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战士们组成的舞蹈方阵10月1日走过天安门。 |
共和国60华诞,精彩隆重的国庆盛典在首都举行。阅兵方队之后,紧随其后的是两个大型方阵,队员们身着白色立领青年装,高擎巨幅五星红旗,推动大型年号车、国徽彩车,以磅礴的气势,正步通过天安门;在群众游行队伍中,“世纪跨越”舞蹈方阵队员踏着《长江之歌》的节拍,手舞蓝红色扇绸。鲜为人知的是,这3个方阵的4221名队员全部由北京军区某装甲师官兵组成。
“四最”目标引领出征
今年6月,该师官兵接到一份紧急而特殊的命令:立即组建国旗、国徽和舞蹈3个方阵,参加国庆60周年庆典活动。
时间紧迫,部队受领任务距离国庆108天;组训困难,单就国徽正步仪仗方阵来说,每个排面41人,总共46个排面,要走得整齐而有气势,难度可想而知;参与舞蹈方阵的696名任务官兵,只有不到3%的官兵会跳两下舞……
面对困难,怎么办?师政委魏智威说:“我们这支部队有着光荣的历史和传统,曾7次参加国庆阅兵,我们要为使命而战,为荣誉而战。”魏政委的话引起了常委们的共鸣,大家联系师史谈责任、表决心。
“这次担负群众游行任务,使命神圣,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师长陈学武的话掷地有声。随即,全师方阵训练的各项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目标指引方向,目标凝聚力量。师政治部拟定参加游行活动的总目标:方阵最精彩,士气最昂扬,内外最和谐,效果最圆满。
军令如山倒,各任务部队紧急行动。炎炎烈日,激情似火,师首长机关和各团誓师动员大会隆重举行。
短短两天,许多名官兵向组织递交了请战书。上等兵汪海,第一个向连队递交请战书:“这次任务既是义务也是责任,我一定以最高标准去完成,请组织允许我参加吧。”
科学、严格、高效成就精彩
担负群众游行任务,对于全师官兵来说光荣而陌生。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训练效率,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从基础训练抓起。练军姿,像钢钉一样“钉”在砖上;练踢腿,小腿上绑上几公斤重的沙袋。
国旗、国徽方阵训练场上遍布万余条步幅线,线线间隔75厘米。严在“格”内,方阵行进时,要求横线、纵线、斜线,线线清晰;臂线、胸线、脚线,线线笔直。在国徽方阵驻训点,生活区和训练场之间有一条划满步幅线的道路,被官兵们称为“小长安街”。那天下午操课结束,教练员孙涛带领官兵踢正步返回,按照人人步幅75厘米的标准,一次没走好走第二次,再不行又重走……有人建议:“差不多就行了,吃完饭再练吧。”孙教练态度坚决:“差不多就是差得远,我们的标准是1厘米都不能差。”就这样,在一遍遍的重复中,误差不断减小。
同仪仗方阵相比,舞蹈方阵的基础训练与众不同。官兵根据动作所需的高度和距离,用线绳拉出“标齐线”,对挥臂具体角度,踏步抬腿高度和横纵跨步幅度设好限制,确保每个动作定型定位,同时参照间隔60厘米的“舞步对齐线”进行队列行进,逐渐习惯舞步步幅小于日常齐步步幅的特点。
官兵们集中智慧制作的辅助训练器材,对训练帮助很大。“60公分限步器”、“军姿矫正器”和“高度标线器”等800余套辅助训练器材,大大提高了训练效率。
庆典现场,各方阵在表演受阅区内将听到3种不同的伴奏音乐,乐曲转换容易造成官兵踏乐不准。为保证官兵踩上鼓点,踏上节拍,各方阵构建模拟训练场,实现平时训练与现场表演“无缝”链接。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各方阵共设置了36 种复杂情况,有针对性地训练。方阵合练时,一台“干扰”音箱播放的嘈杂声与背景音乐交织在一起,突然,音乐节奏发生了变化,方阵却依然按正常乐点行进。
当苦累成为习惯,一切都会很自然
天安门前1分05秒精彩亮相的背后,是官兵们108个日日夜夜的辛苦付出。据不完全统计,训练期间官兵每人每天平均走25公里路。
苦吗?苦。累吗?累。当苦累成为习惯,一切都会很自然。
汗洒练兵场,苦累付笑谈;十年磨一剑,荣誉驻心间。“十年前,我驾驶坦克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荣誉已经过去,今年我会用最美的舞姿通过天安门。”99年国庆阅兵第一个车辆方队的基准车驾驶员曾令周这样说。他患有严重的腰肌劳损,几天舞蹈训练下来,腰就疼得直不起来,但他硬是咬牙坚持着。由于年龄偏大,个别难度较大的动作学起来比较困难,曾令周就一遍遍地向教练员请教,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虽然已经35岁了,但他和年轻人一样始终保持着高昂的训练热情,最终成为方阵第三排面的排头兵。
面对困难不抛弃,面对苦累不放弃。在方阵中有一对亲兄弟曾国和曾伟。他们操着相同的口音,有着相似的模样,练着一样标准的动作。起初,弟弟曾伟的队列基础差,没有选上方阵框架兵,一时心灰意冷。哥哥曾国给他打气:“我们曾家的男子汉可不能关键时候当逃兵。”曾伟重新鼓起勇气,从基础动作开始,加班加点练习。训练之余,他主动找哥哥给他“开小灶”。兄弟俩一起“照镜子”,夹石子,绑背包绳,练踢腿。在哥哥的帮助下,曾伟训练突飞猛进,很快成为连队训练标兵。
“参加这次活动非常幸运,经受苦累的磨炼是一生的财富。”大学生士兵逄佳康这样说。他每天早晨五点“闻鸡起舞”,晚上十点“鸣金收兵”,有时还要加班对白天所学的动作进行反复练习。他将汗水洒在了训练场,很快掌握了全套舞蹈动作,成为第一批教练员,负责一百多人的合练。训练场上,他不厌其烦的为大家示范讲解动作。在他的严格要求下,整个大队动作协调、舞姿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