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2月5日报道据美联社12月4日报道,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4日称,尽管对武器和军事装备的需求增长强劲,但许多西方军火公司2022年并未能提高产量。该研究所还称,俄乌冲突加剧了劳动力短缺、成本飙升和供应链中断的状况。全球各大军火生产和军事服务公司的武器收入去年比2021年下降3.5%,为5970亿美元。
该独立研究所的军事开支和军火生产研究项目主任露西·贝罗-叙德罗说:“许多军火公司在面向高强度战争的生产适应方面面临障碍。”
该研究所在其评估报告中称,亚洲和中东的公司2022年军火收入大幅增长,表明“它们有能力在较短时间内应对增加的需求”。该研究所特别提到了以色列和韩国。
不过,该研究所声称,一些国家在年底下了新订单,订单与生产的时间差意味着需求激增并没有反映在这些公司2022年的收入中。
贝罗-叙德罗说:“签了新合同,尤其是弹药合同,这预计会在2023年及以后转化为更多收入。”
另据德国《世界报》网站12月4日报道,美国军工业正在日益丧失市场份额。虽然在全球百强武器供应商的排名中,美国公司仍继续占据主导地位。
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的数据,2022年42家美国公司跻身前100名,占销售总额的51%。而5年前,美国军工企业的销售额占比是57%。
SIPRI的专家们多年来一直在分析跨国军工企业的销售情况并编制排名。去年的排行榜表明,其他国家在扩充本国的军工业,并大规模投资军备。例如,2022年,中国、以色列、德国和土耳其都出现了增长。与此同时,尽管乌克兰战争仍在继续,美国去年的销售额却在下降。
美国是乌克兰最大的武器供应国。尽管如此,根据SIPRI的分析,美国主要军工企业的收入实际下降了近8%,仅略高于3000亿美元。这些大公司此前曾连续多年创下销售纪录。
通过几个例子就能清楚地看出情况的变化。例如,全球最大的武器制造商、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实际销售额下降了近9%,排名第二的美国雷神公司则下降了12%。另一方面,中国武器供应商则呈现增长态势,全球市场份额达到18%,销售额增长近3%。
报道称,美国公司的下滑对全球销售总额产生了影响。根据SIPRI的报告,全球百强军工企业的销售额实际下降3.5%,降至5970亿美元。这是连续7年增长后的首次下降。
不过,这种下降可能是一次性的。根据分析,一些销售额下滑的企业预计在中短期内会再次实现收入增加。SIPRI专家洛伦佐·斯卡拉扎托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解释说,美国主要军工企业的销售额可能今年就会重新出现实际增长。鉴于乌克兰战争导致的大量积压订单和新订单,预计销售额将再次大幅增加。研究人员将美国军工企业去年的疲软归因于劳动力短缺、供应链问题和订单延迟。(编译/裘芳、焦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