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卡扎菲死前:躲下水道被揪出,对打了他两巴掌的士兵说了两句话

原标题:卡扎菲死前:躲下水道被揪出,对打了他两巴掌的士兵说了两句话

2011年8月,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利比亚身上,几乎各国媒体都在揣测着卡扎菲的命运。

当地时间22日,美国国防部还表示:相信卡扎菲没有逃离利比亚,仍藏在国内。

一代“雄狮”,四处树敌

利比亚在非洲北部,北面就是地中海,南部则是一眼看不到头的沙漠。

大城市都集中在北部沿海地区,这也是利比亚发展后的必然结果。

利比亚东边和南边的国境线都是直线,这是当年殖民者在桌子上一边吵吵闹闹,一边画出来的,而这些欧洲国家在即将离开非洲大陆的时候,根本不可能为后续考虑太多,毕竟,按照新的国际秩序,这里的利益将不再属于他们。

大部分国境线是直线的国家之前都有过被殖民的经历,按理说,这些国家应该和欧洲列强不共戴天才对,事实却并非如此,为了后续的发展,他们不得不忍气吞声,甚至将曾经欺负过他们的国家放在极高的位置上。

特别是这些非洲国家的领导人,几乎个个都是“人中龙凤”,若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上台,欧洲国家会想尽办法将他们推翻,这样才能确保影响力,在和平时代攫取更多利益。

利比亚这个国家前后追随过地中海那一带崛起的几乎所有大帝国,卡扎菲的眼中同样是星辰大海。

没挖出石油的时候,利比亚这个国家几乎没人能看到,坏就坏在:有钱后事情越来越多,而且当权阶级也越来越腐败,几乎都是为了中饱私囊,导致国内矛盾重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卡扎菲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登上了高位。

几十年里,卡扎菲始终都在折腾,他在外交上制造了太多名场面,可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统治根基,只要他不碰欧洲国家的“奶酪”,他的地位就可以摆在那里。

不过,钱多了以后,人就渐渐闲不住了,就想方设法变得“伟大”,卡扎菲就是这样。

他的一大目标便是实现阿拉伯世界的统一,甚至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计划:要和埃及、叙利亚整出来一个统一的阿拉伯国家。

显然,他是认真的,可别人却不这样想,都把他当成笑话来看待,这就导致卡扎菲心灰意冷。

得罪了土皇帝,阿拉伯国家也根本无所谓,你有资源,人家同样有,按照卡扎菲的实际战斗力,想要靠武力统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件事干脆就算了。

于是,卡扎菲就不再把注意力放在阿拉伯世界了,他转头去研究起了非洲的故事,在这里,他的腰包足以将他推上神坛。

还是那句话:无论你怎么折腾都可以,可以惹到阿拉伯世界和非洲,但不能招惹欧洲,师出无名并不算一件很离谱的事情。

就算萨达姆等人的死亡给卡扎菲留下了心理阴影,可这人的内心没有改变过,早晚都是欧洲的隐患。

美国和卡扎菲交往也在加深,发现他明显地出现了民族主义倾向,除了一系列因为购买武器产生的分歧之外,对美国最直接的威胁就是利比亚可能要搞国有化。

利比亚的石油、天然气都是准备给欧美国家的,无论这个国家的政权如何变化,听话才是最为首要的特点,每年欧美拿走大头,利比亚只能在其中分一杯羹,这是欧美的底线。

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卡扎菲从来没有相信过。

在他的观念里,外交礼节是人家发自内心对他的尊重,自己是一国之领袖,那么就和其他的领袖没有任何区别。

欧美在看着他,他则看着非洲,进一步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乍得内战,本来跟卡扎菲没啥关系,可一旦加上了卡式“梦想”,事情就不一样了。

卡扎菲支持其中一派对抗另一派,他的金钱在这片贫瘠的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被他支持的那一派,一度占领大半个乍得。

卡扎菲得意忘形,感觉到战争就是这么回事,“非洲雄狮”也从来不是浪得虚名,于是他的胃口越来越大。

紧接着,卡扎菲就准备吞并乍得,这下就闹大了,全非洲都在反对卡扎菲,毕竟人家不想帮助卡扎菲实现统一的梦,当然,这些非洲国家背后的老殖民者都在起着作用,只是在没有特别极端的情况下,人家不好直接派兵出击。

后来,乍得两派和谈,这对于乍得国内是好事,可卡扎菲又不愿意了,他觉得自己明明出钱又出力,到头来你们和好了,那他自己又是个什么东西?

由于“尊严”被无情践踏,卡扎菲大怒之下直接出兵入侵。

没想到,乍得内战的两派联合起来,人家打得是“反侵略战争”,国内的矛头全部对准“侵略国”利比亚,美国等欧洲国家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出兵动机,立即行动起来,利比亚在如此强大的攻势下根本就难以招架。

卡扎菲出了“血”,也知道自己的美梦最终还是破碎了,连一个小小的乍得都拿不下来,更不要说广茂的非洲了,到最后,他只能灰溜溜地将军队撤回利比亚境内。

至此,卡扎菲伤心透顶。

可如果就此罢休,卡扎菲的名字在世界上终究不会如此响亮,他的骨子里就透露着叛逆精神。

众所周知,卡扎菲从来没有被称呼为总统,他的称呼从来都是“利比亚领导人”,而对内,则是“革命领袖”之类。

为此,卡扎菲解释起来也毫不忌讳,原来是因为不想参加选举,也不想复制欧洲那一套,他就要独树一帜,单方面宣称自己是“精神领袖”,所以大家个个都愿意推选他起来。

很多外国人就没办法理解了,既然卡扎菲一个人就能代表全体利比亚人民,倒不如直接搞个大选,以官方的名义保障他拥有100%得票率,这样再下达起命令来也是名正言顺,再也没有别国媒体能叽叽喳喳了。

其实,卡扎菲本质上就是独裁者,他是个性张扬,但他并不傻,也知道别人究竟怎么想他,所以不可能搞这么一出。

实际上,“利比亚领导人”的种种做法,实在与历史上的大独裁者毫无区别,卡扎菲心里太清楚了。

利比亚人就算“答应”卡扎菲作为领导者,话语权却在北约手里。

卡扎菲本人身边亲信的解释,他分得清“大小王”,自然也希望改善与美国的关系,并从9·11事件及伊拉克局势的发展认识到时代的不同。

后来有评论认为,美国拿走了卡扎菲很多东西,不过还是将利比亚的权威留给了卡扎菲,在这样的基础上,卡扎菲还加强了与美国等国的合作。

要知道,过去很多年里,卡扎菲从来没有放弃过研究核武器的,甚至还大摇大摆派人去找中国购买原子弹,后来卡扎菲收敛起来了,放弃了拥有核武的计划,西方为他提供了各种机会加强“紧密联系”,2004年他应邀访问欧盟总部,还跟大家谈笑自如。

不过,卡扎菲似乎从来没有想到,这么多年他一直把注意力放在外部,外部的环境时好时坏,倒是内部出问题了。

2011年,广大利比亚民众团结起来,要求统治了这个国家四十多年的卡扎菲下台并进行民主变革,人们蒙在鼓里这么久了,终于清醒了。

欧洲国家也从卡扎菲的反复无常中意识到他的危险性,决定替换掉他。

真的打算对他动手了,还需要特意找理由吗?

若是欧美不参与,那么以卡扎菲的统治根基,还是能和反对派掰掰手腕的,奈何从当年3月中旬开始,北约多国的轰炸机就直接来到利比亚的上空,卡扎菲彻底无路可退。

一个时代的终结

2011年8月24日,反对派在北约的保护下行动迅速,一路夺取了首都的黎波里。

历史就是如此,你方唱罢我登场,卡扎菲和一些亲信逃到苏尔特,这里也是他们为数不多的避难所,他们的想法也很简单:保存力量,厚积薄发,隐藏待机,夺回政权。

从来都是趾高气昂的卡扎菲,从这会开始也彻底低调了起来,他的躲藏水平也相当了得,根本让人摸不着头脑。

在反对派眼里,苏尔特的地理战略价值都是极高的,那里是必须征服的“战略重地”,而且,当地民众与卡扎菲同为一个部落,对这位前领导人充满感情,这些民众就算同样处于卡扎菲的高压统治下,他们仍然觉得卡扎菲是部族的骄傲,必须当成模范来对待。

而且,他们或许也会认为,就算反对派上台,其领袖也会成为下一个“卡扎菲”,那不是自己部族的“卡扎菲”当然是不好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反对派必须得争分夺秒,为拿下该地做足准备。

那会,苏尔特守军约有5 000人,武器装备也算是最好的,堪称卡扎菲时代的“王牌”之一,并且这里的武装组织平日里训练的也比较多。

再从地理角度考虑:苏尔特距离首都黎波里不远,如果让这个重地继续处在卡扎菲势力控制之下,那么卡扎菲早晚都要重新想办法回来,毕竟北约师出无名,不可能在这里待太久,一旦北约的大哥们走了,接下来的事情就完全不在计划内了。

8月28日开始,反对派武装全部分兵列阵集合完毕,朝着苏尔特发动了猛烈攻击,卡扎菲的成败就在此一举了。

当然,反对派大举进攻之时也遭遇了来自卡扎菲部队的顽强抵抗,可这些人早已犹如困兽之斗,终究只能占据围城。

毕竟是个统治了四十多年的独裁者,卡扎菲也不算“手无缚鸡之力”。

9月24日,反对派选择进攻,当下看起来形势一片大好,这也让反对派武装更加轻敌了。

随后,他们又向附近的电视台进攻,不过这帮人比起“正规军”差距还是有点大的,他们也只知道举着旗子一路向前发动冲击,根本看不到周围的友军在哪里,毫无意外,他们陷入了卡扎菲军队的包围,彻底倒了霉。

就在他们认定“死定了”的时候,北约空军出现了。

在“精准打击”模式下,卡扎菲军队29辆装甲车和8座弹药库全部被损毁,使得卡扎菲的军队顿时乱作一团,也看不清局势了。

整个苏尔特打成了一锅粥,不少士兵难以看清战场,甚至无奈之下朝着天空不断放枪。

就算这样,苏尔特依旧在卡扎菲的控制内,他们似乎从“车臣战场”找到了灵感,并不断抓住机会进行调整,大批卡扎菲麾下的狙击手埋伏进建筑物四周的沟渠和树林里,时不时就放出冷枪。

这种打法,令“一时冲动”的反对派武装遭遇了不小的阻力。

还好,见多识广的北约军队很快就给出了其他方案。

反对派醍醐灌顶,通过进攻相邻的苏尔特大学,一步步蚕食卡扎菲的阵地,然后还能命人从侧翼攻入会议中心,直接将卡扎菲打个措手不及。

这一招确实奏效,卡扎菲无奈之下只好“转守为攻”,朝着反对派的方向发动猛烈冲击,读过兵法的人都知道,此时的卡扎菲已经彻底没有还手的能力了,这是“兔子急了咬人”的表现。

不久后,反对派将23毫米高射炮改为平射,卡扎菲的将士倒下了一片又一片,如此强烈的打击下,潮水般的进攻才没有收获效果。

仗打到这个份上,已经没有悬念了。

卡扎菲身边大部分人都开始了投降之路,不过他本人身边还聚集着数十名支持者,这些人早已被“洗脑”,就算是死也要死在卡扎菲身边的。

他们乘坐小汽车前往沿海高速公路,尝试找到路径突破包围圈,但“漫山遍野”到处都是卡扎菲的人,想要逃估计也逃不掉了。

当时,反对派武装前方传来了消息:卡扎菲本人就在车里,他已经被包围了,且他的腿部已经被打伤,现在没有什么还手之力了。

可以说,卡扎菲一生征战无数,且大多以失败和平局告终,最后这一战,他打出了水平。

有军事评论家还分析道:“作战期间,卡扎菲军队一改过去的颓势,打得非常顽强,像欧加多格会议中心攻防战整整持续了五天之久,还给反对派造成极大伤亡。”

显然,这在过去是没有人意料到的。

对应的,在进攻方面就得更强才行,一方面确实想要夺得政权,另一边也要做样子给西方看,毕竟美国在出兵这件事上都遭受着很大非议。

反对派武装经过实战经验和外国顾问的专门讲解,本身就初步具备了战斗力,他们当中的西部民兵的表现算是最为顽强的,就算当时在战场上迷了路,可那种“不怕死”的精神也着实令人十分震惊。

在最后几天的战斗中,这支部队的损失是很大的,但他们并没有士气衰减及被打散伙等情况出现,仍持续对卡扎菲军队发起连续进攻,这在利比亚内战全过程中是不多见的,也让苦苦等待结果的广大媒体对他们刮目相看。

由于卡扎菲是“独裁者”,所以这场战争若是宣布以反对派的胜利而告终,就得找到卡扎菲的遗体,不然说什么都不好使。

在围攻苏尔特的战役彻底结束后,反对派“全国过渡委员会”就召开了一场发布会。

这场发布会虽然简短,但透露着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卡扎菲已死。

后续报道和相关视频则很快流传出来,原来卡扎菲是从一个下水道中被抓出来的。

有一段视频显示:卡扎菲跪在地上,不少有人对他拳打脚踢,大巴掌就直接扇在脸上,卡扎菲当时的表现非常茫然,他似乎有很多话想要说出来,可面对群情激奋的人群,他又不知道该从何处讲起。

有一个虐待他的士兵则用枪顶着他,此时的卡扎菲依旧在祈祷,并恳求对方放自己一条生路。

似乎有点懵了的卡扎菲则说了最后的两句话,分别是“你们是谁?”和“发生了什么?”

之后,越来越多现场血腥的镜头被流传到了网上,还有另一个可怕的镜头模糊地看出,当卡扎菲努力挣扎着站了起来时,一把刀被反复插入他的背部,若是正常人,几刀下去估计都得见阎王。

最后,浑身血迹的卡扎菲在一声枪响之后沉默,后来根据卡扎菲的尸体照片看,当时那一枪应该是带走卡扎菲性命的重要一枪。

全国过渡委员会并没有按照伊斯兰惯例将其遗体下葬,而是将卡扎菲的遗体随意地丢在在米苏拉塔一家肉类冷藏室内,原本还“神不知鬼不觉”,没想到这则消息很快不胫而走,当局实在没有办法隐瞒下去,并把卡扎菲的遗体向利比亚人民展览。

无论怎么说,当局还是不愿意表明他们的人对卡扎菲动了私刑,从长远角度考虑,这是不利的。

在此前,还有不同的声音吵得天翻地覆:抓住卡扎菲后,究竟是将他送到海牙国际刑事法庭,还是让他步萨达姆后尘。

海牙国际刑事法庭自然也研究过这件事,他们曾以涉嫌反人类罪为由发布了对卡扎菲的逮捕令,只是不知道卡扎菲究竟能否顺利到案,这与萨达姆当时的情况不同。

不过,利比亚过渡委也明确说明过:“如活捉卡扎菲,将对其进行公正审判。”

最后那些人随意地将卡扎菲当众处死,已经是不符合常理的事情了,算是打了过渡委的“脸”。

若说那些人有错,从利比亚国内的角度来看似乎也不可行,卡扎菲政权在国内多年横行霸道、唯我独尊,所累积的民怨所酿成的危机早就深埋在这片土壤下。

而那群活捉了卡扎菲的士兵个个都十分气愤,他们连战场上流血都不怕,出现这种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也是有可能的。

在整场利比亚内乱中,有800名平民在战斗期间丧生,而根据卡扎菲军队的统计,这个数字将要飙升到2000多。

根据前方媒体传回的消息看,城区内四处都有卡扎菲军队士兵的遗体,他们最终都被反对派随意地丢到了坑中掩埋,而真实的死亡数字,在乱局之下也变得更加难以统计。

美国和北约的行径真的是正义的吗?

诱因早都留下了:反对派阵营内部,人员构成复杂,内部纷争根本就无法被解决,他们在击败卡扎菲后,早晚也得出事。

后来的利比亚,就算没了卡扎菲,各方的动乱依旧持续了接近10年,而无影无踪很久的卡扎菲之子赛义夫又出现在镜头面前,过去,他还被当成是卡扎菲的接班人。

卡扎菲的四儿子穆塔西姆、六儿子赛义夫·阿拉伯和小儿子哈米斯分别在内战直接死亡,家族的其他成员也鸟兽作散,很少出现在媒体视野中。

期间死亡这个曾经执掌国家数十年的家族如今已是支离破碎,这个家族的故事也成为了利比亚民众津津乐道的话题。

不过,家族里也有跑得快的。

卡扎菲的长子穆罕默德曾执掌利比亚的邮电总公司,并在其他企业拥有巨额股份,他的日子也是丰富且美满的。

其实,他能活下来的原因也特别简单:在利比亚内战爆发之初,穆罕默德率先向反对派投降,分散了反对派的注意力,后来,他在软禁期间设法联系了知名媒体告知自己的处境,之后在卡扎菲亲信的护送下顺利逃脱。

卡扎菲的名字,注定只能成为一段历史。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