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走近红色老物件|三枚军功章,见证异国他乡的烽火岁月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看着面前三枚锈迹斑斑的抗美援朝勋章和印有“赠给最可爱的人”红字的搪瓷缸,耳边仿佛响起了这首慷慨激昂的志愿军军歌。

8月23日上午,居住在兰山区兰亭水岸小区的军休干部王岐,向记者讲述朝鲜战场上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

老兵王岐今年已经95岁高龄,他虽然年事已高,但是精神矍铄、思维清晰,讲起战场上的往事声音格外激昂。时隔70多年,老人对战场上的情景仍记忆犹新,“1951年9月,后方发大水把桥梁冲断了,物资供应跟不上,我们一天就喝一顿粥,熬了将近一个月,那是最苦的一段日子。”

“营养跟不上,‘夜盲眼’特别多,一到天黑看不见路。夜间行军的时候,眼睛好的走在前面,用绳子领着一串‘夜盲眼’往前走。”王岐老人回忆说,1951年秋季攻势阻击战打响了,更大的考验挡在面前。“来不及造工事,上去就打,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守阵地。”

“那时候我在营部当书记,开会作动员,巩固阵地共产党员要带头冲在前面,‘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轻伤不下火线,这是共产党员的使命,必须做到,这样才能带领大家往上冲。”王岐老人说,在那种艰难的战场环境中,党支部发挥了强大的战斗堡垒作用。

20岁出头的王岐在朝鲜战场待了近3年的时间。1953年10月,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代表祖国人民慰问了朝鲜人民军,并向志愿军干部、战士颁发了抗美援朝和平纪念章。纪念章正面上方镌刻着“和平万岁”四个字,中间是一只展翅飞翔的和平鸽。背面有三行铭文,分别是:“抗美援朝纪念;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赠;1953.10.25”。

王岐老人说,和这枚和平鸽纪念章一起发到他们手里的还有一枚抗美援朝纪念章。这枚纪念章正面为红色五角星形状,中间铸有毛主席头像,背面落款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赠”。回国之前,他还收到了一枚由朝鲜政府颁发的人民英雄军功章。

一枚枚勋章见证了异国他乡的烽火岁月,铭刻着志愿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赫赫战功。

老兵王岐有着73年的党龄,赴朝作战之前,他还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1947年10月,王岐参军入伍时,解放战争已转入战略反攻阶段。刚入伍的王岐在冀东十四军分区独立十四团、十五团特务连任通信员,一次次冒着枪林弹雨向失去联络的连队传递团长的口述命令。1949年9月,入伍两年的王岐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革命先辈们为了崇高理想、为了国家和人民前赴后继、不畏生死的英勇精神,是我们应当世代赓续传承的宝贵资源。老兵不老,精神不朽!

(临沂军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