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苏城空难,112人遇难,机长事后却被赞为英雄

原标题:苏城空难,112人遇难,机长事后却被赞为英雄

1989年7月19日下午4点,无数电视台的摄影师和救援人员早已等在美国爱荷华州的联合军民公共机场——苏城机场,等待着一架已经失去控制的飞机紧急迫降。

只见这架飞机重重跌落下来,直接解体,112人死亡,幸存下来的人也多数受了伤。但事后,驾驶这架飞机的机长却被誉为了“英雄机长”。这是怎么回事呢?

让我们回到那一天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

当天,位于美国丹佛市北边的斯特普尔顿国际机场仍然和往常一样忙碌。

午13点10分,乘坐美国联合航空232号航班的乘客在听到机场的登机广播提醒后,开始陆陆续续走到登机口准备登机。

图| 斯特普尔顿国际机场

232号航空此次的飞行计划是:从斯特普尔顿机场起飞,经停伊利诺伊州奥黑尔机场后继续飞往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机场。

该飞机上共有296人,包括285名乘客,3名机组人员,8名乘务人员。由于正值暑假,飞机上还乘坐了52名儿童。

此次航班的机长是阿尔弗雷德·海恩斯,57岁,他在联合航空公司工作了33年,有29967个小时的飞行经验;

副机长威廉·比尔,48岁,有2万个小时的飞行经验;飞机工程师杜德利,51岁,有15000个小时的飞行经验。

下午14点09分,联合航空232号航班起飞,很快就飞到了37000英尺的高度。15点16分,飞机已经平稳飞行了一个多小时,一切无恙,乘客们正在午休。

突然,“轰隆——”一声巨大的爆炸打破了原有的平静。飞机紧接着开始剧烈抖动起来。乘客们霎时惊慌失措,都在左右观望到底发生了什么。

驾驶舱的人第一时间就开始检查飞机。机长海恩斯在仪表盘上看到了问题所在——原来是飞机垂直尾翼底部的二号发动机发生了故障。他立刻关掉了二号发动机。

飞机这才停止了抖动。然而就在这时,副机长突然大喊一声:“我无法控制飞机!”而且此时飞机的高度也开始下降,机身向右倾斜。

海恩斯见状,立刻表示他来驾驶飞机。但他依然没法改变飞机向右倾斜的状态,再这么下去,就要坠机了!

而且祸不单行的是,此时飞机工程师杜德利发现液压油全没了。

图| 联合航空232号航班机长:阿尔弗雷德·海恩斯

要知道,液压系统可是飞机的命脉,一旦失灵,驾驶员将没法操纵飞机。而且更诡异的是,这架飞机配了三套各自独立的液压系统,竟然三套都失灵了!

现在驾驶员能控制的,只剩左右两个发动机的功率了。就在飞机即将翻滚倒置时,海恩斯果断做了一个动作:先将飞机左侧的发动机降到怠速状态,再加大右侧发动机的功率。

这个操作立刻让飞机恢复了平飞状态。

然而这样的动作却让飞机只能右转了。于是留给他们的路只有一条可走:尽快迫降。

飞机工程师用无线电呼叫了明尼阿波利斯航路交通控制中心,请求紧急援助。此时是15点20分,距离事故发生仅过去4分钟。

空管人员给出建议:可以降落在爱荷华州的梅英国际机场。2分钟后,空管人员再次给出建议:可以在爱荷华州的苏城机场迫降。

然而就在机组人员引导飞机飞往苏城机场时,飞机突然开始骤升骤降。机长急忙与副机长配合,尽最大的努力用两个发动机控制着失控的飞机能平稳一些。

过了几分钟,一位乘务员来到驾驶舱,告诉机长,飞机上有一位正好休假的联合航空飞行员,他希望可以进入驾驶舱提供帮助。

他的名字叫丹尼斯,有2万小时的飞行经验。而且他表示他曾经在模拟器上进行过类似情况的练习。

机长同意了丹尼斯的请求,丹尼斯随即进入驾驶舱,与机长副机长一起配合控制飞机。机长将油门交给丹尼斯,他和副机长则集中精力观察飞机状态。

他们只剩大概30分钟的时间,如果在那之前不能迫降成功,飞机将直接坠毁。

然而此刻比较棘手的问题是,苏城机场位于飞机的左侧,但飞机目前只能右转。

所以海恩斯决定,利用发动机让飞机不停地做右转调头的动作,希望飞机能在迫降时对准苏城机场的跑道。

15点35分,飞行员看到了苏城机场,但此刻他们的前进速度和下沉速度都远高于平时安全着陆的正常速度。

就在232号航班的机组人员在与飞机搏斗之时,苏城机场也在忙碌着为飞机的迫降做准备:

他们将全长9000英尺的全市最长的31号跑道让给了232号航班;整个机场的跑道都被清空,消防车和救护车都赶来待命。

15点50分,事故已经发生34分钟了。机组人员各司其职,在为最后的迫降做准备:驾驶员在尽力控制着飞机的方向和速度,乘务员在为旅客们做安全讲解。

此后的8分钟内,三名驾驶员重复让飞机做着右转调头的动作,调整着下降的范围和角度。

当飞机做完最后一次右转后,机长指示副机长提醒乘客飞机即将降落。乘客们则按照乘务员的嘱咐,做好了紧急迫降的安全姿势。

16点整,决定生死的时刻到来了!

飞机此刻虽然已经对准了跑道,但是飞机的速度还是很快,而且在近地警告响起时,机头突然下降,机翼也向右倾斜。

最终,飞机在跑道中心线偏左的位置重重着陆,先碰到地面的右翼被巨大的冲击力扯了下来,泄露的燃油被立即点燃。

飞机尾部被折断并脱离了机身,飞机的剩余部分快速朝跑道右侧滑行翻滚,机头插到土里脱落,残存的中间客舱带着飞机左翼最终停在了跑道附近的玉米地里。

由于这场空难是被提前告知的,所以媒体记者都早早来到现场,并完整拍下了飞机迫降的全过程。回看录像时,那惊心动魄的场景真是让人捏一把汗。

飞机迫降后,等候在旁的救援车和消防车第一时间赶赴残骸附近进行救援。

最终,机上的296人有184名幸存了下来,超过了一半的人数。其中包括4名机组人员和41名儿童。

事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派遣事故调查小组对此次空难进行调查,最后发现三套液压系统管线上的破洞点都集中在故障的二号发动机附近。

调查组在复原故障发动机时,发现其外壳上满是孔洞。而且要命的是,它缺了一个重达370磅的巨大零件——将空气传入发动机的风扇盘。

直到事发三个月后,风扇盘才被一个农民在自家的玉米地里找到——已经裂成了两个部分。经过技术人员仔细地检查后,发现在无数条裂痕中有金属疲劳的痕迹。

事故原因终于大白于天下了:飞机乘客听到的那声巨响,就是风扇盘因金属疲劳而爆裂的声音,而爆裂所产生的金属碎片击穿了飞机尾部很多地方,包括水平尾翼和三套液压管线。

图| 破裂的风扇盘

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事后在模拟飞行器中重建了这次事故,很多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在模拟过程中,在还没到达地面之前,飞机就坠毁了。

因此这起“苏城空难”被公认为为“不可能的降落”。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海恩斯居然带领着机组人员成功迫降在机场跑道,还挽救了184人的生命,这本身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因此,海恩斯被外界捧为了“英雄”,虽然他本人是拒绝这样的赞誉的。

他表示:副机长、工程师、进入驾驶舱帮忙的丹尼斯及乘务员都对这次事故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他们也是功不可没的。

而且地面的各方人员也都给予了高度的配合与帮助,才得到了这样不算太糟的结果。大家都是有功劳的。

海恩斯后来成了航空安全方面的公共演讲者。而且他的演讲真的有帮助过一辆航班。

那是2003年,他参加了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的一场与航空安全相关的研讨会,会上,他分享了飞机在失去液压后该如何挽救的经验。

巧合的是,一位参加研讨会的机长在几个月后就遇到了液压全无的情况,该机长最终通过控制发动机功率的大小成功安全迫降。

海恩斯,这位为飞行行业做出杰出贡献的英雄机长,于2019年8月25日去世,享年88岁。

然而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并没有忘却他的功劳,公司在其去世后发表声明:再次感谢海恩斯在联合航空232号航班上做出的非凡贡献。

此外,在这次事故后,设计师在较新的飞机设计上加入了液压熔断器,这样一来,即使液压管线穿孔,也可以防止液压油全部流失,飞行员就还有一些液压油可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