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扬威中印战争和中苏战争的老40火箭筒:56式4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

原标题:扬威中印战争和中苏战争的老40火箭筒:56式4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扬威中印战争和中苏战争的老40火箭筒:56式4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

今天的主角是解放军装备的第二款制式火箭筒,老40火箭筒,或者说56式40毫米单兵反坦克火箭筒。它是山寨苏联RPG-2火箭筒的产物,参加过中印战争和中苏边境冲突,评价却是毁誉参半。在70年代,它被新40火箭筒淘汰,后者就是大名鼎鼎的RPG(RPG-7)!听萨沙说一说吧。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主要使用山寨超级巴祖卡的51式火箭筒。

生产数量至少5000个的51式火箭筒,在实战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官兵们并不满意。

51式火箭筒完全是战争中应急的产物,有很多缺陷。其一是它的破甲能力不够。90毫米超级巴祖卡破甲能力在250毫米以上,51式火箭筒的两种火箭弹分别为100毫米和150毫米,差距相当大。实际上,51式火箭筒只能在100米内,攻击敌人中型坦克的侧面和背面,才能保证击毁或者击伤;

其二是笨重。51式的空筒重达10公斤,火箭弹重达4到5.5公斤。虽然它比无坐力炮轻了太多,但仍然是偏重的。反坦克小组携带火箭筒和4枚火箭弹,就负重高达30公斤,士兵们不堪重负,尤其在朝鲜这种山地作战更是寸步难行;

其三是技术落后。由于51式是救急的产物,制造工艺相当粗糙,还使用了大量简化技术以提高产量。比如51式采用很粗劣的机械瞄准镜,而不是超级巴祖卡的光学瞄准镜,非常依赖士兵的经验。如果火箭筒手是个新兵,即便发射火箭弹距离敌人坦克很近,也可能一发都打不中。

总之,说来说去51式火箭筒是一种落后的武器,战争结束就应该尽快淘汰。

所以 朝鲜战争结束以后,我们盯上了苏军制式火箭筒,RPG-2。

提到RPG-2,就要先说一说RPG-1。

二战的苏联,只有反坦克步枪作为单兵的反坦克武器,要么就是用反坦克手雷或者地雷。

反坦克手雷就算炸掉敌人的坦克,苏联反坦克步兵也很难幸存。苏联认为用反坦克手雷炸掉一辆德军坦克,平均要伤亡一个班的反坦克步兵。

反坦克步枪更是垃圾,PTRD-41反坦克步枪在100米内仅有40毫米的穿甲厚度,实战中往往减到25毫米左右。这种反坦克枪太弱了,从侧面也难以射穿德军四号主战坦克的装甲。

好在苏军拥有规模庞大的坦克、自行火炮、反坦克炮甚至强击机等,步兵缺少反坦克武器的问题无关大局。

战争中,苏军却缴获了大批德军的铁拳反坦克火箭筒。这种简单到粗劣的铁拳,却给苏军坦克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德军的“铁拳”,真的打痛了苏军!

当时美军援助给苏联一部分巴祖卡火箭筒,得到了苏军官兵的好评。

这种情况下,苏军对当时德军铁拳系列中最强的“铁拳150”进行了仿制,参考了巴祖卡的设计理念,在1945年初自产了RPG-1火箭筒。

很多人认为RPG-1只是单纯的铁拳150山寨货,实际上双方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铁拳50发射管可以重复装填10次,超过这个数字就要报废,RPG-1则可以使用至少数百次。

只能说,RPG-1是借鉴铁拳和巴祖卡后研发的一种火箭筒。

RPG-1生不逢时,刚刚诞生战争就快要结束了。

1945年以后,苏军装备了一批RPG-1,但官兵评价不高。

RPG-1的特点是轻便可靠,空筒重量只有2公斤,火箭弹1.6公斤,长度为1米,这些数字都不错。RPG-1的口径为70毫米,发射超口径火箭弹,射程为75米,破甲能力为140毫米。

就射程和破甲能力来说,作为一款二战武器,RPG-1是合格的,却并没有什么发展潜力了。

二战结束后,各国坦克开始升级,中型坦克正面装甲也很快提高到100多毫米,也就是说RPG-1仅能从侧面或者后面攻击。而且75米的射程也太近,火箭筒手还是比较危险的。

更重要的是,RPG-1的火箭弹可靠性不高,经常出现击中以后不能爆炸的情况,主要是引信的技术不过关。

由于RPG-1比较落后,在1948年RPG-2诞生以后就全面停止生产。

苏军占领东德以后,在德国研究所里发现了“铁拳”250的图纸和实物。“铁拳”250比前辈要先进的多,苏联以此为技术对RPG-1进行了改造,这就是赫赫有名的RPG-2火箭筒。

那么,什么是RPG?

也就是英文的Rocket Propelled Grenade的缩写,字面翻译就是火箭助推榴弹。

这个缩写其实非常准确,火箭筒本质就是一枚榴弹,只是用火箭助推方式发射出去。

RPG-2火箭筒诞生以后的几十年,各大战争电影中都会出现一种声嘶力竭的吼声:RPG!RPG!

苏联在1948年完成RPG-2的设计,在1949年开始批量装备。

奇怪的是,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急需火箭筒,但苏联并没有大量出售给我们RPG-2,反而卖给我们数量惊人的过时反坦克武器,反坦克手榴弹。一种说法是,苏联唯恐RPG-2这种新式装备被美军搞到后,对英美坦克进行大规模升级。

据说1954年9月,彭德怀、刘伯承率军事代表团赴苏联观摩,在布尔加宁首次看到了RPG-2火箭筒,彭总曾感叹道:“如果当年志愿军有这种武器该多好啊!”

朝鲜战争结束后,RPG-2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美国间谍连设计图纸都搞到了。

于是,苏联才同意将它和56式枪族一同转让给中国。

从1956年开始,国营547厂开始仿制RPG-2,取名为56式40毫米单兵反坦克火箭筒。为了区别69式40毫米火箭筒,一般将56式称为老40火箭筒。

由于我国军工力量薄弱,并没有在1956年完成整体仿制工作。到1957年,解放军才成功仿造了RPG-2火箭弹。

随后三年饥荒时期影响了56式火箭筒生产,直到1961年才开始大量生产。以547工厂为例,1961年制造了3000个火箭筒,1962年才突破1万的产量。

从此开始,56式火箭筒和火箭弹都以惊人的数量生产,一共生产了几十万具,火箭弹至少有数百万发,其中一部分还用来无偿援助亚非拉的友好国家。

56式火箭筒装备部队以后,立即受到好评。

它最大特点是轻便,火箭筒仅有2.8公斤,比如自动步枪还轻,火箭弹仅有1.8公斤。火箭筒长度为1.2米,虽然长了一些但并不算离谱,同打开刺刀的56式冲锋枪差不多。

在这之前,解放军使用过的自研51式火箭筒,重达10公斤,显然56式火箭筒更为轻便。

56式火箭筒虽然只有40毫米口径,发射的火箭弹则是80毫米,是类似于铁拳那种超口径火箭弹,威力很强。

它前后有过两种火箭弹,56式火箭弹射程为100米,破甲能力为100毫米,56-1式射程为150米,破甲能力为120毫米。看起来似乎56式火箭筒还不如RPG-1,其实56式的破甲对象是倾斜65度的装甲板,而RPG-1是90度垂直装甲。

如果56式火箭筒用90度垂直装甲计算,破甲能力就是200毫米,比51式火箭筒和RPG-1都要强得多。

56式火箭筒的筒身是一根无缝钢管,内部有防止灼烧处理。

火箭筒不是无坐力炮,筒身不需要承受火箭弹的太大压力,主要是提供发射时的位置和角度的固定而已,要求并不高,制造也简单。

56式火箭筒的缺点是瞄准镜比较原始,同RPG-1一样是机械瞄准具,用钢板冲压而成。瞄准具只有三个缺口,分别是50米,100米和150米。坦克同射手距离不可能恰好在这三个数,必须进行人工估算后修正。这种修正对于射手的训练和经验要求比较高,新兵不容易胜任。

另外,机械瞄准具并没有任何夜视能力,在夜间难以使用。

56式的发射装置比较简单,开火之前先解除保险,随后握把上的击锤推到发射位置。此刻只要扣动扳机,击锤推动弹簧和击针,点燃火箭弹的发射药,火箭弹就发射出去。

56式最重要的并不是那个筒,而是火箭弹。

有意思的是,RPG其实并不是RPG!56式火箭弹,并不是今天常见的火箭助推榴弹。火箭弹并没有火箭发动机或者助推火箭,发射时仅仅在筒内短暂燃烧几秒,提供推力。火箭弹离开火箭筒后,等于一枚无坐力炮弹,仅仅依靠打开的尾翼进行稳定,直到击中目标。

这种设计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制造也不复杂,成本低廉,而且不用考虑火箭弹离开发射筒以后烧灼射手的技术难题。

缺点是,火箭弹的射程不可能太远,威力较弱。

火箭弹射程仅有100到150米,而二战的火箭筒也能达到这个距离。

56式投入部队以后,官兵们对56式火箭弹并不满意,提出了几个意见。

火箭弹顶部设计不合理,射中倾斜装甲以后存在一定的概率被弹开。解放军官兵训练中,发现被弹开的概率相当高。

要知道,既然使用火箭筒就肯定在几十米内,明明击中敌人目标却没有造成伤害,射手就极度危险。

另外,火箭弹的引信不可靠,经常出现发射后没有爆炸情况。此时处理这种火箭弹就很危险,工兵稍有不慎就会有伤亡。

根据这些意见,解放军又推出了56-1式火箭弹,中后期全部制造这种火箭弹。

56-1式火箭弹增加了防滑帽,减少了跳弹概率。更换了新一代引信,提高了可靠性。

不过,56-1式火箭弹的引信仍然没有彻底解决。训练中,火箭弹只要不能完全击中靶子,就容易出现未爆弹,处理起来非常危险。

好在几年后,解放军又仿造了更先进的69式40毫米火箭筒,56式很快就被废除了,这个问题并不严重。

56式火箭筒的使用很简单,反坦克小组为2人,一名射手,一名弹药手。

行军时。射手背着火箭筒和少量火箭弹,弹药手携带较多火箭弹和自卫枪械。

常见的3发火箭弹和全套维护保养附件,重8公斤多。小组拥有3枚火箭弹,是可以维持一次战斗的。

而8公斤甚至16公斤的重量,士兵是可以承受的,即便翻山越岭也没问题。

遭遇敌人时,射手负责打开火箭筒护盖(行军时火箭筒是密封的,防止异物和雨水进入),解除保险,准备射击。弹药手则迅速将火箭弹和发射药管组装起来(行军时为了安全不能装好),递给射手去装填,随后进行射击。

56式火箭筒可以站立、跪下和卧倒射击,射手根据环境自行选择。

不过,发射时火箭弹点燃后会有后喷火,火箭筒后方10米内不能站人避免烧伤。

换句话说,56式火箭筒适合在较为开阔的野战中使用,在山地战、城镇战会受到一些限制。

56式火箭筒装备部队以后,主要参加了60年代的中印战争和中苏边境冲突。

可以说,56式火箭筒的表现是毁誉参半。

在中印战争中,56式火箭筒受到官兵一致好评。

在雪域高原环境下,士兵的负重能力下降一半。当时解放军步兵最轻便的52式57毫米无后坐力炮,也重达29公斤,其中炮身就有22公斤。这个高原上的22公斤,相当于平地上的40多公斤,也就是80多斤。

56式75毫米无后坐力炮更是重达52公斤,炮身就有34公斤。

官兵们不堪重负,甚至携带无坐力炮急行军爬山占据制高点时,直接累吐了血。解放军官兵是血肉之躯,携带这么重的无坐力炮是难以快速跟随部队进退的。

轻便的56式火箭筒,就成为山地战的神器。空筒仅有2.8公斤,火箭弹才1.8公斤,比无坐力炮轻了不知道多少倍。

无论进攻还是撤退,56式火箭筒都可以跟随最前线步兵进退,时刻提供直瞄火力。

当然,56式火箭筒的缺点是距离较近,仅为100到150米,比不上无坐力炮的数百米。

另外56式火箭筒对付坚固工事的效果不佳,同无坐力炮有差距,毕竟火箭弹是用来反坦克的。

然而最低程度,解放军使用56式火箭筒,可以在比较安全的距离摧毁敌人的各种火力点和装甲车辆。

中印战争中,56式火箭筒大显神威。

1962年11月20日凌晨,解放军第32团第2营先头部队与印军第48旅廓尔喀联队第6营在查库镇遭遇。

双方发生了近距离战斗,非常激烈。混战中,解火箭筒班长曹怀文,发现敌人的5个机枪火力点都是简易的土木防御工事。在战友的火力掩护下,曹怀文摸到距离敌人仅仅50米位置。

随后他用56式火箭筒连发5弹,将敌人5个机枪火力点全部摧毁。随着火箭弹击中目标,敌人火力点的弹药也被点燃,燃起了大火。大火很快点燃附近停放的7辆装弹弹药的卡车,发生了大爆炸。其他印军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认为解放军使用了什么重型火炮,吓得急忙想要逃走。

两辆正在阻击解放军的印军轻型坦克,不顾自己步兵的死活,转头向后撤退。

在侧翼进攻的5连,在依靠56式火箭筒等武器,摧毁了山地上17个印军机枪碉堡,导致印军全线崩溃。

此时看到坦克逃过来,60迫击炮班长陈显学果断用56式火箭筒开火。一枚火箭弹在30米外,将这辆美制M3轻型坦克打瘫,随后又是一枚将其彻底击毁,燃起了大火。

由于道路狭窄,这辆被击毁的坦克堵住了公路,另一辆坦克也无法撤退。印军坦克兵见状直接丢弃了坦克,爬出来跟随步兵一起逃窜。

中印战争中,56式火箭筒发挥了很强的作用,成为对付坦克装甲车和摧毁碉堡的利器。

虽然56式火箭筒发射的是破甲弹,但也可以有效摧毁简易工事,杀伤里面的敌人。

不过,此战也体现了56式火箭筒的一些问题。

其一就是,56式火箭筒的射程太近,实战中为了保证精度,往往在几十米距离发射。无论对付敌人坦克还是碉堡,区区几十米太近了,导致解放军火箭筒手伤亡不小。

大家也许会奇怪,上面的战例中,为什么60迫击炮班长陈显学跑来操纵火箭筒?

因为在连续的攻坚战中,5连配属火箭筒班的5名战士有4人伤亡,只剩下一个弹药手。受过火箭筒训练的陈显学,只能被迫临时顶上,扛起火箭筒作战。

由于1962年的印军没有装备什么重型坦克,56式火箭筒主要是打碉堡,打轻型坦克,打卡车,还有一个重要的缺陷没有被发现。

到了1969年珍宝岛战役,一切就不同了。

此战中我军发现,56式火箭筒的破甲力不够,不能摧毁苏军的T62坦克,只能摧毁一些装甲车。

我们看看著名的战斗英雄华玉杰,他是解放军第23军73师217团3连火箭筒班的战士,技术非常精湛。1969年3月15日,苏联边防军有100余人,在10辆坦克和14辆装甲车的掩护下,向珍宝岛发起了攻势。

华玉杰所在的2排阵地,遭遇了3辆苏军BTR-60装甲车的冲击。这股苏军隶属第57边防总队第2机动群,共有40人和4辆装甲车。

BTR-60轮式装甲车重量为10吨,是一种轻型装甲车辆,苏联一共生产了2万多辆。BTR-60的装甲薄弱,只有几毫米的钢板,勉强能够防御轻武器射击和炮弹破片,当然不是56式火箭筒的对手。

这是华玉杰第一次参加实战,不免有些紧张。当苏军装甲车靠近到阵地200米距离时,华玉杰立即发射了3发火箭弹。

而56式火箭筒的有效射程在150米,200米距离太远了,3枚火箭弹全部没打中。不过,苏军装甲车也被吓了一跳,停止冲击避入附近的树林。营长告诉华玉杰不要紧张,等敌人靠近了再开火。

大约1个小时后,这3辆苏军装甲车又冲向2排阵地。华玉杰这次沉住了气,等到为首那辆装甲车前进到70米内,才果断开火。

这辆装甲车顿时被一发火箭弹被击毁,动弹不得。没死的苏军士兵纷纷爬出逃走,被2排的机枪扫倒。

余下2辆装甲车见状,立即用车载机枪朝着阵地疯狂还击。

华玉杰和两个弹药手迅速转移了阵地,唯恐被敌人机枪火力覆盖,在50米距离又发射一发火箭弹。苏军装甲车被击伤不能移动,但机枪仍然在射击。华玉杰补射了一发,将这辆装甲车彻底击毁。

用同样的战术,华玉杰又在下午击毁2辆苏军装甲车,距离也都是在100米内。

当天华玉杰发生10多发火箭弹,双耳被震得几乎没有听觉,期间还因距离太近被爆炸的气浪震晕。

56式火箭筒可以对付防御力薄弱的苏军装甲车,却对付不了T62坦克。T62坦克炮塔正面装甲在160到214毫米,侧面也有115毫米到153毫米,连坦克车体正面也有100毫米倾斜装甲,只有侧面为80毫米。

而56式火箭筒实战中要在几十米内发射,对于倾斜装甲破甲能力大概是100到120毫米。

也就是说,火箭弹从正面无法击穿T62的装甲,从侧面也只能射穿坦克的车体。

此战中,我军56式火箭筒和75无后坐力炮均无法正面击毁T62。

56式火箭筒在很近距离击中T62,火箭弹爆炸以后坦克却仍然可以继续作战,聚能破甲射流没有射穿坦克装甲。

甚至使用85毫米反坦克炮,也是在数百米内连续射中T62多发炮弹,才能将其击毁。

此战中,56式火箭筒的性能显然不足以对付现代化的坦克。作为一款反坦克武器,如果不能摧毁敌人主战坦克,那它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此时解放军也设法得到了苏联60年代研发的RPG-7火箭筒。RPG-7火箭筒比56式或者说RPG-2火箭筒强大了太多。

所以从RPG-7被引进以后,56式火箭筒就退出了现役。

RPG-7在1969年定型为69式40火箭筒,而在1970年56式火箭筒就完全停止了生产。

56式火箭筒生产的数量高达30多万支,所以仍然有一些装备预备役和民兵部队直到80年代。

另外,在五六十年代,中国对亚非拉国家有过大量军援,56式火箭筒也是一种主流援军武器,随处可见看到。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