已占领运河东岸,埃及为反制而关闭运河,导致其长达数年的停运。这一事件直接影响了全球贸易,凸显出苏伊士运河作为世界经济航运的命脉地位。
为了自己的利益,当时的美国伙同几个欧洲国家开始商讨在附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