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军事频道 > 军事专题:庆祝解放军空军建军60周年 > 09空军60周年消息

追忆“东北老航校”

来源:新华网
2009年10月27日16:19
 
马拉飞机
马拉飞机

打气筒充气
打气筒充气

 60年前,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党中央决定:在东北创办一所航空学校,为日后建立人民空军培养人才。

  1946年3月1日,我军第一所航校在长白山下的吉林通化宣告成立。后来,人们亲切地称其为“东北老航校”。

  战火纷飞的年代,老航校在解放战争隆隆的枪炮声中艰难起步、不断壮大,曾经几易校址。直到1949年,党中央决定以老航校为基础重新整编,分别组建7所新航校,至此,老航校的历史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作为一名老兵,我亲身经历了老航校创业发展的全过程,这其中的一些事件至今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

  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驻扎在沈阳附近奉集堡的日本空军第四飞行纵队,于1945年9月9日在大队长林弥一郎带领下,全体官兵弃机南逃,被我16军分区曾克林部包围,经谈判归降东北民主联军。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彭真、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伍修权召见了大队长林弥一郎等人,晓以大义,希望他们帮助我军创办航校。为了表示诚意,伍修权当场把随身携带的一支勃郎宁手枪送给林弥一郎,使在场的日本人十分感动。该纵队有300多人,46架飞机,其中飞行员17人,机械师24人,机械员72人。后来,他们在东北老航校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飞行训练展开以后,燃油匮乏的矛盾逐渐显露,汽油库存所剩无几,又无来源,航校领导焦急万分。航校成立以副校长为组长的研究会,研究以酒精代替汽油的方法,经地面试车和空中试飞后获得成功,创造了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十分关心航校建设,专门拨出一百万元作为酒精生产资金,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北满分局书记陈云同志说:“为了人民的第一所航校不停办,即使是把这一百万扔进大海里,我们也认了!”位于哈尔滨市的两家工厂于9月份生产出纯度为96%的酒精三千桶。陈云同志得知后高兴地说:“搞出来,就放心了,你们为航校训练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哈尔滨是解放战争的后盾,为老航校创办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飞机老旧,航材紧缺,机务人员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保证了飞行安全。缺少飞机机轮和螺旋桨,我们就多架飞机合着用;飞机加油没有油车,就用小铁桶一桶桶灌;机轮充气没有冷气瓶,就用自行车气筒代替;冬天没有加温炉,我们就用烧柴加温。

  机场设备不全,只有一块“T”字布,没有通讯和导航设备,飞行指挥全靠红、白旗和手势以及在空中摇摆飞机来联络。没有飞行服,飞行人员就穿军衣,在腰里扎根麻绳。没有飞行时钟,他们就把闹钟挂在胸前。老航校官兵,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把一架架飞机送上万里蓝天,为人民空军培养出了一批批人才。

  在短短三年时间里,东北老航校培养了各种技术干部500名,其中飞行员126名、机务人员322名,领航员24名。1949年3月,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期间,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亲切召见了航校领导常乾坤和王弼,兴致勃勃地听取了汇报,当校领导汇报到已经培养出空、地勤人员500多人时,毛主席连连称赞:“很好!了不起!了不起!”这些人员后来大部分成为建设人民空军创办和发展新中国航空工业和民航事业的骨干。东北老航校被称为人民空军和新中国航空事业的摇篮。

  驻哈空军某飞行学院·离休干部

  --稿件来自《新晚报》
责任编辑:关福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