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二战海军最强违章建筑武藏号战列舰,日本士兵称它为武藏旅馆

原标题:二战海军最强违章建筑武藏号战列舰,日本士兵称它为武藏旅馆

武藏号战列舰的出现,纯粹是二战前的日军为了制霸海洋所设计的新锐战列舰,其目的就是制造一级世界上最强的战列舰,从而率领舰队打败其他国家的舰队,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日本很早以前就进行了相关的技术准备。

武藏号战列舰

战列舰最重要的当然是火炮,有强劲的主炮在炮战中就会有更大的优势。日本在日俄战争以后,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东亚强国,当时在东亚地区可以说是没有对手,但是要想挑战其他海军强国,还需要进一步发展。一战时,趁着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日本开始了460毫米和480毫米舰炮的实验工作。当时的实验虽然没有取得最终的成功,但是对日本的大口径舰炮研制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武藏号的460毫米舰炮就是从此处得到的实验数据。

1936年,列强召开新一轮伦敦会议,限制各国的海军发展,日本认为新的海军比例对自己很不利,于是拒绝签字,并且着手实施1934年制定的新锐战列舰建造计划,其中最大型的就是武藏号和大和号,1937年,日本正式确定建造大和级战列舰。此时的日本海军发展颇有矛盾,一方面重视航空母舰在未来的应用,另一方面又坚信战列舰是未来决战的主力,两头都想抓住。

武藏号舰首主炮

1938年3月29日,日本正式开工建造武藏号,并且建造中还在不断的修改设计方案,将一些大和号的技术应用到武藏号上。1940年11月武藏号下水,因为是船台建造,所以下水重量较轻,侧舷的一些装甲在下水后才安装,并且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许多工期时间都被压缩了,全舰在1942年8月5日竣工,随即投入部队服役。

作为战列舰的巅峰之作,武藏号确实有一些值得称道的设计,例如采用新兴的球形舰首,这种设计既降低了水线长度,同时降低了约30吨的排水量,这在尺寸和重量有严格要求的战舰上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为该舰完全是按照舰队决战的目标设计,需要战舰既能够发射大威力的炮弹,同时抗打击能力也要强,为此剑桥和副炮等都在建造中经过后期加强,以提升存活率。火力上当然采用3联装460毫米炮塔3座,采用前2后1的布局。

有争议的武藏号照片(二联装炮塔)

单从战列舰的角度来看,该舰的火力输出能力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毕竟仅仅是火炮口径来说,那也是世界独一份,更大的口径意味着更大重量的炮弹,炮弹重量上去了,造成的打击能力当然更强,即便是武藏号自己也承受不了太多这种炮弹的打击。

在战舰发展史上,在航空兵和雷达技术发展起来之前,战舰的上层建筑曾经很简洁,因为确实没有什么可安装的,所以曾一度出现过简洁的笼式桅杆和三角桅杆。但是武藏号出现时局面已经大大改变,雷达技术日趋完善,航空兵已经被证明是战舰的头号劲敌。

受到攻击的武藏号

为了提升存活率,武藏号在烟囱前方设置一个主舰桥,内部有指挥作战等各种舱室。在烟囱的后方还有一个舰桥,作为预备战斗指挥所存在。这种结构设计冗余原本很正常,炮战时一旦其中一个指挥中心损失了,另一个可以接替指挥,可是武藏号在后期的升级中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雷达在以往的作战中已经表现出很有效的预警能力,日本不得不在原本就高耸的武藏号舰桥上再安装上两部对空雷达,一部对海雷达,一部逆向雷达,这些设备让武藏号的舰桥显得格外的凌乱,同时新增一些防空指挥处和防空火炮等等。远远望去,武藏号的上层建筑简直就是一个违章建筑群。

大和号和武藏号凌乱的舰桥

与大和号一样,作为日本海军的核心力量,武藏号的船员生活规格相当的高,不仅工资待遇好,而且日常能够吃到牛排、鸡蛋、面包之类的洋餐,而且日本的传统餐也很丰富,舰上有小卖部、乐队、洗衣房等一系列辅助设施,舰上储藏室里有大量的洋酒和日本清酒、雪茄等,高级指挥官都有自己的专用储藏柜存放银质餐具,高级指挥官吃饭需要乐队演奏,而基层士兵的肉类等供应也完全够吃,比起日本国内百姓的生活,舰上水兵简直就像是再天堂。大和号在当时被称为“大和旅馆”,而武藏号则被称为“武藏御殿”,也就是“武藏旅馆”。

大和号战列舰

武藏号服役后,曾长时间作为日军联合舰队旗舰,1944年3月遭到一艘美军潜艇偷袭,一枚鱼雷造成了一点损伤,返港修理期间,安装了一些小口径高射炮。随后参与了马里亚纳海战,在不久后的“捷1号”作战计划中准备与美军舰队炮战,结果预想中的舰队炮战没有发生,武藏号反而引来了成群结队的美军轰炸机。

美军无畏式俯冲轰炸机

作为顶级战列舰之一,武藏号的作战表现比起大和号要差得多,第一轮仅两架飞机轰炸就被命中2弹,2分钟后一条鱼类击中侧面,不仅造成大量进水,而且震动造成主炮射击方位盘受损,巨大的460毫米炮就成了摆设。一个多小时的空袭中,武藏号遭受了20枚鱼雷和17枚炸弹的打击,于当晚7点多沉入海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