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世纪50年代,秦桂芳驾机执行任务 资料图 |
第一批 作为首批女飞行员经历很传奇 飞行训练77小时就开始执行任务-- 躲雷雨云秦桂芳亲送军事密令
第一批女飞
1951年初,第一批女飞行员进入空军牡丹江第七航空学校学习,使用的教练机是缴获的外国飞机。
当年1l月首批女飞行员毕业。
人物档案
秦桂芳新中国第一批女飞 76岁广州人
1951年成为首批女飞行员,曾驾机飞过天安门,受到毛主席接见。
今年10月1日,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驾机飞过天安门,代表女飞行员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在58年前,秦桂芳和她的战友们同样驾机飞过天安门,创造了新中国的一段传奇。
她连续飞行40多天、亲送炮击金门密令等经历,如同传奇一般为后辈所景仰。
传奇·学习
上课没有地球仪就用苹果代替
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秦桂芳的经历从一开始就充满传奇。
1933年春天,秦桂芳生于广州,后随父母到香港读书。1950年8月,秦桂芳唱着爱国作曲家田汉创作的《再会吧,香港》这首歌,进入广州执信女中读书。
不久,秦桂芳参军来到武汉的空军预科总队。1951年初,中央军委决定招收女飞行员,秦桂芳有幸入选。当年春天,她再次唱着这首歌来到东北牡丹江的空军第七航校,成为14名女飞行员中最小的一员。
当年空军从空军预科总队及华东军政大学共选调了55名女学员,分别于3、4月份进入空军牡丹江第七航空学校学习,包括秦桂芳在内的女学员都被编入了该校的第二期丁班。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空军航校的条件很差。讲领航课时,没有地球仪,就用苹果代替。学员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但女学员们互帮互学,顺利通过航空理论一关。
传奇·毕业
训练只有77小时开始到部队执行任务
1951年5月,秦桂芳正式接触上了飞机。当时,她们使用的教练机,是革命战争年代缴获来的美制PT-19和日制双发99式飞机。
由于这些飞机经历战争洗礼,设备陈旧,器材短缺。航校都是采取挖东墙补西墙的办法,拼凑成完整的飞机来保证训练。
由于飞机上没有通信设备,秦桂芳等女学员在学习飞行时,还特意在飞机尾后挂上红布条,用以提醒空中其他飞机注意保持间隔。
那时候起飞着陆,都只能靠旗号和地面标志来指挥,困难还是很多的。刚开始时,是由教员带飞。
由于大家以前从未接触过飞机,所以刚学飞行时经常是弄得手忙脚乱,顾此失彼。好在大家互相帮助,完成了飞行学习,最终实现了单飞。
当年11月,秦桂芳和另外13人终于毕业,成为我军首批女飞行员。那时候,她们平均每人的飞行小时数只有77小时44分。
"这个数字现在看来少得可怜,可那时候已经算不错的了。因为任务需要,我们几乎就是速成班,只要能把飞机飞上天,就开始到部队执行任务了。"多年后,秦桂芳回忆说。
传奇·荣耀
飞过天安门后受到毛主席接见
今年的国庆阅兵中,空军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成功飞过天安门。实际上,秦桂芳等中国首批女飞行员在1952年就曾飞过天安门上空。
当年2月,首批女飞行员所在部队接到空军指示。准备在三八节当天为中央首长和首都人民进行飞行表演。
秦桂芳等人当时所在的部队并不在北京,女飞行员们特意转场到北京西郊机场,进行三八节受阅前的训练准备。
1952年3月8日,首都各界7000余名代表和50多位各国驻华使节的夫人,以及中外记者等来到西郊机场。他们应邀参加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的起飞典礼。
女飞行员共编6个机组,当天下午l时,她们驾驶的6架里-2型飞机通过天安门上空,接受了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首长及首都人民的检阅。
据秦桂芳回忆,飞机在西郊机场着陆后,朱德总司令、全国妇联副主席邓颖超以及总政副主任肖华,在空军司令员刘亚楼陪同下,检阅并接见了女飞行员。
3月24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人在中南海接见了参加三八国际妇女节飞行表演的女飞行员。
毛主席关怀地询问:“她们都成器啦?”刘亚楼回答:“都成器了,能够独立执行任务了。”毛主席听了非常高兴。
这段经历,在秦桂芳看来,也是她一生中最为荣耀的时刻。
传奇·使命
冒着雷雨云送炮击金门密令
在秦桂芳担任的任务中,最重要的一次,莫过于亲自驾机运送炮击金门的密令。
我国内地解放后,盘踞在金门、马祖等岛屿的国民党军队不断骚扰内地沿海地区。
1958年8月,中央军委命令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于8月23日开始对金门、马祖国民党军进行警告性炮击。
这在当时是绝对的军事机密,不能用通讯设备传达,必须将毛主席亲自签发的命令用飞机准时送到前线指挥员手中。某飞行团领导将这个任务交给了中队长秦桂芳。
1958年8月22日下午4时,秦桂芳带着毛泽东签发的命令从北京西郊机场起飞,机组成员有女领航员刘树芬、通信员潘国昌等。
秦桂芳驾机飞过济南后,发现前方有大面积的积雨云,云层很厚。
“我们当时驾驶的是里-2飞机,和现在的大型喷气式客机没法比。”秦桂芳说,现在的大型喷气式客机都是密封座舱,最高升限都在一万米以上,一般都能从云层顶部飞越。而当时的里-2型飞机不是密封座舱,最高升限还不到5000米,遇到云层无法飞越。
为了将命令准时送到,秦桂芳和机组成员密切配合,准备驾机从云层穿越。
飞机进入云层后,遇到了强烈的闪电。“当时一股强烈的雷电波把我们通信员头上戴的耳机都震掉了!”秦桂芳回忆。她感到不对头,飞机可能要进入雷雨云,非常危险,她立即决定掉转机头脱离云区。
经过了15分钟的漫长而紧张的操作,秦桂芳终于驾驶飞机躲过了雷雨云。
然后,她又调转方向一直朝东南的目的地飞去。傍晚时分,秦桂芳机组准时将毛主席签发的作战命令送到了福建前线指挥员手中。
链接
时光荏苒,几十年过去了,这些曾经叱咤长空的共和国女杰,早已脱下飞行“战袍”,以不同的形式离开了飞行岗位,转业或退休回到了地方。
秦桂芳是1967年底离开飞行岗位的,后来当过教员,还当过教研室主任,于1986年离休。
今年5月,秦桂芳和战友伍竹迪,还曾作为广州市执信中学51届校友回校参观。
本版文/记者王楠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