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雷锋专刊丨雷锋在铁岭:人生的最后时光

原标题:雷锋专刊丨雷锋在铁岭:人生的最后时光

雷锋爱车如命,懂驾驶、会修理,“耗油车”变成了“节油车”

参加完沈阳军区首届团代会的雷锋,接到了部队布置的新任务,上级领导让他带领着四班全体同志,单独到铁岭东部横道河子山区执行国防工程器材运输任务和运送部队的给养。

此后近半年时间里,也是雷锋人生的最后时光。他辗转于铁岭、抚顺、沈阳三城之间,执行入伍后第一个任务:带领战友们远离部队。

1962815日,当天上午,雷锋从铁岭施工现场返回抚顺后,不幸牺牲了。

雷锋在铁岭下石碑山工作和生活了170天,其间,留下了诸如“雨夜送纪大嫂”“夜写请战书”“智擒磨刀人”等全国人民都耳熟能详的感人故事,还写下了39篇日记、2篇讲话稿、4封书信和 1篇赠言。

行车四千公里无事故

1962316日,雷锋写下了:“我是党的儿子,人民的勤务员。我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我就在哪里工作。”以此来表达自己落户扎根铁岭下石碑山村的决心。

下石碑山大队位于铁岭县横道河子公社中西部,东与横道河子的上石碑山村相连。清初,两村之间有一荒山头,上面立一界碑,将两个大队隔开而得名。

雷锋进驻在下石碑山大队所辖自然屯红带沟。进驻不久,为了施工方便,战士们便分别住到了老百姓家里。战友乔安山回忆,雷锋和他到下石碑山村后,先住在了李维国家,住了不长时间,就住到了刘东林和艾荣普家,在艾荣普家住的时间最长。

在调整住地时,刘东林的妻子请雷锋留一张相片当作纪念,雷锋身边没有相片,战友刘兴学手里正好有一张雷锋的相片,相片背后还有赠言:“刘兴华战友,让我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62211日,赠于抚顺”。雷锋想把赠言重新修改一下,刘兴学说:“赠言不用改了,我姓刘,房东也姓刘,我们是一家子,一家子就不说两家话了。”就这样,此张绝版相片一直保留在刘东林家。

从抚顺驻地到铁岭下石碑山区所走的路,沟壑纵横,道路崎岖,为了确保运输安全,雷锋在多次行进下石碑山区时反复勘察,1962326日他在笔记本上手绘了一张道路勘察情况图,用各种符号说明路况,讲给大家听,提醒大家要看熟、记牢。

战友们感动地说:“班长考虑问题太全面了!心真细呀!”

就这样,雷锋带领着四班战友们在铁岭下石碑山区工作了三个多月,安全行车两万六千多公里,从未发生任何事故。1962622日,雷锋特意把这件事儿写进了日记里:“从316日到今天,我开的汽车已安全行驶了4000多公里,没有发生事故,圆满完成了上级首长交给的各项任务。”

这是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日积月累所埋头苦干和勤奋好学的结果。

雷锋爱车如命,无论是出车还是收车,都要进行一次仔细的检查,不放过一丝一毫的问题。有一天,气温骤降至零下20℃,呼出的热气都在帽檐、帽耳边挂上了一层白霜,手套薄一点,手都会冻得生疼。雷锋和他的助手韩玉臣却要进行汽车三级保养。油在同样的气温下,都要比水冷,更何况在油中清洗金属零件,为了清洗油垢,必须下手去擦去抠,不一会儿,手指就麻木了,一动就针扎似的疼痛。

韩玉臣实在忍耐不住了,说:“咱们弄盆炭火,烤烤手吧。”

雷锋一边朝手上哈着热气,一边笑着说:“小韩,你就当我们是在打仗吧,打仗的时候,到哪去弄个火盆抱着?在最艰苦、最困难的条件下练出的本领,才是真正过得硬的。你说对吗?”

韩玉臣心悦诚服地点点头:“你说得没错,现在就是打仗,咱们冲上去。”

还有一次,雷锋和韩玉臣检查车辆时,发现一个豆粒般大的火花塞帽不见了,找了半天也没找到。韩玉臣着急出车,便找来一个新的火花塞帽,说:“把它换上,赶紧出车吧,今天的任务很重!”

“任务重也不能这么走。若是火花塞帽掉进汽缸里,马马虎虎把车开出去,就会发生事故,给国家造成损失,不找到这个火花塞帽,我们绝不能出车!”

韩玉臣见雷锋这样坚决,就跟他一起把车辆机件拆开,细心查找,最后果然在汽缸里找到了火花塞帽。这件事使小韩受到很大教育,心想,要不是雷锋坚持要找,出了车非出事故不可。

雷锋微笑擦车的照片,成为人们永远难忘的记忆

雨夜送纪大嫂

196252日,雷锋在日记里写道:今天下午我在保养汽车,突然天下大雨。我正在盖车的时候,见到路上有一位妇女,抱着一个小孩,右手拉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左肩上还背着两个行李包,走起路来真是很吃力。我急忙跑上前,问她从哪来?到哪去?她说:“从哈尔滨来,到樟(章)子沟去。”她还告诉我说:“兄弟呀!我今天遭老罪了,带两个孩子,还背一些东西,天又下雨,现在天快黑了,还要走10多里路才能到家。现在我都累迷糊了,我哭也哭不到家呀······”我听她这么说,心里很过不去。我想,毛主席说过:“我们的同志不论到什么地方,都要把和群众的关系搞好,要关心群众,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想起毛主席的教导,浑身有了力量,我跑回部队驻地,拿着自己的雨衣给那位妇女,我又抱着她的孩子,冒着风雨送她们回家。在路上,我看那小孩冷得发抖,我立即脱下自己的衣裳给他穿上。走了1小时40分钟,终于把他们送到了家,那妇女激动地对我说:“兄弟呀,你帮了我,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啊······”

我对她说:“军民一家嘛,何必说这个呢······”我离开她家的时候,风雨仍然没停,他们都留我住下,我想,刮风、下雨、天黑,算得了什么?一定要赶回部队,明天照常出车。我一边走一边想着: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自己辛苦点,多帮人民做点好事,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章子沟村地处沈阳市浑南区望滨街道,原归属于望滨乡,地处沈阳、铁岭、抚顺交界,与沈阳的黑林子村、山城子村、房身沟村及铁岭市横道河子镇下石碑村相邻。当年的大嫂是章子沟村村民徐世富的三嫂纪玉春。

200633日,徐世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当时,他们家和大伯家同住,三嫂从哈尔滨回大伯家探亲。

徐世富说,“那天,天下着大雨,一个个头比较矮身穿军装的青年进了屋,身上还背着一个孩子,全身都湿透了,直往地上淌水。我还以为是前院部队的战士呢,当看到三嫂穿着雨衣抱着另一个孩子进屋,才知道是解放军给送回来的。”

家人急忙给解放军倒水,让他暖和暖和。当时天黑了而且外面雨还很大,大家就留这位解放军住下,并张罗着做饭,解放军说啥也不吃,说部队还有事得马上回去。

徐世富说,“我一看,就问解放军同志你叫什么名啊?他告诉我叫雷锋。”当雨停下来后,徐世富便来到部队感谢,部队的人告诉他,雷锋还是他们部队的典型。

徐世富的三哥徐世民和三嫂纪玉春曾于1992年回来养病,后来又返回甘肃省天水市了。纪玉春回到沈阳后,曾作过报告,此事于199333日,在《沈阳日报》上被报道过。

时代呼唤英雄,英雄光耀时代。雷锋正是在不断的奋斗中,一步一步走向令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活成了一座道德丰碑,引领着无数“雷锋”在成长!

雷锋的最后一篇日记

编 辑丨吴 天 迪

校 对丨周 立 平

版 式丨贺 君 洋

审 核 丨吴 迪

-----

更多考试资讯、学习素材、教育心得

及青少年喜欢看的内容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

往期精彩回顾

创刊30周年——《人生十六七》喊你回家!

创刊30周年《人生十六七》杂志征集刊歌

创刊30周年《人生十六七》杂志邀您设计最美封面

创刊30周年《人生十六七》杂志邀您设计最美图片

创刊30周年《人生十六七》杂志邀您设计最美版式

因为你的分享、点赞、在看

我足足的精气神儿!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