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兄弟反目,殃及祖先:说说乌克兰国徽“三叉戟”的源头

最近,乌克兰政府费了老大劲,终于将基辅“祖国母亲”塑像上苏联遗留的镰刀锤子国徽换成了他们如今引以为傲的“三叉戟”。

换完了的效果是这样的

这个“祖国母亲”塑像高102米(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加底座才93米)、重500吨,是当年莫斯科钦点的一个大工程。1981年竣工时,由苏联共产党总书记、他们的乌克兰“老乡”——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亲临现场揭幕。

晚年的勃列日涅夫身体状况已经相当糟糕了,还要拖着病体来搞揭幕活动,可见这放在那个时代,绝对是个非常重大的事件。

原版的是这样的

其实,早在波罗申科政府时期,基辅方面就在酝酿换掉上面的苏联国徽。但因为这塑像太庞大,国徽的面积实更是不小(看下图),施工难度很高。而且,无论怎么折腾,都将会影响到塑像整体的美感。

结果,乌克兰政府犹豫再三还是作罢。

苏联国徽正在被一点点的凿掉

没成想,这次兵荒马乱之中的乌克兰政府,竟然一不做二不休的杠上了,并且效率很高的完成了替换任务。

只是,这工作虽然搞得挺快,但所谓的“美感”,就比较一言难尽了——原先切割的部分都没做一下修补,后面的位置就那么留着一堆黑窟窿,看起来相当潦草。

这效果远观还行,但搁不住近瞅

当然,地球人都知道,基辅方面非要把苏联的镰刀锤子换成“三叉戟”,就是在进一步“去俄化”。

这个“三叉戟”在中世纪的时候,曾是留里克王朝的徽标,如今用作了乌克兰的国徽,意在表达,乌克兰才是基辅罗斯的真正继承者。

留里克王朝部分谱系

但是...你再往细里面捋一捋,又会发现,如果乌克兰只认基辅罗斯-留里克王朝,却又不认沙俄-苏联的那段漫长的过往,这样的历史观,是荒谬和反常识的。

而且,正是把这个“三叉戟”发扬光大的基辅罗斯最厉害的君主——弗拉基米尔大公,他又被认作是整个东斯拉夫民族——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共同的祖先。

以至于,弗拉基米尔成为了几个世纪以来,备受整个东斯拉夫家长们青睐的男性名字。

比如,当今的俄乌战争,很多人戏称这是两个“弗拉基米尔”之间的较量。

司机总统全名为——弗拉基米尔·亚历山诺维奇·泽连斯基;

普京大帝的全名则是——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诺维奇·普京。

除了这二位,叫弗拉基米尔的东斯拉夫名人,也是多了去了。比如,远的有伟大的革命导师,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同志、苏联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弗拉基米尔·尼古拉耶维奇·切洛梅教授;近的有俄海军上将,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科罗廖夫将军等等。

所以,你说乌克兰真要决心彻底“去俄化”,是不是也得把名字一起给改了?

更何况,乌克兰的老祖先基辅罗斯,同样是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人的祖先;弗拉基米尔大公,则属于东斯拉夫“三毛”共同崇拜的伟大君主。

怎么去,似乎都是“去”不干净的,除非乌克兰能当机立断,直接换掉自己的老祖先。

弗拉基米尔大公塑像

据考古资料显示,公元5-7世纪的时候,斯拉夫人才逐渐形成。在此之前,这里并没有一个真正说了算的“主人”。

公元7世纪末到8世纪初,随着斯拉夫人的不断迁徙形,才大致形成了如今的三支斯拉夫人:东斯拉夫人(乌克兰人、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西斯拉夫人(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南斯拉夫人(保加利亚人、马其顿人、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人等等)。

这里,咱们就说东斯拉夫人。

最开始的时候,这些东斯拉夫人并不团结,分成了十几个部落,互相瞅着不顺眼,各自信各自的神(原始多神崇拜)。他们没有统一的领导者,更不存在统一的法治和行政管辖,完全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

直到公元9世纪,一帮波罗的海方向的维京人登陆此地。

俄罗斯历史电影《维京:王者之战》中的瓦良格武士们,仍旧带着浓郁的维京色彩

后面的情节,就相当魔幻了。

一个维京部落,在老大留里克的带领下,三下五除二地占了一块名叫诺夫哥罗德的地盘,并逐渐整合了周边的东斯拉夫部落,扩展了东斯拉夫人的土地。

就这样,由外来的维京人牵头,只用了20来年的功夫,大部分东斯拉夫部落竟然得以统一,以基辅为中心,建立了一个叫做罗斯的国家。即后人们说的基辅罗斯。

基辅也由此被叫做东斯拉夫的“众城之母”。

简单说就是,统一东斯拉夫民族的,不是他们自己,而是外来的维京人和他们建立的留里克王朝。

留里克王朝的初始血脉,并不是罗斯人、亦不是乌克兰人,而是维京人早年入侵全欧洲时在东欧大平原遗留下的后代——瓦良格人。

据后人考证,其血缘的祖先最可能来自于瑞典的东南方向。

因此,那个维京人的“三叉戟”标志,也被东斯拉夫人奉为了一种神圣的图腾。

特别是在弗拉基米尔大公时代,“三叉戟”标志还被冠以了东正教的崇高色彩。

公元10世纪末的基辅罗斯,留里克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弗拉基米尔大公决定换掉当下信奉的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引入一个靠谱的“一神教”。

他派了使者团去了很多国家,分别考察了犹太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东正教。

当时的可萨汗国信仰犹太教、伏尔加保加尔汗国信仰伊斯兰教

首先,犹太教和伊斯兰教被他们直接否决了——这两者的禁忌非常多,动不动就要“斋戒”,伊斯兰教还不让喝酒。这个,罗斯人肯定受不了。

使团又来到神圣罗马帝国考察。他们在德意志人阴冷的哥特式教堂里看着那些高耸云霄的尖顶,只感觉特别黑暗阴森,令人脊背发凉。

天主教徒们认为,这样的建筑结构能帮助自己接近上帝,通过那些高耸的尖顶,凡人的祷告能更快的被传输到天上

最后,他们来到了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东正教牧首用一个盛大的节日仪式深深地打动了他们。

回国后,开了眼的使者们给弗拉基米尔大公描述了拜占庭富丽堂皇的建筑和令人向往的文明气息,以及圣索菲亚大教堂宏伟的礼拜——“我们不知道身处天堂还是在凡间,我们从未见过如此的美景,不知如何来描述它,教士们诵念经文的咏叹,好似天籁之音”....

再加上早在那之前,基辅罗斯的上层贵族也已经或多或少的接触过东正教,甚至上上任基辅大公伊戈尔的夫人,女摄政王奥尔加(也是维京血统)还曾主动去了拜占庭,受洗皈依了东正教。

她后来被封为了东正教圣人,基辅的保护神、复仇的守护神....

奥尔加(?~969年7月11日)古罗斯国女政治家,基辅大公伊戈尔的夫人,斯维亚托斯拉夫·伊戈列维奇大公的母亲

这种情形下,弗拉基米大公果断拍板,由自己带头,让整个基辅罗斯全体皈依东正教。

他首先断绝了和一众妻妾的关系(当时基辅罗斯还流行一夫多妻制),重回单身汉的状态。

紧接着,他又向拜占庭帝国皇帝巴西尔二世的亲妹妹安娜公主求婚,并真诚表示为此,自己要主动受洗成为基督徒。

对于这样的求婚,罗马皇帝自然是不愿意的,并没有给予答复。

弗拉基米尔大公最终还是不耐烦了,充分发扬了战斗民族“能动手就不吵吵”的行事风格,直接带兵占领了位于克里米亚北方的拜占庭城市赫尔松涅斯,迫使巴西尔二世皇帝同意了这桩婚事,并和他缔结了联盟条款。

988年初,弗拉基米尔大公受洗礼成为基督教徒,并与安娜公主正式结婚。

与此同时,基辅罗斯全境也开始强制推行东正教,老百姓们被安排时间段和地点,分批次接受拜占庭教士的洗礼。

因为手段得力,还有统治阶层以身示范,整个东正教的推广过程并未遇到很大反抗,基辅罗斯顺利成为了一个虔诚的东正教教区。

《维京:王者之战》中,东正教教士在做战前动员——以咏叹调的形式,把祷文哼哼出来,很有意境

这时候,原本来自北欧维京人的“三叉戟”徽标,也正好跟源自希腊神话并被拜占庭传承下来了的同造型标志不谋而合。

于是,这个“三叉戟”既是留里克家族的族徽,又成了一种东斯拉夫文化中带有宗教色彩的神圣标志。

到了11-12世纪,留里克王朝开始分裂,其中的莫斯科大公国逐渐成了留里克王室最强的一支,后来还经历了一段被西征蒙古人按在地上摩擦的不堪往事。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帝,成为了东斯拉夫历史上的第一位沙皇,徽标也由此换成了双头鹰。再往后,罗曼诺夫王朝代替了留里克王朝,并延续了数个世纪,直到1917年初的二月革命....

再后来的事情,大家应该都知道,这里就不多说了。

总之,还是前面那句老话,为了达到跟俄罗斯一刀两断的效果,即便同一件历史,同一个人物,乌克兰能讲出味道不一样的故事;但东斯拉夫共同的祖先和共同的经历就在那里摆着,如果非要彻底“去俄化”,似乎怎么搞都是“去”不干净的。除非...乌克兰肯直接换掉自己的老祖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