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巴以孽缘实在太纠结,叶文洁看了都摇头

原标题:巴以孽缘实在太纠结,叶文洁看了都摇头

当下哈马斯和以色列打得热火朝天,没有任何国家能劝停这场战争,即便是联合国通过了停火决议,双方依旧是越打越用力,甚至其他阿拉伯国家和组织,也要加入到这场冲突中来。这个中东火药桶突然爆炸,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我们中国当然也不例外,大家纷纷当起吃瓜群众,或是对冲突表达自己的见解。

相信大家已经在不同的文章中看到,巴以冲突被称为“世界上无法愈合的伤痕”,这个称呼虽然有些魔幻色彩,但实际上形容得非常贴切,巴以问题已经持续了七十多年,双方要么就是在筹备战争,要么正在火热对拼当中,这个问题为何无法调解,其根源究竟出于何处,接下来我们从历史方面,来看看巴以的这段孽缘。

以色列主张自己对巴勒斯坦地区享有主权,这最早要追溯到公元前十世纪左右,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来到迦南地区,花了差不多200年左右的事件,击败了当地的迦南人和腓力斯丁人,而后在此处建立了古代以色列王国,定都在耶路撒冷。

从此犹太人享受了略微稳定的生活,时间大概不超过一个世纪,直到其第三任君主所罗门,在晚年开始变得昏庸,沉迷于女色和奢靡无法自拔,导致国家变得衰弱无比,民众们自然也是群情激愤,以色列王国南部开始闹分裂,而后形成了独立的犹大王国。

物竞天择是自然运作的规律,与不断内斗的以色列王国相比,同时期的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的冶金技术非常发达,铁质武器已经在军队普及,还研发出了巨大的攻城器械,显然是要更加强大的,以色列王国的结局可想而知。

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国被亚述帝国击溃,而后公元前586年,犹大王国被新巴比伦王国击溃。常年的战乱让犹太人精疲力竭,无力跟上世界的发展速度,而后陷入被古埃及、波斯帝国、希腊帝国、塞琉古帝国等强者的支配统治。虽然这些强者没有驱逐犹太人,但其民族的地位急速下降,受到歧视成为奴隶是常见的事情。

再到公元前63年,罗马共和国成功侵占迦南,并将该地区改名为“犹太省”。公元前70年,罗马大军攻占了耶路撒冷,造成犹太人出现大量伤亡。

公元后130年,犹太人发动大起义,反抗罗马帝国的支配,但最终不敌被残酷镇压。数年后,犹太人被驱逐出耶路撒冷,开始了漫长的流亡之旅。同一时期,罗马还将犹太省改名为“巴勒斯坦”,译为“腓力斯丁人的地盘”,包含嘲讽或诅咒的意味。

用犹太人的死敌进行命名,意思就是让犹太人不要再回到这里。这只是罗马单方面的意图,对于以色列人来说,复国主义已经开始生根发芽。公元后638年,阿拉伯帝国将巴勒斯坦地区攻占,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开始了长达一千多年的生活。

这个时间段的犹太人分散在世界各地,因为民族和宗教上的迫害,他们不能参与大部分工作,但却另辟蹊径,成为了优秀的放债人。现在的犹太人精通金融领域,就是靠长达千年的经验传承,在拥有大量钱财之后,犹太人便能将精力投入创新和研究,以至于很多著名科学家、思想家等都是犹太人。

接下来时间来到近现代,1870年,此时的巴勒斯坦处于奥斯曼帝国控制,也是现在土耳其的前身。居住在欧洲的犹太人,逐渐明确了复国主义道路,开始往巴勒斯坦地区迁徙,并用长久累积的财富,从奥斯曼帝国手中购买土地,以此实现复国的目标。

1939年,全世界的恐怖时代来临,希特勒率领纳粹在德国崛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占领了欧洲大部分国家,并加强对犹太民族的迫害。2年后,反犹行动来到最终章,也就是对犹太人执行种族灭绝,大约有600万犹太人死于这个时期,这也奠定了以色列极端右翼分子的可怕心理,一旦遭到攻击就要倾力报复,除非铲除所有认知当中的威胁,否则绝对不会停手。

1947年,联合国通过了第181号决议,将巴勒斯坦地区一分为二,大约57%分给犹太人,大约43%分给阿拉伯人,让双方同时建国。对于犹太人来说,当时只占据了巴勒斯坦,不到百分之十的土地,这个57%的比例是相当有诱惑力,当即就接受了这份决议。但阿拉伯人不干了,这片土地他们耕耘了上千年,必然不愿将其割让给犹太人。

于是在一年后,犹太人宣布建立以色列国时,第一次中东战争就打响了,这场战争也叫以色列独立战争。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组成联军进攻以色列,刚刚建国的以色列还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所以战争初期阿拉伯联军处于大优势。但阿拉伯国家集体拒绝联合国决议,这显然是打脸了当时的“超级大国”。

在战争爆发的第三天,美国带着联合国叫停了阿拉伯联军的进攻,并强制要求其停火4个星期。趁着这个喘息的空档,以色列开始大量增兵扩员,利用累计的财富从美西方国家,大量购买先进的武器。

这次停火是第一次中东战争的拐点,阿拉伯联军的形势急转而下,直到最后完全战败。同时,这次停火也是历史的拐点,自从这时开始,以色列将在美西方的扶持下迅速壮大,阿拉伯国家至今都没有,彻底打败以色列的机会。

第一次中东战争让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占据比来到78%,巴勒斯坦人则变成了当初的犹太人,开启了颠沛流离的难民生活。此后,越来越多的犹太人来带以色列,其国家的财富与能力,也随之进入快速上升期。加上美西方的极力扶持,在后四次中东战争当中,以色列斩下了全胜记录,其中还有著名的“六天战争”。与之相符的,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地区的占据,也一度形成几乎“全吞”的局势。

此后,在国际社会给出的强大压力下,以色列方面才选择吐出来了一些领土,也就是现在的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小部分地区。而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简称为哈马斯,和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简称为法塔赫,分别掌管了这两个地区。

法塔赫起初也不是温和派,曾与哈马斯一样,信奉“只有通过暴力才能解放家园”。其早期领袖阿拉法特在长久的武装斗争中,逐渐明白想驱逐有美西方保护的以色列,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于是,阿拉法特开始转变政策,接受以色列这个国家的存在,希望能用部分土地,换来两国长久的和平共处,让两国人民获得真正平稳的生活。

1993年,在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的推动下,阿拉法特和当时较为温和的以色列时任总理拉宾,在挪威首都签订了《奥斯陆协议》,巴以和解近在咫尺,双方大部分人民都在期待,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

然而仅在两年之后,几声枪响打碎了所有人的美梦,拉宾在以色列实际首都特拉维夫演讲时,遭到一位犹太青年的刺杀,或者说是遭到了极端复国主义的刺杀。在拉宾倒在血泊之中时,巴以和平进程随之完全崩塌,各种阴谋论出现在两国民众当中。

在拉宾死亡之后,上任以色列总理的人就是内塔尼亚胡,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右翼政客,刚上任就明确反对巴勒斯坦建国,并加强对外扩张定居点的力度,拉宾与阿拉法特达成的《奥斯陆协议》,也变得形同虚设。

虽然内塔尼亚胡在1998年,再次在克林顿的推动下,和阿拉法特签署了《怀伊河备忘录》,但仅两个月后,以色列就单方面宣布终止该协定。这种行为让巴勒斯坦人民,乃至阿拉伯民族更加不信任政治沟通能解决问题,让阿拉伯什叶派武装,更加坚定“暴力才能达成目标”的想法。

巴以双方如此曲折的相处经历,也就定下了相互难以信任的基调。加上以色列对加沙采取围困政策,当地巴勒斯坦民众面临生存难题,并饱受以方的欺压霸凌。所以时至今日,巴以和解进程不仅没能重回,达成《奥斯陆协议》时的高度,反而是逐步趋近于激烈对抗,哈马斯和以色列之间,时不时就会爆发冲突,并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上述内容就是巴以双方,部分重要的历史内容。巴以问题如同老树盘根,不是某个事件、某个人或某个组织,造成了当今不可调节的严重情况,这其中有两个民族历史上的分歧,也有大国选择一侧施加影响,还有部分极端主义者,因为偏执去破坏实现和平的机会。这些因素形成恶性循环,逐渐让巴以问题变得无法调解,最终才有了如今加沙地带爆发的人间惨剧。

这让我想到著名科幻小说《三体》里的一个人物,那就是叶文洁,她认为人类的矛盾凭借人类本身,已经无法进行有效的调解,于是她寄希望于来自外星的三体人。眼前错综复杂的巴以冲突,会不会让你也想成为叶文洁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