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士的后代,当兵了

原标题:抗美援朝战士的后代,当兵了

文丨蔡俊杰、曹冲冲、张艺蓝

图丨曹冲冲、徐梁梁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雄赳赳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

1950年10月19日

首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

奔赴抗美援朝的战场

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

如今战争的硝烟已然消逝

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却从未远去

志愿军奔赴抗美援朝战场

历史需要铭记

精神需要传承

21世纪的今天

老兵们的后代们响应国家号召

在祖辈父辈的殷切期望中

谱写着属于自己的军旅篇章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19岁的 肖子旸是今年入伍的新兵

身躯单薄的他

在训练上却有着一股狠劲

“班长,我能行!”

永远是他的口头禅

肖子旸参军入伍

一次,当班长问到他的家庭情况时

他却说出了这样一个故事

王克让是肖子旸的太姥爷

1949年参军入伍

作为随军医生的他

在1950年跟随部队开赴朝鲜战场

隶属于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军七师

经历了多次的战火洗礼

太姥爷当兵照片

然而造化弄人

1953年7月26日

距离战争结束仅剩一天的时候

王克让在转移途中遭受敌炮火袭击

牺牲在了朝鲜的土地上

享年仅36岁

王克让烈士证书

太姥爷从当兵起就没回过家

留下了太姥姥和四个年幼的孩子

在抗战胜利消息遍布全国的时候

太姥姥收到的却是丈夫的死讯

太姥姥把四个孩子含辛茹苦抚养长大

从小就教育他们

太姥爷是国家的英雄

在肖子旸小的时候

姥姥总向他讲太姥爷的故事

年幼的他

并不懂什么是军人

但一颗红色的种子在他的心中

早已悄悄生根发芽

长大后的肖子旸就读于上海财经大学

但他却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军营

他说

“来到部队是我的梦想

我一定会把先辈的精神传承下去

请祖国和人民放心!”

肖子旸在雨天加练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有这么一位女新兵

从课堂走向训练场

每一次训练都拼尽全力

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抗

即使在训练中受了伤

也会坚持完成训练

她叫 韦尚莉

每每谈及她的祖父时

脸上总是洋溢着骄傲

只因她的祖父韦璞山

是一名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

那个时候

朝鲜战场上的炮火连绵不绝

中国志愿军战士舍生忘死驰援战场

韦璞山也主动请缨

投身到了抗美援朝的洪流之中

一次次在死亡线上的行走

让韦璞山的血性愈发顽强

红色的血脉

也开始在韦家人的身上流淌

祖父留下的军功章

当谈到祖父对她的影响时,她自豪地说:“在祖父身上我学到了三大人生理念:

一是做人要坚定理想信仰。祖父退伍后,做过中学老师,也做过煤矿工人,对祖父来说,组织要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只因他对组织无条件的认可和信仰。

二是做人要有”螺丝钉”精神。平凡的岗位也可以成就不平凡的人生,祖父退伍后,仍会认真踏实做好生活中每件小事,这正是他在军队时塑造的优良品质和养成的良好作风。

三是要有强烈的家国理想和家庭观念。祖父以国家利益为重,拥护党的领导,从小就教育我共产党是人民的党,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

韦尚莉认真学习党章党规

祖父的理念影响着她

立志穿上这身戎装

追寻祖父心中的信仰!

作为老兵后代

更是要传承长辈

“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迎接各种困难和挑战

真正做到将自己“上交”给国家

韦尚莉参军入伍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演兵场

00后的 常远是今年刚入伍的女新兵

在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里

常家祖孙三代都

与部队结下了不解之缘

常远的爷爷常聚才

在1955年3月应征入伍

随即便奔赴抗美援朝战场

隶属于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八师

在签署停战协议后

积极参与防御维稳工作

为抗美援朝后续工作

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常聚才的照片

常聚才的退伍证明

常远的父亲秉承父辈意志

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空军

常远更是从小在部队大院生活

与军人相伴

耳濡目染下

对军人这个职业

有了深厚且特殊的感情

爷爷曾经对常远说

“你要坚强

要守护好心中的勇气和拼劲”

而参军的父

亲则教会了常远理性与独立

常远说:

“我迫切希望将青春奉献给祖国

传承这份军人的信仰

做一名勇于拼搏、敢于付出、甘于奉献的

新时代革命军人!”

常远参军入伍

曾经的热血儿郎

或雪鬓霜鬟

或埋骨他乡

但英雄的精神永垂不朽

由历史洗净铅华

青年一代将会接过

祖辈父辈手中的接力棒

化作新时代奔涌的后浪!

监 制 | 戴 强

编 审 | 张丙才 李庆金

责 编 | 王军华

编 辑 | 吴荣鑫 吴雪阳

刊 期 | 3703期

感觉精彩,点击“在看支持一下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