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中国版陶式反坦克导弹至今还在扬威中东:解放军红箭8反坦克导弹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中国版陶式反坦克导弹至今还在扬威中东:解放军红箭8反坦克导弹

今天的主角是,红箭8反坦克导弹。70年代末期中国山寨苏联AT-3研发了第一款反坦克导弹,也就是红箭73。红箭73的技术比较落后,刚研发成功就面临着过时。而红箭8则是解放军第二代反坦克导弹,也是实战性很强的导弹,至今还在全世界到处使用。听萨沙说一说吧。

解放军在80年代初期,才装备了仿造苏制AT-3的红箭73反坦克导弹。

而苏军在70年代,已经开始全面淘汰AT-3这种第一代反坦克导弹。

以80年代的标准,红箭73显然已经过时,不足以对付新一代的坦克,性能上也颇为落后。

以命中率为例,只要战场环境复杂或者迅速操纵坦克做机动,红箭73初期型号的命中率会降低到15%。

显然,红箭73过时了,要尽快研发新的反坦克导弹。

此时是中美蜜月期,解放军就看上了赫赫有名的美国陶式反坦克导弹。

早在1970年,美军就大量装备了陶式反坦克导弹。

这是美军第二代重型反坦克导弹,采用管式发射、光学瞄准、红外自动跟踪、有线制导。

解放军的红箭73,虽然也是有线制导,却非常落后,属于第一代反坦克导弹。

射手通过目视导弹尾部曳光管的位置进行瞄准,然后像打电子游戏一样操纵红箭73导弹飞行20秒,最终击中目标。这种射击的难度非常大,尤其想要击中移动的坦克只能碰运气。

欧美专家甚至认为,红箭73只能攻击停住不动的坦克。即便侥幸击中慢速运动坦克,因为红箭73对待动态运动目标的破甲能力太低,也是无用的。

相比起来,陶式则采用红外自动跟踪方式制导,射手只需要将敌人坦克锁定在瞄准镜内,火控系统就可以自动计算导弹和目标的偏差,引导导弹自动飞行击中目标。

这种瞄准方式,大大减少了射手的负担,也提高了命中率。陶式在500米到3000米攻击静止目标,命中率高达90%。即便攻击移动目标,命中率也在80%以上,红箭73则为15%。

更有甚者,陶式甚至可以直接击落低空飞行的直升机。

陶式最初导弹直径为127毫米,后期为增强威力提高到152毫米,破甲能力从600毫米扩大到1000毫米。

按照当时的标准,八十年代没什么坦克能够正面对抗陶式的后期型号,苏联T-80U为750毫米,美国M1A1为800毫米。

越南战争的1975年前后,北越打垮南越军队,缴获了一批陶式反坦克导弹,当作珍宝一样赠送给中国朋友。

解放军进行了测试,发现陶式可以击穿七十年代苏联最先进的T64和T72的正面装甲,精度还非常高。

在3000米的极限距离,陶式的精度偏差仅为0.2米,而T72坦克正面宽度为3.5米,高2.2米。

也就是说,即便是正面打坦克,陶式想要打炮塔,绝对不会打到车体,非常惊人。

人家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样一比,陶式比红箭73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改革开放以后,法国热心的向我们推销“霍特”“米兰”反坦克导弹,我国也引进了几百枚“霍特”,还派了红箭8设计团队去法国、德国参观,最终并没有选择它们作为制式导弹。

为啥?

显然陶式的性能更为强悍,而且性价比更高。

于是,国家全力根据陶式进行研发。至于美国方面有没有提供全面支持,目前缺少相关资料。

不过,红箭8的研发团队显然也借鉴了“霍特”“米兰”的技术。

1984年,红箭8初步研究成功,定型则是1986年的事情,最早在1987年开始装备部队。

红箭8性能同陶式早期型号差不多,导弹直径为120毫米,重量为11公斤,破甲厚度为600毫米。

相比红箭73,红箭8有很多改进。

最大的改进是瞄准装置,不需要像打电子游戏那样操纵导弹,使得命中率有很大提高,也可以对付运动中的敌人坦克。

另外就是红箭8的飞行速度提高到每秒240米,飞行时间就缩短到13秒左右 ,不再是20秒。

红箭73由于飞行时间很长,敌人坦克很容易进行反击,导致操纵射手伤亡。

这些技术改进,后来都被用在红箭73的改进型号上。

红箭8有一个比较独特的地方,就是发射时发射管会向后自动抛出。据说这是借鉴了法国“米兰”导弹系统的丢弃型发射筒的设计。

这种设计对于步兵来说不错,便于快速装填新的导弹发射筒。如果作为车载导弹就不合适,向后抛出的发射筒可能会砸中附近掩护的步兵!

陶式是目前全世界使用最广的导弹,美军至今也在用,红箭8也是明星产品。

诞生了以后,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红箭8很快取代了第一代红箭73。

红箭8很实用,更重要的是价格不高。

最新型号红箭8F整套系统的单价大概为人民币百万元左右,而一枚导弹才人民币10多万,堪称白菜价了。

因为物美价廉,红箭8出口到亚非拉10多个国家,其中埃及、苏丹和巴基斯坦也获得了生产这种武器的许可。

以巴基斯坦为例,它就生产了3000套红箭8,用来遏制强大的印度装甲部队。

可以这么说,红箭8才是解放军手中,真正可以同假想敌主战坦克正面对抗的导弹,红箭73只能打打步兵战车和上一代老旧坦克,比如苏制T62、美制M60。

不过,红箭8的战例并不多。

目前可以确定的几个战绩如下:

90年代原南斯拉夫地区的波黑内战中,塞尔维亚族的M84主战坦克被穆族红箭8击毁多辆,其中一辆炮塔被掀飞。

M84是南斯拉夫版本的T72,抗破甲能力仅为500毫米,也没有反应装甲,挡不住红箭8的正面攻击。

至于穆族如何获得红箭8?有可能是中东穆斯林国家秘密移交的。

我国的红箭8先后出口20多个国家,出口数量非常大,中东国家就是购买大户之一。

除了击毁M84坦克以外,红箭8还击毁了塞族的T55坦克以及BMP步兵战车。

另外的可靠战绩,就是巴基斯坦用红箭8摧毁印度山地哨卡。

在2019年的克什米尔地区,双方发生小规模交火,巴基斯坦使用自产的红箭8摧毁了印军多个哨卡,造成数十人死伤。印度也认为,有24名士兵死于反坦克导弹。

不过,并没有巴基斯坦击毁印军坦克的记录。

巴基斯坦在80年代获得红箭8的特许生产权,叫做巴克塔尔-西坎反坦克导弹,至少制造了2万5000枚,还大量出口穆斯林国家。

以往我们认为的一些红箭8的战例,其实多是使用陶式反坦克导弹或者是线导米兰反坦克导弹的战果。

常见的叙利亚叛军打坦克的视频,用的是沙特援助的陶式反坦克导弹。

沙特为了援助叙利亚叛军,购买了至少1万8000枚导弹。叛军手上的导弹很多,甚至豪横到用导弹去打几个步兵。

红箭8最大的问题是诞生的太迟,比陶式导弹迟了17年,比苏联AT-5“拱肩”导弹迟了11年。

红箭8诞生几年后,就开始过时。当时全世界已经研究克制第二代导弹长达10多年,就算陶式导弹也被迫进行了多次升级。

红箭8早期型号不足以对付90年代现代化坦克,主要是抗干扰、有线制导和破甲能力问题。

现代化坦克使用了大量主动防御系统,可以有效干扰早期红箭8的红外跟踪装置,让导弹无法看清目标,不能锁定。

红箭8是有线制导,导致射程和导弹飞行速度都有上限,无法大幅度提高。

早期红箭8破甲能力为600毫米,而90年代坦克抗破甲能力有大幅度升级,比如美国M1A1HA坦克、俄国T-80UM2都超过1200毫米,解放军的96A型也有1000毫米。

红箭8唯一的对抗手段,是不断进行改进。

早期的红箭8已经不能胜任今天的反坦克作战,但改进型号还是有用的。

目前红箭8是一个庞大家族,型号非常的多。

红箭8A和红箭8B是为武装直升机直9专用的型号,在90年代先后装备部队。它们的区别是B型射程增加到4000米,不再是3000米,还使用了威力更强的串联式战斗部,可以对付反应装甲,另外还有诸如热成像、抗干扰等其他改进。

红箭8C提高了导弹的威力,在1993年公开。它在战斗部前部加装了带内置装药的探杆,可以保证战斗部在最佳爆炸高度引爆反应式装甲;

红箭8D采用串联战斗部,目的是对付现代化反应装甲;

红箭8E采用新型串联战斗部、数字化控制系统和热成像瞄准系统,射程可达4 000米,静破甲威力增至1 000毫米以上,提高了制导精度,并使用热成像仪具备了昼夜全天候作战能力。它可以由步兵携带、车载和装在武直上,一弹三用。红箭8E的性能优秀,大体达到了陶式导弹的后期水平,也是目前解放军制式导弹;

红箭8F攻坚弹,能有效穿透700毫米厚的钢筋水泥墙;

红箭8L在红箭8E的基础上加以改进,采用重量仅为22.5千克的轻型发射架,性能却达到了红箭8E的水平,被称为“一名士兵就可携带和操作的反坦克导弹”。这主要是外国客户抱怨红箭8全系统质量过大,它需要两人或两人以上进行操作,过于笨重,难以在战场进行伪装,才推出了改进型号;

红箭8S的穿甲爆破战斗部,可以在穿透5层间隙靶板后实施爆炸,具备攻击舰船能力;红箭8FAE的燃料空气炸药战斗部,用于杀伤地面、战壕和掩蔽物后面的有生力量。

不过,红箭8的技术也远远谈不上先进。

以解放军为例,目前已经装备了性能大大强于红箭8的单兵反坦克导弹红箭12。即便相比单兵反坦克导弹红箭11,毕竟红箭8不能发射后不管,战场生存力是比较低下的,红箭11更为实用。

至于重型导弹的红箭9、红箭10则是优秀的车载导弹,同红箭8不是一回事,无法比较。

但是,红箭8的性价比是比较高的。红箭12售价高达近百万人民币,还是一次性使用,打完就扔掉。

红箭11虽然可以重复使用,售价至少是红箭8的两倍。

可以这么说,就性价比来说,红箭8更适合解放军。

我国毕竟是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像欧美发达国家军队那么财大气粗。在俄乌战争中,美国援助给乌克兰近1万枚标枪导弹,总价高达20亿美元,相当于140亿人民币。

解放军的规模比乌克兰要大多了,随便装备一下红箭11和红箭12都是个天文数字。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红箭8仍然会成为解放军主力装备。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