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乌克兰士兵:每前进一米都可能付出生命代价

乌军第32独立机械化旅的士兵操作北约提供的反坦克导弹。 图片来源 推特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昊天

在刚刚过去的夏天,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地区的激烈冲突令士兵们疲惫不堪。特别是对那些刚刚脱离平民身份、缺乏实战经验的人来说,在前线的日子远比外界想象得难熬。

化名“伊霍尔”的乌军士兵对乌克兰《基辅独立报》说,他曾是一名律师。8月初的一天,俄军向哈尔科夫州诺沃肖利夫卡村附近一处布满弹坑的废墟发起突袭,他所在的连队就驻守在那里。

进攻方的准备相当充分。俄军首先出动无人机侦察,然后用迫击炮轰击已所剩无几的掩体。一发炮弹落在伊霍尔藏身的房屋里,他和同伴幸运地活了下来。

对方在通往村庄的唯一一条道路上实施火力封锁,切断了伤员后送和增援前来的路线。乌克兰士兵每前进一米都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直到夜幕降临,伤亡情况才被汇报上去。

“我失去了战友。”伊霍尔说,“我之后再没回去过,也不想回去。我经历的只有一片混乱。”

一条不被重视的战线

伊霍尔所在的部队隶属于乌克兰武装部队第32独立机械化旅。这支部队今年年初组建,作为驻扎在东北部防线上的单位之一,它的部署位置距哈尔科夫州库皮扬斯克市约1个小时车程。过去一个半月间,俄军不断向这座城市发起进攻。俄军在这个方向上部署有10万人左右的兵力。

在接受《基辅独立报》采访时,来自乌军第32旅和周边其他部队的士兵们表示,比起更靠南的扎波罗热地区,哈尔科夫州的战况不受重视,却更为严峻。他们面对的俄罗斯军队经验丰富、装备精良,配有大量重炮和多管火箭发射装置。

在战斗中,第32旅的士兵经常感到不知所措。“真实情况完全不像你在每日简报和新闻中读到的那样。”化名“沃洛迪米尔”的中士说,他们急需车辆和炮弹,类似的情况在东北部战线非常普遍,因为乌军把大部分资源都投入到扎波罗热方向。

部署在当地的乌克兰军队缺乏经验。经过一年半的消耗,乌军中的老兵数量比俄乌冲突爆发前大为减少。就此,乌克兰军情分析机构“防务快报”的分析师谢尔盖·兹古雷特坦承:“从士官到指挥官,所有人都只能在实战中学习。”

“培训仍很欠缺”

奔赴战场前,第32旅的所有步兵在德国接受了为期3周的“北约标准训练”。外界相信,这些培训可以让新兵们更快进入状态。

北约的支持在某些领域的确得到了乌克兰军人的认同。第32旅的新闻官安德烈·斯米扬称,战地救生训练挽回了不少伤员的生命,以往,这种训练在乌克兰军队中并不普及。

然而,一些乌军士兵在接受《基辅独立报》采访时,毫不掩饰对欧美各国的轻蔑,认为北约不了解俄乌冲突的真实情况。

“如果一名北约步兵知道自己有后方支援,他就可以满怀信心地前进,不用过分担心战死或受重伤。”在伊霍尔看来,北约的作战模式要求在出动步兵前进行大规模空袭、炮击和排雷,通过削弱敌方火力降低己方人员伤亡。然而,这种模式在乌克兰不适用。乌军空中力量薄弱,装甲车辆老旧,而且缺乏足够的弹药,不得不让步兵顶着猛烈的炮火,在无人机支持下坚守阵地,抵御俄罗斯军队持续不断的试探性进攻与不知何时就会到来的大规模突袭。

不止一名乌军士兵表示,由于没有足够的火力掩护,他们很难采取北约推崇的小编组战术。乌克兰分析师兹古雷特说,德国的教官非常重视城市战斗。但是,“如何从战壕中逼出敌人,如何组建突击队,如何在炮兵和无人机支持下进行协同……相关技能的培训仍很欠缺。”

俄乌冲突杂糅了一战时期的堑壕战和21世纪的最新军事技术,很多战术战法只有在乌克兰才能见到。这种状况明显超出了北约的预料。此外,按照兹古雷特的说法,北约提供的翻译人员往往缺乏专业知识,无法在教官和学员之间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他认为,如果能让那些北约教官到前线看一看,对提高训练质量会有很大帮助。

战斗中不能心存侥幸

面对《基辅独立报》的采访,沃洛迪米尔中士起初不愿开口,脸上挂着苦涩的笑容。最终,他无法抑制地吐露了自己对战况的悲观。

“设想一下,你像个英雄一样从地下室跳出来,漫无目的地朝敌人的方向射击,然后断手断腿,或者直接死掉……”他说,“这有什么意义?”

为了抵达阵地,乌军士兵不得不在没有照明的黑夜里,背着沉重得让人窒息的装备步行数公里。所谓的“阵地”往往只是一片废墟,几乎没有藏身之处。从掩体里伸出一只手都很危险,更不用说去洗手间了。哈尔科夫地区的俄罗斯军队战斗力较强,还有特种部队。“他们拥有夜视无人机和其他技术手段,几乎什么都看得到。”沃洛迪米尔说。当前,俄军的无人机不仅可以侦察,还可以投掷轻型弹药,这一招是从乌克兰军队学来的。

“成为靶子”的感觉极大打击了乌克兰军队的士气。“对手把你困住,你想采取行动,但动弹不得,就像被《指环王》里的‘索伦之眼’盯着那样。”伊霍尔说。

相比步兵,第32独立机械化旅的坦克手们的心态要好得多。他们经常谈论如何加强团队合作,有人在训练中连续三次命中靶标,获得了“狙击手”的美称。当然,坦克部队也有担心的事。化名“弗拉迪斯拉夫”的坦克指挥官告诉《基辅独立报》,有人第一次使用坦克自带的无线电设备就被俄军定位,“猛烈的炮火很快吞没了他”。自那以后,他不断告诫部下:战斗中不能心存丝毫侥幸,永远不要使用比手持步话机功率更大的通讯设备。

当被问及哈尔科夫地区的战况时,乌克兰国防部没有回应媒体。第32旅的新闻官斯米扬解释说,指挥官只能根据有限的信息做出决定,在战斗中学习,坦然接受一切。

这样的辞令不足以让即将投入战斗的人振作起来。“我们步兵承受了全部压力。”伊霍尔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