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再起冲突!“第六次中东战争”,会爆发吗?

【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从本月17日开始,国内社交媒体中就开始流传,有关“伊朗、伊拉克、阿富汗等国家加入阿拉伯联军,开始对以色列发起攻势”的消息。并附上了有关以色列遭遇火箭弹袭击,以军出动先进装备反击等看起来真实的资料,一时间大有“第六次中东战争”一触即发的味道。由于在此之前,伊朗和沙特正是在中国斡旋下解决多年不和,因此国内舆论对近期中东变局背后,中国积极参与的期待很高,但事实可能和这有一些差距。

▲这大概是以色列拦截火箭弹的最经典一幕

就目前来说,中东各国并未在实际行动中,对以色列造成军事威慑,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叙利亚之间的小规模武装冲突,则早已成为常态,并不存在近期才开始的情况。社交媒体上的诸多消息,也尚未见到官方媒体刊载,大多是民间自行传播,真实性存疑。事实上,近期中东局势确实发生很大变化,但距离“第六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联合对以色列发起战争”,还有非常遥远的距离。这倒不是说,阿拉伯国家没有联合起来,对以色列发起军事行动的想法,而是说这种级别的战争,还缺少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大国支持。

▲以色列空军装备的F-35I隐身战斗机

二战结束后的五次中东战争,外界普遍都有了解,这往往被解读为美苏冷战期间争夺中东影响力的表现,这种解读并非不对,只是有些流于表面。以色列建国的直接原因,是二战中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但当时最支持以色列建国的国家,并不是外界熟悉的美国,而是——英国和法国。从地缘政治的角度上来说,英法支持以色列在中东建国,与早年英国支持新加坡并无二致。这种支持小而富的国家存在,却又将其置于群敌环绕之中,不得不依赖域外力量存活的做法,乃是英国作为海外岛国维持大陆平衡的经典策略。

▲新加坡是目前唯一购得F-35的东南亚国家

事实上,在第一、第二次中东战争中,英法都是以色列最主要的武器供应国,美国和苏联这时都不约而同地支援阿拉伯国家,特别是刚刚从英国手中独立,想从英国手中收回苏伊士运河控制权的埃及。直到第二次中东战争英法联军不败而败,不再试图争霸全球,美苏才逐渐变成分别支持以色列、阿拉伯国家的情况。换句话说,二战后中东区域的一系列变化,本质上是两股域外大国力量,分别支持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并切实凭借自己的强大军工生产能力,为二者提供作战装备的交战过程。

▲以色列陆军装备的AH-64武装直升机

在苏联解体后,阿拉伯国家失去先进装备来源,纷纷换装美国出口装备,自然无力再与以色列进行大战。剩下的少量国家、抵抗组织,坚持以落后装备与以色列进行不对称抗衡,实际上也不能对以色列造成致命损伤,反倒是自己损失惨重。假如某些观点认为的“第六次中东战争”爆发,那么前提是多个阿拉伯国家,必须要得到一个大国的武器支持,并且还需要是一个美国之外,与以色列关系不佳的大国。目前像埃及、阿联酋和沙特等国家,确实装备了一些来自俄罗斯、中国和欧洲的主战装备,但其中美军制式武器依然是绝对主力。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等国家倒是没有装备美军武器,但其主要依赖自己薄弱军工产业的装备实力,显然是不足以成为主力的。

▲阿拉伯国家联合军演中频频有非美制军机出现

因此,不管目前中东国家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既然最根本的装备供应问题没有解决,那么是一定不可能爆发大规模战争的。近期中东局势变化,与其说是大战之前,不如说是战争结束,特别是沙特与也门胡赛武装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对手,迎来阔别多年的和平,本身就是中国斡旋沙特与伊朗和平的直接结果。事实上,相比于美苏冷战期间四处征战、斗争的做法,中国在进入新区域时,是以和平建设为核心理念,舆论不应该将当年美苏军事对抗的旧黄历,强行按在中国的脚步上。毕竟相比于当年美苏争霸惹得中东战争不停的局面,如今中国与多个阿拉伯国家进行和平合作,无疑有更光辉的前景,目前因此获得的威望也更理想,何必再做不义之举呢。

▲全民皆兵对以色列来说是不得以选择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多年来的战略决策。在许多年前,就有观点称以色列以战立国、缺乏国土纵深的弱点,终将导致国家灭亡,然而几十年过去,以色列依然在中东咄咄逼人。从几次中东战争的过程不难看出,美国大力支持是以色列立国最坚实的根基,而后者多年不改战略,坚持以武力高压对抗阿拉伯国家,也未必就是自己真想如此。就如同日本也曾想和中国改善关系,却因他国阻挠而不得一样,以色列之所以能得到美国海量支援,就是因为其符合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布局,这样其战略发展自然就不是自己能决定的。中东的和平进程,实际上仍然由美国,或者与美国同级的域外大国来主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0)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