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苏州四月二十四日电 题: 郑和与“郑和”号及当代郑和“和平之师”
记者 韩胜宝
23日举行的海上大阅兵,大名鼎鼎的“郑和”号舰,因作为受邀观礼人士和中外记者登临的观摩舰,再展雄风。该舰隶属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并非作战用舰,而是中国第一艘远洋航海训练舰。
以郑和名字命名的“郑和”号,如同郑和一样,是名副其实的“和平使者”。该舰服役20年来,先后九十多次执行重大任务,成功出访美国、泰国、孟加拉、巴基斯坦、印度、俄罗斯等多个国家,赴柬埔寨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航迹遍布世界30多个海域和港口。
2006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记者曾沿着郑和的足迹,探寻郑和在海内外的50多处遗迹,采访了80多位海内外郑和研究专家学者、数百名海外华人华侨。所到之处,无不对郑和这位中国伟大的“和平使者”崇敬有加。
郑和下西洋也是因为海盗猖獗,横行一时,海上交通线得不到安全保障。明成祖实行对外开放,共享太平的和平外交政策。郑和下西洋沉重打击了东南亚地区的海盗活动,维护了南海交通要道的安定畅通,对东南亚地区的繁荣和稳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美国学者路易斯·丽瓦塞斯评论说,“郑和船队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是一支举世无双的舰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是没有可以与之相匹敌的。”英国李约瑟博士评价说: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计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
史实充分证明,中国在郑和时代就没有侵略,没有威胁。在长达28年下西洋期间,郑和到先后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未占别国一寸土地掠他人一分财富,而是带去了中国的瓷器、丝绸,也带去了中华文明。
郑和船队以“和平之师”的形象增加了与亚非各国的友谊。据不完全统计,在郑和下西洋期间,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318次,平均每年15次。东南亚4个国家的9位国王8次来华进行访问。他们之中有的因病不幸去世,“体魄托葬中华”,至今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600年后中国再次对外开放,又以正在和平崛起的大国形象展现在世界面前。而被国际海事局列为世界上最危险的海域之一的索马里附近海域,海盗活动猖獗。中国海军远洋护航,保护船只,震慑海盗,再次维护了海上运输线的安全。
中国海军挺进“深蓝”,将凸现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泱泱大国形象,履行自己对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承诺,以实际行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海外媒体称,这是自15世纪郑和下西洋后中国海军的再次远征。
15世纪郑和下西洋成为举世公认的“和平使者”,21世纪的中国“郑和”,将再次成为“和平使者”。
(责任编辑:张春蕾)