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多碰一下就会爆炸:日军手榴弹

原标题:多碰一下就会爆炸:日军手榴弹

多碰一下就会爆炸:日军手榴弹

本文摘自赫英斌编著《二战陆军单兵装备:日本》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研发军用手榴弹的国家之一,早在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就大量使用了利用炮弹弹体、弹箱、罐头盒等改装的手榴弹。通过这场战争,日军充分认识到手榴弹的威力和使用前景,并加以大力发展,到二战爆发前,研制和装备的手榴弹已达10余种,除少数特种弹外,大部分属于防御型手榴弹。

二战中日军装备了许多型号的手榴弹,十年式手榴弹是1921年(大正十年)定型的手榴弹,重530克,装TNT炸药50克,延迟时间7秒,这种手榴弹既可用手投掷,也可以用十年式掷弹筒发射,共生产约10万颗。九一式手榴弹是十年式手榴弹的改进型,于1931年(皇纪2591年)定型,由日本陆军采用,是日军装备的第一种现代化手榴弹,同时海军陆战队也使用了这种手榴弹。该手榴弹在二战爆发时即被九七式手榴弹取代,但在1937年后的中国战场仍有一些部队在使用。这种手榴弹也可由十年式和八九式重掷弹筒发射,或用榴弹发射器发射。九一式手榴弹弹体上直接铸造数条纵横向凹槽,把弹体表面分成50小块,其目的是使弹体爆炸时形成均匀的破片。十年式手榴弹与九一式手榴弹不同之处在于弹体表面凹槽条数不同,十年式手榴弹全弹表面分成了48块,在中国被称为“48瓣手雷”。九一式手榴弹弹体上下各有两个小圆柱体,上面是引信,下面的则是发射药筒,它被拧在弹体底部的螺纹孔里。九一式手榴弹全长125毫米,530克,装TNT炸药65克,杀伤半径7~10米,使用十年式延迟引信,延时7~8秒,共生产约100万颗。九一式手榴弹长达7~8秒的延迟被证实过长,对手有可能将其捡起回掷,因此还出现了过渡型。有许多九一式手榴弹将引信延迟时间缩短为4~5秒,在弹身上焊上突起,就无法装入十年式或八九式重掷弹筒,并且将底部漆成白色以示区别。日军二战中还使用九二式手榴弹,外形与九一式一样,装炸药量30克,7~8秒延时间,内部填充了化学物质,属于一种化学手榴弹。

美军情报刊物中的91式手榴弹分解图

91式手榴弹实物

1. 九七式手榴弹

九七式手榴弹是日本在二战中使用最多、最广泛、知名度最高的一种手榴弹,是二战日军标准破片手榴弹,代表着当时日本手榴弹的最高水平。该弹从1937年起开始装备日军,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共生产约790万颗。九七式是在九一式手榴弹基础上改进而成的,使用改进后的十年式引信,从外观看,除不带发射药筒,弹体底部没有螺纹孔外,其余部分与九一式手榴弹几乎一模一样。九七式手榴弹全弹长98毫米,总重445克,装TNT炸药65克,延迟时间4~5秒。九七式手榴弹外表与九一式一样刻有破片槽,但弹体底部没有螺纹孔,是平面状,从下图可以明显区出分九一式和九七式手榴弹。

3. 手榴弹部件。

4. 手榴弹引信保险帽、保险销和麻绳,一旦抽出保险销,就要防止保险帽意外脱落。当作为手榴弹使用时,先拔除保险销,接着必须将保险帽用力在钢盔、枪托、鞋跟或其他坚硬物体上猛磕一下,使击针下移击发底火,点燃延时火药,然后迅速将手榴弹投掷出去。

5. 在引信顶部快速击打就能克服击针簧的阻力,压碎黄铜保险帽后,击针就能击发底火,然后启动装满特屈儿的延时药管,延时4~5秒引爆雷管和主装药。

九九式手榴弹

为了取代笨重且性能不好的九一式手榴弹,日本于1939年研制出了九九式手榴弹和配套的一OO式榴弹发射器。美军首次接触这种手榴弹是在1942年阿留申群岛战役期间与防守基斯卡岛(Kisks)日军之间的战斗,因此给这种手榴弹起了个“基斯卡岛手榴弹”的绰号。这种手榴弹以发射为主,必要时也可以手掷。九九式手榴弹外观是简单的圆柱形,表面光滑没有凹槽,上端中间装有圆柱形引信,引信下方设有一个保护圈。该弹最大直径40毫米,高为75毫米,全弹重300克,内装58克TNT炸药,杀伤半径5米,共生产约1100万颗

九九式手榴弹外表光滑,不同于其他型号的日制手榴弹。

日军出版的手榴投资图解

九八式木柄手榴弹

这种手榴弹是为解决九七式手榴弹生产工艺复杂、投掷距离较近等问题而研制的,外形和尺寸与当时中国军队使用的小号木柄手榴弹接近,但在日军中这种手榴弹并未大量装备使用。九八式木柄手榴弹在1939~1940年间装备了以关东军为主的日军部队,在战争末期也装备了准备参加本土决战的日军各地防御部队,到战争结束前共制造了约10万颗。九八式木柄手榴弹弹体为圆柱体,表面没有破片槽,全弹长200毫米,弹体长80毫米,木柄长120毫米,直径50毫米,全重600克,内装炸药80克,采用摩擦发火引信,延迟时间4~5秒。

九八式手榴弹分为甲型和乙型,图中的是甲型

燃烧手榴弹

这是日军少量装备的一种手榴弹,主要用途是引燃土木工事、房屋等可燃目标。这是一种有柄手榴弹,弹体用薄钢板冲压焊接而成,外形像小型油罐,底部有连接座来固定手柄。弹体内装有黄磷/二硫化碳溶液与约40个小橡皮球混合物,总重约400克。弹体顶部装有十年式引信,引信雷管下方设有一个黑火药爆炸管,内装53克黑火药,爆炸后可将燃烧液喷溅至半径15米左右范围。这种燃烧液有一定的粘性,可附在目标表面持续燃烧,即使未被爆炸管点燃或被砂土暂时覆盖,一旦接触空气,燃烧液仍会自燃。

燃烧手榴弹结构图

四式陶制手榴弹

在战争末期,由于制式手榴弹供应不足,日军官兵就利用战场上搜罗来的材料制作一些应急武器,其炸药一般从废炮弹或炸弹中获得。这些图片展示了二战日本在最后岁月里制造的一些不同类型的简易手榴弹,妄图拼死一搏以“玉碎”保卫帝国。战争最后阶段,由于盟军的持续轰炸和封锁,日本可以说什么都缺,这导致日本海军在缺乏金属材料,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采用陶瓷来制造简易手榴弹。因缺乏钢铁,日军采用了赤陶器内部填充TNT炸药这种方法制作了这些可以说仅具装饰性的手榴弹。由于外壳是陶瓷,爆炸后碎片的杀伤力明显低于金属手榴弹,军方将其定型为“四式陶制手榴弹”。这种简易手榴弹的顶部带有一个橡胶座,安装着一个拉发摩擦引信和堵盖,运送采用一条挂在脖子上的携行和投掷两用的系带。由于引信并不可靠,这种简易武器不仅对敌人是致命的,对使用者也是一样。这种陶制手榴弹高10厘米,直径8厘米,重450克,延迟时间4~5秒。为了防止湿气使这种粗糙的手榴弹失效,手榴弹还带有一个橡胶帽。

二三式手榴弹

(左图)二三式手榴弹是一种简单的手榴弹,其特征是带有一个摩擦发火引信,延迟时间约5秒。可以将引信连上绊线,适合在热带丛林中布设诡雷。

(右图)一枚带有摩擦发火引信的二三式手榴弹,这种型号的手榴弹与采用复杂引信系统的九七式手榴弹相反,被广泛用于设置诡雷。二三式手榴弹特点是结构简单、小巧轻便,全弹长83毫米,直径50毫米,全弹重370克,内装39.5克TNT炸药。

燃烧瓶

这是日本版的“莫洛托夫鸡尾酒瓶”,它是一个内部装有混合了硝酸钡和镁的混合燃料的标准玻璃瓶,玻璃瓶直径69毫米,高约140毫米,全重540克,啤酒瓶是最为典型的容器。这种燃烧瓶安装有通过一个保险销保护的引信,这种引信是“全向”的,不论掷出的瓶子处在什么位置上。在拔除保险销并击中目标后,撞针将击穿起爆器,引燃瓶内的混合燃料。一块浸过汽油的布料也可以担任引燃物的角色。这种燃烧瓶在1939年诺门坎战役中开始大规模使用。

一式氰氢酸手榴弹

二战中,日军曾大规模研制和使用化学武器,并研制了这种毒气弹。它的弹体由玻璃制造,里面装有含剧毒的氰氢酸液体,在掷向目标后,玻璃壳被摔碎破裂,氰氢酸就会挥发放出剧毒。这种手雷对工事内的人员威胁极大,此外日军为捕获坦克也使用这种手榴弹,普通的过滤式防毒面具是无法防护氰氢酸毒剂的。由于此弹对使用者危险性也较大,为了防止外壳意外破碎,于是采用专用的保护套携行,使用与携带这种手榴弹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

三式反坦克手榴弹

在发展空心装药武器方面,日本人要远远落后于苏联人与德国人,这可能与日军没有受到重型装甲威胁因此缺乏发展该武器的必要性有关,这种反坦克手榴弹制作简陋,带有确保稳定飞行的麻尾。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