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又大又重,性能还拉跨,英国人就拿这“肥宅”防空炮当个宝?

作为与厄利孔和博福斯齐名的舰载高射炮,英国40毫米“砰砰”(Pom Pom)高射炮也有着有趣的故事。作为英国海军的主力高射炮,砰砰炮成为了二战英国主力军舰的标志性装备,砰砰炮本身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英国皇家海军自身的标志之一。

砰砰炮其实不单单指40毫米的型号。实际上,它可以泛指英国从19世纪末期到二战期间研制的多种型号的高速机关炮。40毫米砰砰炮的“祖先”可以追溯到1880年代所设计的QF 1磅(37毫米)砰砰炮,这是一种基于著名的马克沁机枪设计的机关炮,由马克沁机枪的发明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亲自设计,可以看做是37毫米口径版本的马克沁机枪。

QF1磅砰砰炮

起初,英国军方对这种机炮不感兴趣,于是QF1磅砰砰炮便成为了军火出口外贸产品向其他国家推销。在1900年的第二次布尔战争中,南非的布尔人使用买来的QF1磅砰砰炮,痛击了英国军队。挨了打才知道疼的英国人至此也开始装备砰砰炮,成为了英军的主力装备。

第二次布尔战争中,布尔人用QF1磅砰砰炮痛击英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海军面对飞机日益增大的威胁,开始加快发展舰载防空火力的步伐。1923年,维克斯公司基于英国在一战中使用的QF 2磅Mk.II型砰砰高射炮,设计出了QF 2磅Mk.VIII型砰砰炮。

QF 2磅Mk.VIII型砰砰炮

Mk.VIII型砰砰炮的设计与“先辈”款并无二致,只是变成了夸张的八联装高射炮,火力密度骤然提升。之所以要继承先辈的设计,除了思想保守以外,还有一大鲜为人知的原因:尽快给炮弹“去库存”。

原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生产了大量2磅40毫米炮弹,这些炮弹战后堆满了仓库,销毁了又感觉可惜,于是英军就要求新一代的高射炮也能发射这些老旧的40毫米炮弹。英国人的算盘打得看似精明,但实际上极大地限制了新一代砰砰炮的战斗性能,昨天介绍博福斯的文章中我们也提到了,砰砰炮的射程和炮口初速等性能指标都不如同为40毫米口径的博福斯高炮。

英军炮手肩扛着砰砰炮的40毫米弹链,老旧的炮弹极大地限制了砰砰炮的性能

出于增强火力密度的考虑,英国人为砰砰炮设计了四联装甚至八联装的炮架。最先诞生的八联装砰砰炮虽然火力强大,但是有个问题:它实在太重了。八联装砰砰炮全重高达17吨,堪称高射炮中的肥宅,如果安装位置不当还有可能影响全舰的重心,危及航行的安全性。而且八联装炮架的尺寸也很大,巡洋舰和驱逐舰这种甲板空间较为狭窄的军舰很难安装。因此,八联装砰砰炮大多安装在战列舰和航母这样的大型主力舰上。

“光辉”号航母上安装的八联装Mk.VIII型砰砰炮

为了“喂饱”耗弹量巨大的八联装砰砰炮,每门炮都拥有1个140发装的弹箱,可供全炮不间断射击73秒,不过填工作就比较令人不愉快了,真正的装填1小时,爽打1分钟

同时,英国人也对砰砰炮进行了“减重”,将八联装炮架改为四联装(Mk.VII型),这样巡洋舰和驱逐舰就能搭载了。一些军舰还安装了单装型号的砰砰炮,但是火力密度自然也显著下降了。

四联装的Mk.VII型砰砰炮

用着老旧炮弹的英国人,自然也知道砰砰炮存在的缺陷,在战争爆发前也在不断试图对它进行改进:英国人于1937年开发了弹头轻量化的高速40毫米炮弹,这样做可以提高炮弹初速、改善弹道性能。同时,英军在战前也尝试用雷达、方位盘、高射指挥装置等构成高炮的指挥射控系统,对包括砰砰炮在内的舰载防空火力进行统一指挥,最大限度地发挥防空炮的威力。

维克斯公司为砰砰炮开发的高速40毫米HV型炮弹

但是,砰砰炮在实战中的表现,并不尽人意:在1941年12月的马来海战中,英国海军最新锐的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和随行的战列巡洋舰“反击”号上都搭载了Mk.VIII型八联装砰砰炮,但是根据幸存者的回忆,威尔士亲王号的其中一门八联装砰砰炮,连续故障8次,而另一门则故障达12次之多!不可靠的砰砰炮没有给军舰织起有效的防空网,马来海战以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的沉没宣告终结。

马来海战中,被日军攻击机群击沉的“反击”号(前)与“威尔士亲王”号(后)

随着战争的进行,英军也发现了砰砰炮的更多问题:砰砰炮的炮弹初速依然不佳、弹道性能差;砰砰炮没有曳光弹,炮手不能及时校正弹道和瞄准;砰砰炮结构复杂,维护困难,故障率也偏高……等等。虽然英军舰艇在战争中后期逐渐装上了综合性能更好的博福斯高炮,但是因为博福斯高炮的数量不足,以及英国人对于自产的砰砰炮的“迷之自信”,英国海军一直捏着鼻子把砰砰炮用到了二战的结束。

“美国人,博福斯,香!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