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盘点二战期间的13种反坦克枪,都可被誉为“枪中的大象”

原标题:盘点二战期间的13种反坦克枪,都可被誉为“枪中的大象”

随着坦克这种兵器的诞生,同时也促进了各类反坦克武器的发展,尤其是反坦克炮,但为了让步兵也拥有反坦克的能力,还能灵活部署,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就诞生了反坦克枪,虽然这种武器在当时的作用不是很大,但影响力却很大。

在一战结束后,各国都开始纷纷研制反坦克枪,同时在二战中,几乎也都投入了使用。

那本期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二战期间的13种反坦克枪,它们都可被誉为“枪中的大象”。

一、PzB38/39型反坦克枪(德国)

该枪在1938年,由德国古斯塔洛夫旗下完成设计,它的构造要想比同一时期的反坦克枪简单一些,可能发射7.92×94毫米穿甲弹,在300米的距离上,可穿透斜角为60度,厚度为25毫米的装甲板。

在枪身两侧还挂有一个皮革制成的弹药盒,当中能装10发弹药,但内部并没有弹仓,在战斗时只能打一发装填一发,整个装弹的过程就像是操作一门小型火炮。

由于早期的PzB38型反坦克枪的战斗全重达到了16.2千克,机匣宽大,这在战斗时很不方便士兵携带,所以后来就改进出了PzB39型。

这个型号的重量减小到12千克,并且修改了枪托,可以向前折叠,减小体积,以便士兵方便携带。

该型反坦克枪在二战初期被德军大量装备,但后来随着各类中型、重型坦克的出现,装甲越来越厚,这种武器已经难以再派上用场了,渐渐的就被“坦克杀手”和“铁拳”这样的单兵反坦克武器所取代。

二、毛瑟M1918型反坦克枪(德国)

作为德国史上的第一支反坦克枪,在一战末期该枪就被德军采用,发射13.2毫米弹药,在200米的距离上,可穿透20毫米厚的装甲。

毛瑟M1918反坦克枪,实际上就是一支放大的毛瑟G98步枪,同样也采用旋转后拉式枪机,内部构造与传统步枪是相同的,只不过是尺寸大而已。

枪身全长达到了1680毫米,枪管长度960毫米,全枪重量15.8千克,发射13.2×92毫米弹药,在战斗时可安装双脚支架,并且要配备两名人员,一名为射手,一名为观察手。

在一战结束后,这种反坦克枪也没有被淘汰,甚至在二战初期,仍有一小部分的M1918反坦克步枪被德军重新采用。

三、s.Pz.B 41重型反坦克枪(德国)

看到这个都以为是一门炮,但是实际上这是枪,在1941年由毛瑟旗下生产,并被德军命名为:s.Pz.B41重型反坦克枪。

由枪身主体、护盾、枪架和轮子四个部分构成,主要用途就是用来打击敌方坦克、装甲车辆或者野战工事等。

发射28毫米弹药或者相同口径的高爆弹,有效射程可达到1000米,但枪管寿命只有500发,在战斗时就需要频繁的更换。

枪身重量为57千克,如果算上炮架和轮子的话,全重会达到137千克,在运输时需要使用吉普车或者摩托车托运。

在二战期间,这种重型反坦克枪主要装备德军空降部队使用,也有的安装在装甲车上作为车载武器,s.Pz.B 41反坦克枪从1941年一直使用到1945年二战结束。

四、MSS41型反坦克枪(捷克)

该型反坦克枪早在1936年,捷克斯洛伐克的布尔诺兵工厂就对其开始研发,途中还有ZK-382和ZK-407两个过渡型号,其中一把采用栓动式,另外一把采用半自动式发射。

后来捷克被占领,德军再次接手了这支枪的研究工作,在40年代初期,正式型号诞生,被定名为MSS41型反坦克枪。

该枪采用无托式结构,为了减小后坐力,在枪口前端还安装了矩形退制器,尾部还带有托板和橡胶缓冲垫,还能使用ZB26轻机枪的双脚支架,但它不是半自动武器,采用手动式枪机,需要旋转后向前推动才可上膛。

发射7.92×94毫米弹药,使用5发弹匣供弹,在100米的距离上,可穿透30毫米厚的装甲,但在进入40年代后,这种口径的反坦克,对后期的坦克已经无法起到效果,所以MSS41型在1942年就彻底停产了,德军并没有装备太多。

五、“博斯”反坦克枪(英国)

“博斯”反坦克枪由英国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就已经研发,当时有一部分装备了英国军队和英联邦军队。

采用手动式枪机,发射13.9×99毫米穿甲弹,使用5发可拆卸式弹匣供弹,有效射程460米,全枪长度1614毫米,枪管长度915毫米,空枪重量16.32公斤。

“博斯”反坦克枪还曾在1943年完成援助给缅甸的“远征军”使用,在当年发挥出不小的作用。

六、PTRD-41型反坦克枪(苏联)

该枪在1941年定型,二战期间被苏联军队大量采用,PTRD-41型反坦克枪的构造很简单,仅有一根枪管和简单的枪膛组成,全枪重量17.3公斤,长度2020毫米,枪管长度1350毫米。

采用手动式枪机,每打一发需要装填一发,发射14.5×114毫米弹药,最大射程1000米,有效射程300米,在100米的距离上可贯穿35毫米厚度的装甲。

该枪从1941年一直使用到1960年才在苏联退役,同时这种反坦克枪也有一部分出口到其他地区,甚至在近期的冲突中,这种老枪再次回归。

七、PTRS-41型反坦克枪(苏联)

PTRS-41是前者PTRD-41的改良款,与前者不同的是,这个型号采用导气式系统,可以半自动开火,还带有空仓挂机能力,内部带有可装填5发的弹仓,整体使用效率上要超过前者。

弹药方面同样发射14.5×114毫米穿甲弹,有效射程400米,最大射程807米,该枪可在100米的距离上,穿透45毫米的装甲。

在二战期间PTRS-41与PTRD-41这两种反坦克枪,都被苏联军队大量采用,在战场中被德军所缴获的,还被重新命名为PzB784(R)型反坦克枪。

八、莫辛纳甘反坦克步枪

当时的苏联除了拥有PTRS-41和PTRD-41型两种反坦克枪外,在两者的前面,还有一款使用莫辛纳甘改装出来的反坦克步枪。

它的大体外形与常规莫辛纳干步枪相同,但枪管更长,弹仓的尺寸也要更大,并分为两个口径型号,可发射7.62×122毫米和7.62×155R毫米弹药。

不过这种枪并没有使用多久,在进入40年代初期,很快就被14.5毫米口径的新式反坦克枪所取代。

九、L39型反坦克枪(芬兰)

全名为:拉蒂L39型反坦克枪,是芬兰在1939年所研制的一种大口径反器材武器,全枪长度2240毫米,枪管长度1300毫米,全枪重量57.7千克,被誉为“枪中的大象”。

该枪发射20毫米穿甲弹,可在300米的距离上穿透30毫米厚的装甲,并且弹药还能选择高爆弹或者燃烧弹,能用于摧毁敌方地堡和火力点。

这种反坦克枪当时大约生产了1900多挺,在进入40年代后,随着坦克的装甲不断加强,这种武器也就失去了作用。

十、九七式反坦克枪(日本)

由于当时日本受西方的影响,在30年代也研制出了一款反坦克枪,并对其专门研发一种新型的20毫米口径弹药。

在1937年九七式反坦克枪正式诞生,该枪可半自动发射,还继承了日式机枪的一些特征,可发射20×124毫米新型穿甲弹,采用7发可拆卸式弹匣供弹,250米的距离上,可穿透30毫米厚的垂直装甲。

九七式反坦克枪曾在诺门坎战役和太平洋战役当中少量使用,但其性能并不是特别理想,这种武器在当时比较罕见。

十一、索罗通S18/1000型反坦克枪(瑞士)

全名为:索洛图恩S18/1000型反器材步枪,原本是一种由瑞士所生产的武器,二战期间被德军所采用。

该枪发射20×105毫米穿甲弹,采用10发可拆卸式弹匣供弹,并采用短后坐行程式自动原理,可以半自动发射。

S18/1000型反坦克枪还采用无托式结构,在行军时可便于分解,但空枪重量达到了45公斤,长度达到1760毫米,所以德军并没有把这种武器配发给单兵使用,而是安装在各类车辆上作为车载武器。

十二、TB-41型反坦克枪(瑞士)

瑞士除了拥有S18/1000型反坦克枪外,还拥有一款口径为24毫米的TB-41型反坦克枪,同样也可以半自动击发,采用短后坐行程自动原理和铰链式闭锁结构,单支枪重量为77千克,战斗时还要安装在一个三角支架或者是轮式支架上,运输时需要使用车辆。

TB-41发射24×139毫米的PC-GV型曳光穿甲弹,或者相同口径的ST-G型榴弹,使用可拆卸式弹药盒供弹,射程可达到2000米,一般作战范围为300米。

当年这种反坦克枪被德军少量采用,后来进入40年代,随着坦克装甲越来越厚,这种武器已经无法满足战场需求,而且威力又不如反坦克炮,重量还太高,所以被后期更好的反坦克武器所取代。

十三、Wz.35反坦克枪(波兰)

Wz.35由波兰枪械设计师,约瑟夫·马诺奇斯克在30年代中期设计,作为波兰军队中的首款反坦克枪。

该枪模仿了德国一战期间的毛瑟M1918反坦克枪,也采用旋转后拉式枪机,有着传统步枪的基本特征。

全长为1760毫米,枪管长度1200毫米,空枪重量9.5千克,装满弹药后重量10千克,发射7.92×107毫米DS弹药,采用4发可拆卸式弹匣供弹,在300米的距离上,可穿透15毫米厚的装甲,在100米的距离上,可穿透33毫米厚的装甲,二战初期这种反坦克枪可以有效对抗德军的轻型装甲战车。

在二战初期有上千支这样的反坦克枪装备波兰军队当中,之后德军到来将这种武器全部缴获,有一小部分被利用起来。

好了,本期有关二战期间的13种反坦克枪就为大家盘点到这里,如果你对此还有哪些不同想法或者想要补充的,请在评论区中表达,想要了解更多武器装备内容,请记得关注,下期继续为大家更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