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军事频道 > 军情站消息

三种战法

来源:环球网 作者:知远
2011年09月05日15:08

  保密与欺骗

  中国军事著作指出,能够发挥作用的战略欺骗性的定位为,“(引诱)另一方出现误判……,以有组织、有计划的方式,在消耗最小人力和物力成本的情况下,制造各种假象,从而(为自己确立)战略优势地位”。除信息战以及传统的伪装、隐蔽和封锁之外,解放军还从中国的历史经验谋略和欺骗所发挥的传统作用中汲取经验。

  今天的中国战略文化中存在一种内在的紧张关系,严重倾向于隐藏军事实力及部队发展规划,过度的保密导致地区和全球开始对中国实力的增长产生担忧。10多年来,中国领导人一直将这种看法称作“中国威胁论”,认为它对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声誉产生了严重的危害,不利于地区及全球的持续发展。此外,极度保密使中国在一体化全球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难以协调,其原因在于全球经济依赖于透明度和信息的自由流动。

  中国军力和保密传统的新现实之间也许还有另一个引发紧张的诱因,那就是实际上中国的许多新军事能力很难或根本无法隐藏。这些能力包括:先进战斗机、远程导弹和现代海军设施。此外,导弹、天基和反太空系统必须经过测试和检验,然后才能进入作战部署状态。解放军新设施的增长以及它们的作战范围有效越来越明显,这些是无法隐藏的。

  “三种战法”

  中国的"三种战法"概念具体是指心理战、舆论战和法律战。它反映出,中国希望在敌对情况下有效地利用这些为部队提供能力的因素。在军事训练和演习之中,解放军使用“三种战法”打击对手的意识形态和决心。从本质上讲,这是利用非军事工具推动解放军的军事目标。

  心理战的目的是采取威慑、震慑、挫败敌方军民士气的办法,破坏敌军展开作战行动的能力。

  舆论战旨在引导国内外公众舆论,为中国的军事行动提供支持,阻止对手展开违背中国利益的行动。

  法律战旨在利用国际法和国内法,攻占法理高地,维护中国利益。该它还可用于限制敌方的行动自由,限制敌方活动空间。法律战的意图是争取国际支持,控制中国军事行动可能产生的政治影响。中国已试图在海上和国际空域发动法律战,从而构建安全缓冲区。

  2003年,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表示,三种战法概念反映了作为全球参与者的中国将学习有效利用公众舆论、信息和影响力工具,以此为自己谋取利益。中国可能希望在局势紧张或危机初期阶段同时利用三种战法,因为这三种战法有相互提供支持的特点。

(责任编辑:UM040)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