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史记 核武器列传

原标题:史记 核武器列传

核武器又称原子武器,是利用原子核反应的各种效应起杀伤破坏作用的一种武器。迄今为止,核武器发展了三代,分别是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按作战使用范围,可分为战略核武器和战术核武器两大类;按配用的武器,可分为核弹头导弹、核炸弹、核炮弹、核地雷、核水雷、核鱼雷和核深水炸弹等。尽管这一二十年国际核军控呼声不断高涨,也销毁了一些核弹头,但核控制以及核武器研制在更高层次上的竞争仍让世人忧心忡忡。

德国人的梦想胎死腹中

1938年12月,德国科学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花了6年时间,发现了铀裂变现象,并且掌握了分裂原子核的基本方法。

1939年4月,哈塔克向陆军工兵署写信,指出:“首先用上它的国家将取得对别国的压倒优势”。德国于当月30日召开了由6位原子科学家参加的“铀设备”会议,并在柏林成立了一个“德国铀协会”。

纳粹德国的一座实验用反应堆

1940年初,由物理学家魏茨泽克、海森堡、布雷格和施罗德等制定了德国核研究计划,代号为“U工程”。执行这一计划的领导机构是“帝国研究委员会”。他们很快便设计并建造出了第一座用于试验的核反应堆。当时德国已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并获得了普日布拉姆和雅希莫夫沥青铀矿;德国地质学家在本国东部地区也发现了铀矿;同时德国还在挪威南部建造了一座世界上最大的重水生产工厂,从而使核武器研制的基本原料问题得到了解决。

1942年,海森堡和德佩尔运用一个球形装置使反应堆得到成功,打开了制造原子弹的大门。当时布雷格认定最理想的中子减速剂的普拉尼亚工厂生产出的炭片一直含有二硫化铁、钙和硫等杂质,使布雷格的研究所试验遭到了失败。他经过无数次的试验找到了重水当减速剂,但制造原子弹的日期即被大大推迟了。在此期间,英国和美国已经确认德国正在试验和制造这种威力巨大得令人无法想象的核武器,因此同盟国不断派出飞机对德国的试验基地进行轰炸,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德国的核试验场所,又不惜代价地破坏了德国生产重水的工厂,使得德国人不得不把设在挪威这个工厂的设备和1100多千克重水运往德国本土。1944年2月20日,盟军派出一个特别行动小组,将运载设备和重水的“海德”号轮船炸沉于波罗的海,延缓了德国研制生产原子弹的进程。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人也没能制造出一颗原子弹。

美国完成核武世界第一爆

1938年,哈恩成功地把铀原子核打裂成两大块,震动了全球科学界。

1939年7月,匈牙利血统的美国物理学家西拉德邀请了另外两名匈牙利血统的物理学家威格纳和特勒,一起拜访了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和罗斯福总统的私人顾问萨克斯,陈述了研制核武器对于战争进程可能带来的巨大影响作用。

1939年8月,爱因斯坦写信给美国总统罗斯福,详细阐述了研制原子弹的重要性。罗斯福决定支持研制原子弹的工作。

1939年10月11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成立“铀顾问委员会”。

1941年7月,英国政府派出科学家代表团到美国,并希望同美国合作研制开发原子弹。

1941年10月11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也写信给英国首相丘吉尔建议两国科学家合作研制原子弹。

1942年,罗斯福决定成立原子弹研究机构,地址设在纽约,代号为“曼哈顿工程”。这一工程投资22亿美元,投入人力达50余万。工程由格罗夫斯负责全面指挥,芝加哥大学教授康普顿负责裂变材料的制备工作,美籍 意大利著名科学家费米负责制造原子反应堆,物理学家奥本海默为原子弹总设计师。

奥本海默与爱因斯坦

1942年12月,在费米领导下,于芝加哥大学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并于12月2日下午,首次实现人工控制。但得到铀并非易事,经过无数次实验,费米终于发现钚竟是一种比铀更加易于分裂的原子炸药。因此美国又建造了三座石墨水冷生产堆和一个后处理厂以生产钚。

1945年,美国人花费20多亿美元,终于研制成3枚原子弹,分别命名为“小玩意儿”、“小男孩”和“胖子”。1945年7月16日清晨5时24分,美国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的“三一”试验场内30米高的铁塔上,进行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核试验。“小玩意儿”钚装药重6.1千克,梯恩梯当量2.2万吨,试验中由于核爆炸产生了上千万度的高温和数百亿个大气压,致使一座30米高的铁塔被熔化为气体,并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巨大的弹坑。核爆炸腾起的烟尘若垂天之云,极为恐怖。在半径为400米的范围内,沙石被熔化成了黄绿色的玻璃状物质,半径为1600米的范围内,所有的动物全部死亡。这颗原子弹的威力,要比科学家们原先估计的大出了近20倍。

面对巨大的爆炸,曼哈顿工程负责人之一,被称为“原子弹之父”的著名科学家奥本海默在核爆观测站里感到十分震惊,他想起了印度一首古诗:“漫天奇光异彩,有如圣灵逞威,只有一千个太阳,才能与其争辉。我是死神,我是世界的毁灭者。”

“小男孩”“胖子”结束二战

1945年8月6日清晨,一架美军B—29轰炸机飞近日本广岛市区的上空。防空人员发出了空袭警报,然而人们误认为是一架侦察机,所以大部分人没有及时进入防空洞躲避。上午8时15分,B—29型轰炸机投下一颗炸弹后,就拼命逃离了广岛上空。那颗黑色的大炸弹带着降落伞慢慢落向市中心,离地面还有五六百米时爆炸了。爆炸瞬间,先是耀眼的强光一闪,随即是天崩地裂的爆炸声。紧接着,出现了一个大火球,逐渐上升、翻滚和扩大,变成一团暗棕色的烟云。地面上的尘土、碎石被扬起卷入空中,这就是美军研制成的三颗原子弹之一的“小男孩”。“小男孩”是“枪式”铀弹,长3米,重约4吨,直径0.7米,梯恩梯当量为1.5万吨,内装60千克高浓铀,爆高约为580米。广岛市24.5万人中有20万人死伤,城市建筑物在巨大冲击波的作用下全部倒塌和燃烧,一枚原子弹毁掉了一座城市。

人类首次用于实战的核武:“小男孩”

三天后,1945年8月9日上午11时零2分,美军又用B—29轰炸机将第二枚原子弹“胖子”投在长崎市中心。爆高503米。“胖子”重约4.9吨,长3.6米,直径1.5米,梯恩梯当量2.2万吨,是一枚“收聚式”钚弹。这枚原子弹的爆炸,使长崎市23万人中有15万人死伤和失踪,城市毁坏程度达60%-70%。这两颗原子弹最后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人们望着遮天蔽日的蘑菇云感觉到,一个真正可怕的魔鬼出现了。

苏联成为第二个拥有核武的国家

20世纪30年代,苏联人就已经初步建立了核研究中心。

1942年,苏联获得美国的“曼哈顿工程”情报,他们决定用钚代替铀作为原子弹的主要原料。

1943年9月完成了第一个核装置的爆炸准备。这一核装置的当量只有2千吨左右,但却是世界上真正的第一颗原子弹。9月10日,这颗原子弹被安放于无人烟的湖心岛上,以马林科夫为首的苏联大批官员和科学家亲赴现场观看这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核爆炸。起爆前,人们被撤到1千米外的地下掩体中,只有物理学家别特尔萨克拒绝进入掩体。他不相信这种原子弹会有那么大的威力。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它在地球上升起了第一个蘑菇状烟球,别特尔萨克有幸第一个看到了原子弹爆炸的壮观景象,却被原子弹炸得无踪无影。这个核装置由于体积大,容量小,难以达到实战要求。苏联的研究此后进展甚微。

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上,罗斯福向斯大林透露了美国有原子武器的信息。接着美国的两颗原子弹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爆炸。斯大林下令成立了直属国防委员会的原子弹研制委员会,由贝利亚全权指挥。

1945年底,斯大林任命库尔查托夫为核项目首席科学家。

1949年春,苏联人获得了足以制造原子弹的钚。第一枚原子弹被命名为“铁克瓦”(意即南瓜)。

1949年8月29日凌晨4时,中亚哈萨克的塞米巴拉金斯克靠近卡劳尔村的“米什克瓦”实验场上空,“铁克瓦”试爆成功。自此,苏联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可用于实战的原子弹的国家。

英国在澳大利亚沿海“爆”成老三

1942年夏,丘吉尔和罗斯福在伦敦海德公园会晤,决定以美国为原子弹研试地点。但美国拒绝向英国提供有关情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人迅速在伯克郡建立了自己的科研基地。

1946年8月,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麦克马洪法案,决定由美国垄断原子弹生产,彻底堵塞了美英原子情报交流渠道。

1949年2月,布鲁诺·蓬泰科尔从加拿大回到英国接任该基地主管科学的主任职务,使得英国的核科研工作具备了雄厚的科技力量。

1952年10月3日,英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澳大利亚蒙特贝洛沿海的船上试爆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戴高乐让法国也手握利剑

1945年10月18日,戴高乐将军决定进行原子弹的研究,成立了原子能委员会,由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的女婿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担任主要负责人。1948年,法国在本土上找到了铀矿,第一座反应堆建立起来,并于1949年分离出钚。

1956年,席勒内阁制定了核能试验五年计划。

1958年戴高乐重新上台执政后,加快了研制核武器的步伐。

1960年2月13日,法国在西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赖加奈的一座100米的高塔上爆炸成功了第一颗原子弹。这颗原子弹具有6万吨梯恩梯当量的核裂变能量。法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中国拥有了核武器

1955年,中国地质部门就开始了铀矿的勘探,并找到了丰富的铀矿。

1956年,国防部成立了第五研究院,院长由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担任。

1958年秋天,34岁的物理学家邓稼先担任了核武器的研究设计院的理论部主任。他在北京大专院校选择了28名专家,组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基本科技力量。

1959年,中国科学家们对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获得了成功,以祝麟芳任厂长、姜圣阶任总工程师的核工业企业的建设也初获成效。在苏联撤走专家之后,中国重新调整计划,代号为“596”工程。

1964年10月,中国完成了第一颗原子弹的组装。

1964年10月16日15时,在人迹罕见的罗布泊,巨大的蘑菇状烟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中国又在罗布泊核试验基地上空,成功试验爆炸了一颗氢弹,这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能够制造和拥有各种核武器的国家之一。

以色列造出了原子弹

1958年,以色列的科学家参加了法国的核研究活动,取得了独立研制原子弹的必要知识和经验。

1964年,法国帮助以色列建造了一个只有26兆瓦的小型反应堆。以色列秘密组建了迪摩那核研究中心,但它没有自己的铀矿。

1968年底,以色列的特工部门摩萨德采取“高铅酸盐行动”,为以色列获得了200吨的铀。当时,比利时布鲁塞尔的矿产总公司在原比属刚果有一家子公司,总公司从那里接受了一批铀,储藏在安特卫普东部的一个村子里。摩萨德让一个叫舒尔岑的德国商人,向布鲁塞尔矿产总公司购买了200吨铀。他们躲过了欧洲原子能委员会的监督,把200吨铀装上了一只临时购买的货船。200吨铀分别装在560个特别的桶里,每只桶都写上“高铅酸盐”的字样。1968年11月24日,该船在航途中突然改变了航向,于29日夜间驶到离塞浦路斯不远的公海上,摩萨德早已安排了一艘油船前来接应。摩萨德将200吨铀搬进了油船,货船被弃在海上。

等到欧洲原子能委员会发现200吨铀失踪时,已经是半年以后的事了。以色列靠这些铀原料制造出了13颗原子弹。

令人震惊的连环“比基尼”

二战期间,一些美国科学家预见到利用裂变反应产生的足够热量而使氢核聚变的可能性,他们开始设想制造氢弹。

1949年8月,苏联实战性核武器的爆炸成功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地位,促使美国人又加紧了氢弹的试验。当年底完成了氢弹的全部理论研究。

1950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下达了研制氢弹的命令。第一枚氢弹是由一个被一吨左右高度压缩成液态的氢围绕的原子弹构成的。爆炸时,氢元素的温度升到9000万摄氏度,足可开始聚变反应,从而放出大量的核能,原子弹在其中起着引爆作用。

比基尼海滩的核试在当地留下大量辐射尘

1952年11月1日,太平洋上的比基尼环礁上试爆成功了第一枚氢弹,这枚氢弹为1040万吨梯恩梯当量,相当于投向日本广岛那枚原子弹威力的500倍。在几百米高钢架上起爆之后,整个小岛在巨大的爆炸声中沉入太平洋深处,震惊了全世界。

1953年8月,苏联在北极圈的弗兰格尔岛成功爆炸了一枚氢弹。

1957年5月英国继苏联之后在太平洋圣诞岛也试爆氢弹成功。

1968年6月28日,法国也成功地爆炸了一枚氢弹。

暗黑杀手——中子弹问世

中子弹是一种利用中子和γ射线作为主要杀伤手段的武器,它能最大限度地杀伤人员等有生力量,而对建筑物、坦克及战斗车辆的破坏力却很小。中子弹主要被用作战术核武器,对杀伤敌集群坦克或大兵团进攻的步兵,效果是十分明显的。苏联、美国在氢弹试验成功以后,马上开始秘密地进行中子弹的研究工作。

1952-1962年为中子弹的理论探索和原理试验阶段。

1955年,美国开始使用“增强辐射武器”这一用语,因此中子弹又称为“加强辐射弹”。

1963年,美国第一个中子弹实验装置进行了地下试验,代号“III—63”。

1968年美国已能制成直径不超过30厘米,引爆10吨级的小型氢弹,为中子弹的研制成功打下了基础。

1977年6月,美国正式宣布研制出了中子弹,并开始正式装备部队。

1981年美国里根政府下令生产和储备中子弹。不久,苏联和法国也宣布制造出了中子弹。

核武器走向何方

截至1999年,全世界核弹头的数量已从80年代高峰时的69400枚降至34419枚。鉴于俄罗斯已批准《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可以预见,全世界核武器的数量将会大幅下降。

有核国家(特别是美俄)虽然裁掉了那些过时的核武器,但性能较好的核武器却保留下来了,美、俄围绕提高核武器质量的竞赛愈演愈烈。

1997年初,美国核武库增加了一种新式核武器——B61-11钻地核航弹,主要用于对付“深埋的、坚硬的、时间紧迫”的目标,如位于地下数百米深的指挥控制中心。俄罗斯则加快了其“撒手锏”武器——“白杨”M导弹的装备步伐。这种导弹技术先进,飞行速度快,突防能力强,已成为俄罗斯与美国核力量抗衡的重要筹码。

此外,美俄还在着手将数千个旧弹头上的成百吨裂变材料加以改造利用。美国已研制成10吨级、百吨级和千吨级3种类型的微小型核武器。俄罗斯也计划利用其过期核弹头中的核燃料生产一万枚微型、超微型核弹头。俄罗斯还研制过一种可以装在普通公文箱中的“袖珍核弹”,尽管使用和操作都很简便,但其威力却达1000吨梯恩梯当量。

随着世界核军控呼声的不断高涨,美、俄等核大国在核力量的发展上便以退为进,大力推行导弹防御系统,使核武器由纯进攻型向攻防兼备型发展。目前,美国“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已初具规模,为与美国抗衡,俄罗斯也加快了建立反导系统的步伐。可以说,严峻的核竞争正在更高层面上展开。

中国政府在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时即发表声明:中国发展核武器,并不是由于相信核武器的万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国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是为了防御,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为了防止核战争,消灭核武器。此后,中国政府又多次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并就如何防止核战争问题一再提出了建议。中国的这些主张已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核扩军与核裁军

几十年来,国际社会特别是美俄两家在双边、多边、联合国层面签订了关于控制战略核武器和核禁试的条约、协议、议定书数十项,这些条约与其他文件一道,构成了国际军控、裁军和不扩散法律体制。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疯狂进行核军备竞赛,使核武器具备“超杀伤能力”,一方可将另一方毁灭几次甚至几十次,达到了“相互确保摧毁”核威慑的饱和程度,再搞核扩军已毫无意义。因此,两家才提出核裁军和不扩散,目的是控制对方,加强自己,同时也防止其他国家开发核武器。在反复讨价还价之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在1968年由联大审议通过,《反导条约》也在数年后问世。整个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在全面核禁试问题上尖锐对立。苏联想以全面禁试限制美国核武器技术的发展,美国则坚持反对全面禁试。在广大无核国家的强烈要求下,美国后来不得不将“不谈判”政策转变为有限的对话。

进入9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苏联解体后,美国失去了核军备竞赛的对手,美国等发达国家掌握了以实验室模拟核试验替代真实核爆炸的新手段。因此,美国对其核武器计划及禁试政策作了调整,全面核禁试条约谈判才得以在1994年初开始。

2001年美国遭遇恐怖主义袭击后,再次改变核裁军政策,不但退出《反导条约》,而且拒不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国际军控体制再次面临困难处境,原因就在于美国一方面要求无核国家遵守防扩散承诺,另一方面,当广大无核国家要求拥有最大核武库的美国履行条约有关核裁军的规定时,美国却极力回避。

为了保障和监督各国和平利用核能,国际社会还特别成立了一个机构——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目前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有核国家是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中国,5国的核地位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在人类还无法全面彻底销毁核武器之前,5国拥有核武器的事实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同时,国际社会通过一系列文件达成共识,除5国之外,不得再出现新的有核武器国家。

美军最凶险的核事故

1958年2月,英国纽伯里美军“格林汉姆·科曼空军基地”,一架美国空军B-47重型轰炸机在起飞不久因 发动机突然发生故障,不得不把两个各装着1700加仑高爆航空燃油的备用油箱从8000英尺高空紧急抛下。然而,两个油箱没有抛出地面安全区,却在另一架携带原子弹的B—47轰炸机后面爆炸!冲天的大火整整燃烧了16个小时,引爆了其中一枚原子弹的高爆炸药,祸及了紧挨着停放的另两架同样携带有原子弹的轰炸机,两名飞行员死于非命,重伤8人。最可怕的是,三架重型轰炸机上携带的近十枚原子弹差一点被引爆。原子专家估计,如果这些原子弹全部被引爆的话,那么英伦三岛将不复存在。

虽说这些原子弹最终万幸地没有发生爆炸,但原子弹被破坏时抛出的放射性物质,包括浓缩铀却被炸得满基地都是,清理人员后来在基地外还找到了整整20克的浓缩铀!在最危险的关头,附近的一个机库也遭严重损坏,救援人员不得不把机库里的其他轰炸机全部推倒在地,以防大火产生的炙热再引爆这些飞机。这场大火最后还是自己熄灭的,空气中怪异的气味好几天不散,该基地顺风方向的一个英国城镇后来癌症的发生率突然暴升。可是,美国军方从来不承认这起特大核武器事故。

原苏联的最高核机密

1954年9月14日在苏联奥伦堡州发生的“雪花”原子弹爆破试验,多年来一直被作为国家最高绝密情报而被严密封锁。

当日9点33分,苏联当时研制的威力最大的一颗原子弹在托茨基草原上空爆炸,森林被烧为灰烬,村庄被平地摧毁,诸兵种合成实弹演习的“东方”军队发起冲锋,战机越过蘑菇云对地面目标进行攻击,在爆炸中心10公里范围内扬起的辐射云尘和沙土,成为“西方”军队最好的防御设施。当日投掷的弹药总和比苏军强攻柏林时的都多许多。

所有参加演习的人都亲笔签名,保证25年内不泄露国家军事机密,患上各种辐射疾病的官兵甚至不能向主治医生讲述自己的辐射经历,4.5万名参演官兵中至今只有2000人存活,其余43000人已经先后去世。随着苏联的解体,这一绝密试验的内幕才渐渐为世人所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