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制203毫米炮弹让美军不理解,难道21世纪战争真的是炮战?

当前的俄乌冲突,在一定程度上被看成是一场以炮战为主要表现特点的战争,或者说更像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火炮原来就被称为战争之神,在这场战争中负责杀伤人员、摧毁建筑,甚至还能打击坦克装甲车辆。

当代火炮之所以变得越来越重要,主要原因是在大规模战争中,火炮具有极高的成本效益。中国军队原来就被网友戏称有“火力不足恐惧症”,还拥有世界第一的远程火箭炮,当然对身管火箭的发展也有自己的理解 。

近日,美国《防务一号》网站发表马修和彼得.辛格的文章称,中国军队将很快试验一种203毫米的身管火炮,这要比155毫米火炮的个头要大得多。203毫米炮弹在上世纪50年代曾经出现过,现在只有俄罗斯的2S7在大规模服役。

虽然许多军队在 20 世纪上半叶部署了 203 毫米火炮,但大多数军队已经逐步淘汰它们,转而使用 155 毫米火炮。今天,带在使用的 203 毫米火炮是俄罗斯的2S7式自行榴弹炮,美国M110自行榴弹炮已经被美军淘汰,只要少数几个国家服役。

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203毫米火炮,并且聘请了加拿大工程师进行了设计。W-90火炮系经就是期后续型号,但是并没有大规模列装。中国最新试验的203毫米火炮,要以每秒约 920 米的速度发射 85 公斤重的弹丸,并且要求记录弹丸穿透能力,说明其主要目标是摧毁地下战略目标或加固目标。

但是美国人对中国战略支援部队推动项目,而不是陆军推动感到不理解。因为美国认为,中国战略支援部队与研制高超音速导弹的机构密切相关。

美媒认为,中国对大口径火炮的新兴趣可能是总结乌克兰战争教训的结果 ,只有巨型火炮在拆楼过程才能发挥核心作用。203毫米火炮在现代战争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清除大片领土、打击战略目标、夷平城市抵抗中心等。

很多网友要问,中国研制203毫米火炮真的能适应未来战争吗?因为一款武器不能只看优点,这种火炮相同缺点:射速较低;笨重、难以移动的发射平台;机动会比较困难。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研制203毫米火炮到底还能干什么?

一种说法是为了在武统时用来拆楼,这个在需要上的确存在合理性,但是考虑到203毫米火炮的机动能力,以及大概只有70-80公里左右的射程,也很难适应台海作战环境。

第二种说法是,中国需要一款203毫米火炮来弥补155毫米火炮与远程火箭之间的空白,当然这种说法并不合理。因为中国多种远程火箭炮射程并没有留下什么空白,如果有空白也可以用一款新的远程来填补更快速。

那么,如果中国需要大口径火炮,唯一的解释就是为炮弹装上吸引式发动机,让这种火炮变成一种射程超过1000公里的廉价远程打击武器。美国此前就提出过要研制一款射程近1600公里的超级大炮,关键是使用了带吸气发动机的炮弹。当然,美国陆军的这个廉价远程打击平台最终下马了。

而中国继续研制203毫米火炮,口径又不够大,装上发动机就缺少爆炸威力,无法达到战略火炮级别。所以,中国发展203毫米火炮更可能是发展炮弹冲压发动机技术的需要,并没有实战价值。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中国有了成熟的炮弹冲压发动机技术,再发展出300毫米口径以上火炮,能打射程1000多公里,就算一分钟一发,这种轰击手段也远比巡航导弹要来得便宜。21世纪战争可能还不是炮战,但是如果炮弹用上了发动机,射程能打出几百上千公里,这样的武器真的太香了。美国人走不通路,就由中国军工来走,这个真的可以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