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莫辛-纳甘步枪为什么被称为传奇枪械?

莫辛纳甘当然是个传奇。

它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见证过沙俄的毁灭,亦见证过苏联的奋斗。

它的枪口对准过土耳其,也对准过奥匈帝国和德意志,芬兰用它顶住了苏联的侵略,苏联用它打败了德国人。

朝鲜战争时我们管它叫“水连珠”,上甘岭的“狙神”张桃芳,一个月的时间用它消灭了214个敌军。

直到今天,尽管突击步枪已经称霸,但人们总还能从一些战场中扒拉出莫辛纳甘。

莫辛纳甘是沙俄时期研制的武器。

1886年,法国中校尼古拉斯·勒贝尔(Nicolas Lebel)奉国防部长布朗热之命研发新型枪弹

他成功研发出无烟火药,推出了划时代的勒贝尔1886步枪。

旧时代的枪械面临着淘汰,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眼红了。

在与奥斯曼帝国的战斗中,俄罗斯人很吃亏。

使用伯丹1868式步枪的俄军打不赢使用特温彻斯特M1866连珠步枪的土耳其人。

现在法国人变得更厉害了,俄罗斯不拥有同样的武器,怎么跟德奥意三国集团争?

亚历山大三世

亚历山大三世表示:俄罗斯要研发新武器,俄军的步枪技术要达到或超过欧洲其他国家……

但是,研制新武器的难度非常大,俄罗斯的军工尝试不少次都失败了,包括山寨缴获的伯尔丹1868都没能成功。

在付出多年心血以后,俄罗斯还是获得了三款新型样枪:1.图拉武器公司设计师谢尔盖·伊万诺维奇·莫辛(Sergei Ivanovich Mosin)的“3线步枪”。

2.齐诺维耶夫上尉(Zinoviev)的“3线步枪”。

3.比利时人利昂·纳甘特(Leon Nagant)和埃米尔·纳甘(Emil Nagant)兄弟的“3.5线步枪”。

(注:线是俄罗斯特别喜欢用的一个度量单位,1线为1\10英寸,如.30英寸,为7.62mm,3\10英寸,即3线)

莫辛

俄国搞了“步枪弹药测试委员会”进行评估,以决定花落谁家。

但委员会的评测并不顺利,沙皇根本不想敷衍,他崇尚保守但又不甘于人后,属于眼里掺不得沙子的那种人。

所以,几把枪一杆都没过他的法眼,部队的使用反响也不大一致。

齐诺维耶夫上尉和莫辛上尉的两种3线步枪因为稀烂的质量被狂喷,有人直言这就是烧火棍子。

纳甘的作品也被找出一堆毛病,比如结构复杂、不好拆卸、怕文盲士兵玩不转等等。

最后委员会进行了票选,纳甘的作品赢了莫辛4票。

但纳甘兄弟毕竟是外国人,沙俄帝国也没那么廉洁,图拉兵工厂不勾结利益集团那叫傻。

所以,委员会以“两支步枪都不具备成为军用步枪的说服力”为由,让莫辛和纳甘兄弟继续修改武器,进行二次评选。

说白了就是拉偏架,让莫辛有机会翻盘。

纳甘兄弟

就酱紫,两人的步枪被拿回去继续优化修改。

果不其然,第二轮评估的时候,纳甘兄弟落选,莫辛的3线步枪通过了评测。

问题是,莫辛上尉所谓的“改进”,其实是俄罗斯高官们的一次和稀泥。

俄国人不想让比利时人主导自己的武器,肥水不流外人田。

然而莫辛尽管资历很老,却也就是日本南部麒次郎那样的二把刀,他不过是个半路出家的机械加工部门负责人。

俄国所谓的研发,其实就是通过半官方渠道从法国搞来勒贝尔1886步枪,然后在其基础上修修补补。

弄不懂的地方怎么办?砍掉。造不出来的怎么办?简化。

他大量参考勒贝尔,然而连最关键的无烟发射药都没搞定。

没有没关系,俄国人把纳甘拉进来就是要整这事儿的;纳甘兄弟有一套完整的无烟弹药系统专利。

所以在高层的授意下,莫辛干脆发扬拿来主义,将纳甘的供弹元件整合进了自己五大三粗的设计中。

俄国人开发出了自己的枪体,但比利时人有完善的弹药系统……

那当然是——争什么争!掺在一起做撒尿牛丸啊笨蛋!

这让纳甘极为恼火,差点没跟莫辛打起来。

纳甘子弹,是一款性能挺不错的无烟火药弹,拥有多国技术专利。

从某种角度来说,正是纳甘子弹成就了莫辛纳甘步枪。

7.62x54mmR突缘弹如今满世界都是,早已是最泛滥数量也最多的全威力弹药。

在美国民间市场,7.62x54mmR一度比温彻斯特.308还要受欢迎;.308是著名的7.62X51mm NATO 弹的民间型号。

7.62x54mmR被许多经典的俄式武器采用,最令人熟悉的有DP-28机关枪、马克沁M1910等等。

在今天,7.62x54mmR仍然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弹药,PKM机关枪、SVD狙击枪等都在使用这种突缘弹。

总之,俄国高层拿到了能让沙皇龙心大悦的东西,所以根本不在乎纳甘兄弟揍不揍莫辛。

不久后糅合了莫辛和纳甘技术的“3线步枪”投产,沙俄终于有了一支世界先进的新型步枪。

莫辛荣升陆军上校,还担任了谢斯特罗耶茨克兵工厂的主管,全力督造新枪

当然,为了安抚人心,沙俄还是补偿了纳甘兄弟。

俄国朝廷不仅给他们支付了武器设计费,还购买引进了纳甘的M1895小左轮。

这让纳甘兄弟笑成了两朵菊花,也就不再说啥了。

纳甘小左轮,除了装弹奇葩其实也是一代经典

实际上纳甘兄弟早几年还在倒卖美国雷明顿呢,主营业务是修枪,比如将老式的前膛枪改大栓。

开发无烟火药是他们的跟风行为,当时很多人都在做。

所以某种意义上,亦是俄国人成全了纳甘,没有他们就没有满世界的7.62x54R。

不过,虽然后世喜欢称莫辛-纳甘步枪,但它当年正确的名字是“1891式3线军用步枪”。

莫辛-纳甘步枪的研究消耗了俄罗斯帝国9年时间,相当不容易。

受困于当时俄国低劣的军工能力,尽管任务被分派给图拉、伊热夫斯克和谢斯特罗耶茨克三家军工厂,但1891式步枪的生产仍非常缓慢。

于是生产任务居然被外包给了法国国营沙泰勒罗兵工厂(Chatellerault)生产。后来著名的“绍沙轻机枪”就是沙泰勒罗的产品。

国营沙泰勒罗也无愧于法国当年“大陆第一”的称号,一口气给俄国人生产了50多万杆莫辛纳甘。

除了这批订单,俄罗斯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朝美国雷明顿公司、西屋公司下过订单,数量多达200万杆。

雷明顿纳甘的铭文,产于一战期间

但狡猾的美国人眼瞅着俄国闹起十月革命,哼哼唧唧地拒绝履行供货合同,生产出来的这些美版莫辛纳甘也被内部消化了。

要么卖给民间打猎,要么由政府和军队拿来搞训练,还有的被倒卖给其他国家。

这些“美版”莫辛纳甘,当年是拼夕夕价,如今却是拍卖行中的珍品,亦是收藏界的一曲传奇。

莫辛纳甘步枪第一次实战就是著名的日俄战争。

虽然有些俄军并未大量装备上莫辛纳甘,但它在战争中表现得很好。

有些仍在使用伯尔丹式步枪的军队差异明显,他们惨遭日军三零式步枪的压制。

经过这一仗,沙俄对莫辛纳甘步枪倒是信心大增,对7.62X54R的纳甘无烟子弹也赞誉有加,很快全俄军队就完成了全莫辛纳甘的列装。

但设计师莫辛上校此时已经看不到了,他英年早逝,1902年倒在了谢斯特罗耶茨克的办公室里,2月8日去世,年仅52岁。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千千万万的俄军扛着莫辛纳甘对战同盟国,德奥军队的毛瑟和斯太尔曼利夏步枪在面对莫辛纳甘时并没有明显的优势。

于是,这种俄国人制造的好枪迅速受到了中国的欢迎,被不少军阀部队装备。

实际上中国人对“水连珠”一点也不陌生,参与镇压义和团的俄军就拿着莫辛纳甘步枪。

端着莫辛纳甘的沙俄军队,在中国北方横行无忌,只会鬼画符请神的清人被莫辛纳甘打得连战连败,连哈尔滨都给占了。

俄军在记载中称:“月亮照耀着这些丧失理智的莽汉和他们的大刀与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

1930年苏联对沙俄时代的1891式3线口径步枪进行了优化升级,得到了一支长度更短的新枪,称为莫辛纳甘1891\30型。

30型莫辛纳甘产量极为庞大,产量逾千万,仅1930年图拉兵工厂就生产了7.2万杆,著名的伊热夫斯克兵工厂(后来卡拉什尼科夫的单位)也不遑多让,同年生产3万杆。

自1932年开始,30型莫辛纳甘的产量是逐年上升,伊热夫斯克1935年纳甘产量陡降到59470杆,次年随即又暴涨到203367杆。

自1938年进入战争状态以后,两家工厂的产量就没低过。1938年伊热夫斯克生产了527263杆纳甘,图拉生产了596401杆。1939年伊热夫斯克产量达到656244杆,图拉则达到了760243杆。

最夸张的是1941年和1942年,图拉在1941年生产了982211杆纳甘,1942年伊热夫斯克将产量飚到2873697。

往这以后纳甘就开始减产,1943年伊热夫斯克生产了1833506杆纳甘,44年仅生产168000杆,图拉则干脆干别的活去了。

为什么呢?因为莫辛纳甘步枪生产得太多了!已经完全满足了苏联的战争,再多生产都是浪费。

当年莫辛上校并不是一无可取,他让这支枪的设计变得简单且皮实耐操,完全不追求什么精工和耗费工时的操作,傻大黑粗硬加便宜好造全占尽。

因此,苏联的兵工厂能够在极端条件下,发飙一样地往外倒产品,最不值钱的就是这莫辛纳甘了。

你还别看它糙,莫辛纳甘30型步枪可能是二战时最精准的大栓,国外有些博主试用分析它的性能比英国老李,德国毛瑟,美国春田都要强那么一点点,苏联更是出了不少杀人盈野的狙击手。

如传奇的瓦西里·扎伊采夫,这个出身红海军的苏联狙击手惯用一把简单改装的30型莫辛纳甘,他在斯大林格勒的废墟中,用约1个月的时间给225个德军喂了花生米,加上不好确认的人数超过300。

“白色死神”西蒙海耶可能是使用莫辛纳甘的最强狙击手,他在1939-1940冬季战争中4个月敲了505个苏联沙罐儿。

这位芬兰狙击手装备的是一种名为M28的莫辛纳甘(后来据说换了M39),这是种芬兰人山寨的莫辛纳甘。

芬兰人一直受俄式武器影响较重,他们很早就改造了纳甘,为这个家族开辟出了M\91-24\27\28,以及M\28-30、M39等型号。

M\28-30

芬兰人改造的莫辛纳甘被认为是精品,因为他们用更严谨的态度去加工这些武器。俄产步枪上粗糙的铣削和毛刺被去除,各部位形状都得到了改善。精细化带来的结果就是,这些芬兰版纳甘极为顺畅精准,堪称一代利器。

之所以说“改造”而非“仿造”,是因为这些莫辛纳甘很多都是芬兰人从缴获的沙俄\苏联武器上重新加工得来的。

芬兰1917年从俄罗斯独立,原有的大量莫辛纳甘便这么留在了手中,一直都是芬兰军的制式武器。

M91

其中M/91就是芬兰兵工厂修改的1891式,他们修改更换了一些零件。

M/24就是修改的M/91,进行了进一步的微调。

M/27是重新进行工程设计的,由芬兰国立枪械厂(VKT)进行制造,此外还大量使用了Tikka公司的零部件(后被Sako兼并)。

M/27已经有些德国毛瑟枪的味道了,1927年的M/28又重新进行了设计,缩短了枪管改变了膛线缠距和深度,更换了扳机和枪托。

为了精工制造这批芬兰纳甘,Sako军火的人直接跑去瑞士西格公司订购了枪管,简直是把莫辛纳甘当劳斯莱斯造。

芬兰人就像个触摸高达的胶佬一样,在改造的路上一去不复返,在M/28之后又改出M/28-30,重新设计了瞄准具,改进了弹仓优化了供弹。

M/39则是1939年开始制造的,数量很少,基本没人见过。

M38

1938年,可能是研究了德国的98k,苏联也修改出一种短管的1938式卡宾枪(M38)。

这种卡宾枪一直生产到1944年,然后又升级成1944式卡宾枪(M44)。

M44

莫辛-纳甘1944式卡宾枪解放后被我国大量引进,我们购买了多达可武装36个步兵师的数量(与经典的1891\30步枪一起)。

于是这些“水连珠”便走上了朝鲜战场,成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利器。

除了我军装备的莫辛纳甘,朝鲜人民军当时也是它的使用者。

当时苏联已经有了SKS和AK47,连“波波沙”都不香了,所以连同生产线和资料全都处理给我国,算是恰了最后一笔烂钱。

53式步骑枪

我国国产了1944型的莫辛纳甘,称为53式步骑枪,国外称T-53。

53式步骑枪是新中国第一种标准制式步枪,正是在它身上,我国洗刷了“万国造”,开始全国制式化。

后来抗法援越,我国又将大批的53式步骑枪援助给了越南,被他们一直用到抗美时期。

直到今天,莫辛纳甘仍然在世界的角落里奋战。

上图就是一支被人深度修改的莫辛纳甘,像被拖到韩国做了个2999的整形。

上图的叙利亚小哥也在使用莫辛纳甘,它绝对是一支符合战场条件的优秀狙击枪,而且威力很劲。

上图是叙利亚阿勒颇地区执勤的俄军,它的莫辛纳甘居然连枪瞄都是原版的。

顿巴斯地区的亲俄民兵也仍然在使用老纳甘,其实它的性能在狙击战中一点毛病都没有,这绝对是个可靠的老兵。

这难道不是传奇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