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打仗时的军旗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要誓死保住军旗?

原标题:打仗时的军旗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要誓死保住军旗?

军旗的发展是跟随历史不断变动的,不同时期军旗具备不同的意义和概念,它首先是一种军队文化,是军队代表自己的标志。

上图.抗法民族英雄刘永福的大旗

古代军旗主要作为阵营识别符号使用,当时的军队制服识别度很低,且封建统治者的军队具备一定的私有性,所以军旗便成为了区分彼此的最大代表。

比如中国古代,一支军队会区分将、帅、各军的军旗,下面的部队还有各自的营旗,用以分别下一级将领的部队。所以“帅旗”便成为了军队的核心,周围的将旗代表了将军们的位置,而营旗则显示了不同部队的位置;这些军旗会通过专门掌旗的军士负责树立、护卫和移动,时刻不离所属指挥官左右。

打仗的时候,指挥官们只需要站在高处,便能很清晰的通过旗号的变化了解部队的运行情况,知道将军在XX位置,元帅在XX位置,XX营在XX位置,快速的做出决断。而且这些旗号还能让传令兵快速找到传令对象的位置,否则在没有电话、定位的古代,在乱七八糟的战场中很难找到目标。

上图.地方抗法武装“黑旗军”的北斗七星旗

所以军旗实际形成了战场上的军队核心,它代表了将军们的存在,士兵们会跟随自己所属的旗帜运行,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旗在人在,旗倒人亡,士兵不会去验证将军是否还活着,往往旗帜倒下,便宣告指挥机构出事了。封建统治时代,认为失去效忠对象的士兵会士气大跌,从而引发崩溃或混乱。

比较有名的是“淝水之战”,晋军在战前就不断通过埋伏和小部队分割来打击秦军,时不时还在草丛中晃旗帜迷惑人,搞得秦军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到开战后,渡河而击的北府军快速的斩将夺旗,打得秦军前军一片混乱,指挥官们纷纷倒旗溃逃。后面的军士一看前面旗帜倒了一片,这还不赶紧逃?结果引发了百万大崩溃,自相践踏无数,白白葬送了苻坚统一天下的美梦。

外国亦是一样,在大流士对阵亚历山大的“高加米拉之战”中,人数极少的马其顿军队本来已经让波斯的大军打得差不多了,连大营都被波斯人瓜分劫掠,但逼急了的亚历山大直接给波斯人来了个骑兵突击,硬是骑马冲到大流士的面前飞起一矛,这根飞矛扎死了大流士的车夫,吓得波斯中军护驾急退,结果王旗一倒,波斯大军也跟着兵败如山倒,丢掉了万里江山。

所以军旗对古代战争是多么重要,守不住旗帜,部队等于失去了指挥,失去了士气,更会向外界传达一种“该部覆灭”的信号,造成连锁效应。

上图.韩军“白虎团”旗帜

现代战争中,军旗更多的是一种荣誉象征,按照军事习惯,它也代表着一支军队的存续,只要在战争中被打得覆灭并夺走军旗的部队,便再也不能重建,只能取消掉他们的编制。但反过来,哪怕部队被打得全军覆没,只要军旗让残兵带回去了,部队仍然拥有重建的资格。

上图.“北极熊团”军旗

在许多军队文化中,军旗、战旗也代表了他们的光荣历史,往往会在旗面设计元素或文字中展现这些特色。比如我军缴获的美军“北极熊团”的军旗,这支部队曾因为一战以后对苏联西伯利亚的作战,获得了“北极熊团”的称号,他们将相关白熊图案画在了旗面上,结果在朝鲜战争中被志愿军在新兴里歼灭3000多人,团长也给毙了。

由此,“北极熊团”陆7师31团的番号被美军取消,再也没有回复,连带着两个残存的散营也跟着无影无踪了。

二战的日军则狡猾的多,他们被歼灭的部队不在少数,但往往在最后关头焚烧军旗,或者故意留下诱饵骗人,让部队得以避免了被缴获军旗的丑闻。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战后人们才搞清楚,鬼子的军旗形式根本不是旗帜,而是“节仗”,他们仿造了中国古代的“受命持节”礼仪,实际上那根花里胡哨的旗杆才是他们的军旗,旗面反倒只是个装饰而已。

还记得“苏武牧羊”吗?苏武持的就是“节仗”,是大汉赋予他的使节和权力象征,也代表着国家的形象与职责,因此它被苏武始终带在身上,等他回去的时候,节仗上的须子都烂光了。

总的来说,军旗始终是军队灵魂的一部分,它们承载了光荣和历史,也承载了一个国家军队的荣耀和刚强,当然需要豁出性命来守卫,相信每一个看到它们的战士,也都会用生命去将之保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