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军事频道 > 军事专题:庆祝解放军空军建军60周年 > 09空军60周年评论

彭光谦:空军“空天一体”战略绝非外空军事化

来源:搜狐嘉宾访谈
2009年11月10日19:01
彭光谦,中国军事评论家,2000年晋升专业技术少将军衔
彭光谦,中国军事评论家,2000年晋升专业技术少将军衔

    彭光谦,中国军事评论家,1943年11月生,武汉市人,2000年晋升专业技术少将军衔,1962年至196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携笔从戎,历任坦克排排长,坦克团、师、军区装甲兵政治机关干事、秘书、副处长,军区坦克乘员训练团副政委,军区工程科研设计所政委。1968年至1986年先后在济南军区、武汉军区、广州军区任职,1987年后至今在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研究员从事战略研究,80年代中期调军事科学院,从事国际战略与军事战略问题研究。90年代中期应邀访美,以高级研究员身份在美国战略思想库大西洋理事会从事客座研究。现任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

    彭光谦:空天一体绝非外空军事化 中国人进入三维空间与世界同步
 
    记者:人民空军60周年,中国空军有多少年的历史?您对这方面有过研究,能请您简单的介绍一下吗?

    彭光谦:今年11月11号是人民空军六十周年,但要讲中国空军的历史,还可以讲得更远一些。追溯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我们对于第三维空间的开拓,跟世界水平基本上是同步的。世界上第一次有飞机,是美国莱特兄弟的首次飞行,那是在1903年。虽然飞行时间只有短暂的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但那一次飞行代表人类进入第三维空间的开始。不久中国的冯如——中国的航空之父也进行了第一次试飞,1909年9月21日,他进行了第一次试飞,今年是他首次试飞一百周年。那一次飞行距离0.8公里,标志着中国也领先大多数国家进入了第三维空间。时间上跟国际先进水平是同步的。冯如作为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者和飞行家。可以说是我国飞行事业的奠基人。

    记者:抗战时中国空军开始大规模作战了吧?

    彭光谦: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空军也作出很大的贡献。高志航被称为空军天神,他是吉林通化人,1924年考进了东北陆军军官教育班,后来被送到法国去学习,回来以后进入了张学良的东北航空处飞鹰队,当了队员,后来当了教官。1935年他到意大利考察了一年,做过飞行表演。当时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对高志航的飞行技术称赞有加,他说这样的飞行员在意大利也是数一数二的。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8月14号,松沪抗战第二天,日本的军机来犯,高志航率领中国的空军迎战日寇,他打下了一架飞机,他的整个飞行大队,当时打下了6架。中国军机打下了日本入侵的飞机,当时还是第一次。而且当时自己无一伤亡。创造了6:0的战绩。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重挫日本侵略军的士气。消息传来,全国为之振奋。后来把8月14号这一天,高志航打掉日本飞机那一天,定为中国的空军节。现在台湾的台东空军基地,就被命名为志航基地,在1993年7月份,张学良对高志航亲笔题词,叫“东北飞鹰,空军战魂”。我们在2002年8月14号,在“八.一四空战”65周年纪念日,在高志航的老家成立了高志航纪念馆。两岸人民对他都非常的尊重。1937年11月21日,在一次迎战日军的袭击中,在日本飞机已经俯冲的情况下高志航迎战,不幸被日机击中,壮烈牺牲。后来高志航被授予少将军衔。他是我国航空史上不应该被忘记的英雄之一。

    说到中国空军的历史,还有一段历史我们可以回顾一下。那是中美之间的协同作战。当时叫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在飞机前面画了一个大鲨鱼,队标设计为插翅飞奔的老虎,第一次昆明空战就打出了威风,人们称之为“飞虎队”。我在美国的时候就曾经和飞虎队队长陈纳德的夫人陈香梅女士有过接触。2005年的时候,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十个原“飞虎队”的老英雄,重回当年战斗的昆明,最小的都80岁了。我跟他们一起呆了一个礼拜,到昆明、大理、丽江看了看。老英雄们不胜感慨。当时“飞虎十杰”重返昆明一时传为佳话。飞虎队在中国抗战历史上对中国的支援功不可没。这一段历史我们是不能忘记的。

    记者:飞虎队的战绩怎么样?

    彭光谦:1941年8月1号飞虎队来到中国,正式成立飞虎队,1942年改编为23航空大队,后来又改编为14航空队。有关资料记载,从41年8月1号成立,到42年改编,飞虎队共参加了7个月的空战,共作战50余次,击落敌机259架,同时还消灭了大量的日军地面坦克、车辆和舰船。在协助我们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战功卓著。空战中共损失飞机12架,有20多人牺牲。

    改编后到1945年8月8号,这段时间共击落日本飞机2300余架,击沉、击伤日本的舰船44艘,负责掩护从印度飞越喜马拉雅山到昆明的“驼峰”航线,那叫生命禁区,非常的艰险,当时牺牲不少。为运送战争急需的战略物资,保障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这是在人民空军之前的历史,既有国共合作的历史,也有中美合作的历史。

    中国人要建立自己的航空工业体系
 
    记者:您刚才说一开始的时候中国进入到三维空间的时间并不比世界先进国家晚。但是到了人民空军建立的时候,我们已经和世界发达国家的空军建设拉开了很大的距离了,您能讲一讲这个距离差在哪里吗?

    彭光谦:虽然我们起步不算晚,但是当时我们的基础工业,特别是航空基础工业还比较薄弱。我们解放前连一个钉子都不会造,都叫洋钉、布叫洋布、船叫洋船,客观条件差。我们是一个农业经济为主的国家,加上多年的战乱,我们在航空工业方面的条件还是比较薄弱的。包括解放以后,因为基础工业起点比较低,主要靠引进。在解放以前,基本上是靠买美国的武器。解放以后基本上是引进苏联的飞机多一些。现在我们说的米格多少,是从苏联引进的飞机型号。如果说教训,我们这样的大国,一定要建立自己独立的航空工业体系,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么大一个国家,一定要把战略产业抓在自己手里。我国就是民用的航空市场也大得不得了,加上国家的领土领空要保卫,不能单纯靠外来的东西。外来的技术当然还是要吸收的,我们不排除引进先进的技术,但是立足点要靠自己,特别是一些先进的飞机制造、大飞机制造,这些战略工业,战略产业、国家支柱型产业的东西,跟国家安全、国计民生息息相关,是不能完全依赖外部力量的。今天我们还是需要强调这一点。

    记者:中国刚刚成立了中国商业飞机有限公司,开始进行大飞机的制作。

    彭光谦:有点晚,要奋起直追。

    记者:这对我们的空军有什么样的意义?

    彭光谦:我们解放以后,在引进的同时,我们也开始进行独立的开发和研制。我们建设了还说得过去的一支队伍,有一定的基础。包括我们的大飞机,当年起步的时候也不算晚,跟波音也好、空客也好,差距不是很大。但是我们走了一些弯路,让人干扰了,到现在又重新起步。应该说还是有一些经验可以总结的。首先要把国家战略产业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能让人家忽悠。

    中国一贯反对外空“军事化”

    记者:最近空军提出建设“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现代空军,在您看来,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空军?

    彭光谦:对“空天一体、攻防兼备”这个概念,现在外面过度炒作,有些曲解,说我们要把外空军事化。其实不是这个意思。“空天一体”是对现代战场环境的客观描述。现代战争正在进入“空天一体”的时代。海湾战争我们看到,战场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过去我们是三维空间,“陆海空”;现在是“陆、海、空、天、电”,所谓“电”是电磁空间,战略空间大大拓展,而且融为一体了,你很难区分。海湾战争是进入“空天一体”时代的重要标志。海湾战争中美国动用军事卫星33颗,他地面打仗,天上有飞机,外层空间有侦察卫星、预警卫星、气象卫星,各种卫星保障。无形空间扩大,五维空间一体化了。科索沃战争动用的卫星是50多颗。阿富汗战争也是50多颗,他离开了卫星是不能打仗的。外层空间提供各种信息资源。现代战争是一种信息化战争,信息靠什么?靠卫星,卫星在哪?在外层空间。这是客观事实。在思考现代战争的时候,就地面谈地面,就大气层谈大气层,那是不行的。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从五维空间一体化的角度去整体思维。现在战争是体系对抗,不是某一个要素、某一个单元、某一个单一的作战空间,现在是一个整体空间,一个一体化的空间,是体系跟体系的对抗。

    记者:您刚才说到中国并不想是要把外空军事化,但现在每天有大量的间谍卫星变轨隐藏在中国的上空拍摄,中国面对这样的情况会如何反应呢?

    彭光谦:我们和平利用太空的主张是一以贯之的,从来没有变过。强调空天合作也是没有变的。我们历来主张和平利用外空,反对外空军事化、武器化、战场化。一直呼吁就和平利用太空,反对太空军事化缔结国际条约,大家一起来遵守。但是直到现在没有得到相关国家的正面响应。甚至有一些国家想一手遮天,防止任何其他国家进入太空,这个不行。我们一直在呼吁,国际社会要有一个防止外层空间军事化的国际条约,要有国际机制来保障它不被战争利用。不被运用于军事。我们这个和平诚意没有得到应有的响应。事实上我们一直在为这个努力。我们希望现有的所有具有空间行动能力的国家要达成一个国际上的机制,要有国际法保障。不能滥用,外层空间不能被用于战争、用于军事、用作战场。我们的态度很明确。

    记者:中国与巴西,巴基斯坦在外空领域有不少合作。

    彭光谦:外层空间必须要合作,必须要用于和平目的。不用于和平目的,将来只会祸及自身,受伤害的不仅是被攻击的人,而且包括发动外层空间打击的一方。空间军事化了,最后影响整个地球生存空间,整个地球从外层空间看很小,这是一个地球村。不是某一个点上受影响,是整个地球受影响。这是整个地球安全的一体化,你想独善其身,把你那个地方变绿洲,其他的地方变成战场,这是一厢情愿的。

    空海军比例上升是国家安全战略需要

    记者:其实中国军队不断信息化的同时,走精兵之路。空海军的比例在上升,陆军的比例在下降,这说明我们国家对于军力有什么样的调整思路呢?

    彭光谦:这跟现在的战争形态发展和国家安全环境的变化有关系。我军是一支从国内革命战争走过来的,是以陆军为主体的军队。当年我们主要是国土防御,防止敌人大规模武装入侵,而且我们的武器装备比较弱,也没有条件充分发展空军、海军这些技术兵种。现在发生全面入侵的可能性虽然不能完全排除,但是未来全面战争威胁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未来更多的将是一些突发的军事冲突,一些局部的战争。有核武器的国家打核战争是不可思议的。现在战争讲究速度、讲究效率,不像过去打仗,一打打个十年、八年。现代战争可能就是在国土外面打,敌人不进来,他实施远程打击,从海上打击、空中打击、甚至不排除从太空打击你。而且是几分钟,几个小时,几天,不像过去一搞很多年。现在战争形态和安全环境变了,海空受到威胁越来越多,我们必须要把军种结构、比例做出相应的调整,更多的提高海军、空军以及二炮在整个军队中的比例。这是现代战争的要求,也是我们国家战略防御的客观要求。

    记者:特别是现在空军提出“攻防兼备”,也是基于这个体现吗?

    彭光谦:对。过去我们更多的强调国土防空,你飞机进来了,我用地空导弹迎击,用战斗机跟你进行缠斗。未来敌人进来可能性在下降。而且我们的国家利益正在向外面延伸,不光是国土之内,还包括我们的领海及其领空,我们需要保护的空间范围在扩大。我们总的是战略防御,但要把防和攻结合起来,叫攻势防御,我们的性质是防御,我不侵犯你,你一旦侵犯我了,我要打你,我不光坐在家里打你,还要把你撵出去,一直把你赶赶到你的老巢去。

    舰载机技术难题不是不可以克服的

    记者:我们国家什么时候能有制造舰载机的能力?现在关于航母的炒作也很多,但航母上还要有飞机。我们国家现在具备这个技术吗?

    彭光谦:作为国家的空中力量,舰载机也是组成部分之一,是国家空中防御力量的一部分。我相信将来会有我们自己的舰载机。我想在技术上没有什么太大的障碍,我们现在飞机的型号比较多。虽然舰载机在甲板上边起飞降落,一些性能要求不完全一样。以现有的飞机技术,完全可以发展出来未来的舰载机。现在我们已经有好几代飞机了。有困难,还是可以克服的,是完全做得到的。

    记者:刚才您提到好几代战斗机,我们国家现在已经有三代战机了,第四代将在什么时候推出?

    彭光谦:据报道,第四代也在研制中。但是什么时候出来,有人比较乐观一点,有人比较悲观一点。我想十年八年是没有问题的。一般都是成熟一代、制造一代、预研一代,技术也在滚动式发展。

    记者:我们的三代战机现在已经很成熟了?

    彭光谦:不能说很成熟,还可以。歼10是三代战机的代表,在世界上第三代战斗机里面不算落后。在第三代基础上再进行改进,应该是有可能、有基础的。这几年在飞机制造上、研制能力大大提高了,我们通过这个也锻炼了队伍。我们的国防工业也有长足的进步。对人民空军的末来我们还是有信心的。

责任编辑:王永超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